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概念综述,针对天津市革命历史文博资源的现状梳理与特征提取,从设计学学科角度探索符合当地政策与文化愿景的主题设计路径。依托国家或省级文博管理机构提供的最新数据和政策文件,梳理天津市革命历史文博资源的类型与发展现状,明确研究内容与目的,根据史料与数据提取出天津市红色“文化名片”的三个典型特征,即成长型奋斗精神、地标性遗址精神和聚合型风貌精神,并挖掘出符合天津特征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场地空间基础和文化传承体系框架。以“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宣传主题为路径目标,制定了主题出版的绘本设计、主题文创的产品设计、主题空间的虚拟设计三条设计路径,并用典型案例进行验证论述。对地方革命历史文博资源特征提取与主题设计路径的探索,拟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设计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文雯 《包装工程》2022,43(24):269-276
目的 针对目前市面上都江堰旅游产品识别性较弱、同质化严重,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的问题,以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提出旅游产品的设计策略。方法 研究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应从地域化和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分析旅游产品现状,地域文化元素及新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用户体验进行探究,总结出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模式。以李冰石像和鱼嘴段水利工程元素为例,进行产品实践。结论 提出符合都江堰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策略,即树立品牌意识、打造IP形象,以地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加强情感互动、与科技相融合的设计策略。赋予旅游产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历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融合,也能够为同类型旅游产品提供具有应用价值和参考的设计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与创意的结合体。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进行挖掘,从地域元素造型、文化内涵、文化寓意、品牌整合四个方面梳理总结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提炼与应用方法 ,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俞凯 《包装工程》2022,43(8):266-279
目的 基于地域文化进行传承与鼎新,对徐志摩名人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创新性设计与研究,以提升产品的内在文化价值。方法 从徐志摩名人文化和嘉兴海宁地域文化2个层面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图,运用设计符号学,对徐志摩名人文化与嘉兴海宁地域中的文化符号元素因子进行可视化提炼与研究,根据提取的显性符号元素因子运用耦合理论进行隐性符号元素因子提炼。运用语言学与产品语义学挖掘徐志摩名人文化背后的创作题材,结合嘉兴海宁地域文化特色因素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结论 从文学作品、名人故居、地域特色、非遗技艺等方面,探索名人文化、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融合的新路径,并赋予徐志摩名人文化创意产品新的生命力,使其传承与复兴的同时提升嘉兴城市文化自信力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下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2  
张婕  钟蕾 《包装工程》2014,35(14):110-113
目的研究在天津文化视野下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设计创新保护的应用途径。方法分析天津600年历史文化,通过对文化以及衍生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析,与具体产品设计结合贯彻创新保护思维,研究本地区特有的文化产品设计形式与地域文化保护途径。结论通过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分析,衍生出了新的产品创新设计资源,丰满了产品设计创新背景,延展了产品的概念性,强化了设计的地域标签,保护了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黄伟 《包装工程》2023,44(18):393-399
目的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将韶关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角度构建地域特色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韶关特色的文创产品,促进韶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阐释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并解析视觉文化符号的构成要素;对韶关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筛选,从中挑选出最具识别度和艺术特点的项目;从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提取视觉文化符号的图形元素,用借用和隐喻两种方式对图形元素进行再设计,以形成符号新的能指和所指,并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中。结论 设计实践方案表明了运用符号学方法设计韶关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的有效性;使用该方法能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播,为地方特色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凌秋月 《包装工程》2022,43(10):319-325
目的 用文创设计来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在传承中保护海南黎族传统民俗文化。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个案比较研究,对黎族传统的物质、社会、口承和精神四大类民俗进行梳理、分析与提炼,对黎锦、黎族银饰等日常用品进行民俗文化的分析、提取和转换,探讨黎族传统民俗在文创设计和文化IP打造中的开发和创新设计途径。结论 黎族传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富于民族特色和本土特色,结合新兴设计技术手段和文化IP理论探究,对其进行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是打造民族民俗特色文创产品的重要途径。通过IP打造和文创产品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促进本土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传承和弘扬黎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晞 《包装工程》2020,41(20):246-249
目的 研究赣南采茶戏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现实意义,提炼赣南采茶戏中可运用的设计元素,对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出设计思路,为赣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添鲜明的地域元素的同时保护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用设计的手法活化非遗文化。方法 通过文献研读法、实地调研法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史,了解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现状,从赣南采茶戏的道具元素、曲牌名元素、方言元素、角色元素中分析赣南采茶戏可运用的设计元素,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策略。结论 赣南地区作为客家文化的聚集地滋养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赣南采茶戏扎根于客家文化,具有扎实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造型演变、功能联想、图案演变,提炼出鲜明的设计元素对赣南采茶戏进行文创设计,将赣南采茶戏打造出设计品牌,在宣传赣南采茶戏的同时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提供辨识度。  相似文献   

10.
祖睿之 《包装工程》2023,44(18):385-392
目的 以太原天龙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基于符号系统提取品牌文化基因从而构建文创品牌的开发模式。方法 通过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处境进行剖析,运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需求,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总结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创品牌建构与开发方法,从地域文化特征抽取符号,构建符号系统,以此转化为设计元素,遵照文化内涵设计文创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传播地域文化。结论 符号体系对天龙山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对太原天龙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非遗文化在波普风格潮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莎  曹刚 《湖南包装》2020,(2):43-47
目前西方"潮"文化席卷中国,而本土潮流品牌发展薄弱,缺乏文化内涵且设计形式单一,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立足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背景,将非遗文化的艺术形式引入到本土潮牌设计当中,将波普的特色风格与中国的文化优势相结合,针对本土潮流品牌,探讨以包装设计为载体的非遗文化与波普艺术的结合与应用研究,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潮牌文化,为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交流融合提供新的思路,为实现非遗文化及本土潮流品牌包装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乔治  马军  黄镜帆 《包装工程》2019,40(24):95-103
目的以"秦礼纪"品牌创意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有的符号意向影响文化创意附加值、品牌创意、知识经济。方法以历史文献、当地调查为基础,寻找稀缺、独有的文化符号来重塑地域文化品牌价值,分析如何利用西安袁家村当地文化特有的符号意向作为设计元素植入袁家村文化创意4A级景区。接着采用叙述性设计的手法,即秦琼的传说、事件作为代表符号,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进行系列化设计。结论从路径上,地域文化品牌创意设计探索了乡村旅游中当地文化如何利用的设计模式;从方法上,以叙事视角联动袁家村地域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实现了典型乡村旅游地域特色文化认同;从运营策略上,发掘了乡村旅游地域文化核心价值,打造了以文化品牌为导向的乡村旅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琲  郏林彤 《包装工程》2019,40(18):227-231
目的 通过对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树立品牌形象,以加强对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方法 首先,提炼出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定位的关键词。其次,通过市场调查、走访生产经营企业、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分析现有农产品包装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包装设计与品牌的关系,结合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定位,提出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包装设计风格,形成部分品牌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结论 通过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包装设计,突出品牌的个性、调性和统一性,使天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包装与竞争对手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加强消费者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14.
赵庆旸 《包装工程》2024,45(4):355-358
目的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寻一种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有效途径,提高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生命力。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针对相关观点列举出一些案例,以进一步优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思路。结论 文化旅游新模式实施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该把握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了解用户诉求;凸显文化独特性,加强产品创新性;提取典型符号,赋予文创产品文化特色;深度研究当地旅游业,拓宽产品开发与销售渠道;打造优质品牌,关注品牌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5.
张宁  杨勤  王建伟  陈洋  张晋 《包装工程》2020,41(10):248-254
目的为了解决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元素提取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提出一套基于眼动分析的设计元素提取方法。方法收集筛选出具有贵州苗族刺绣文化代表性的样本,运用眼动技术将人对苗族刺绣文化特征的感性认识量化,通过眼动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得出文化样本的提取对象,从形状、色彩、寓意三个方面提取设计元素并建立元素图谱,接着通过形状文法,对设计元素进行重组、演绎等再造表达,并将之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果通过眼动数据分析,从贵州苗族刺绣中提取出该文化的设计元素,并用具体的设计案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设计元素彰显民族地域特色,为产品赋予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的文化意蕴,同时为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及文创产品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津派文化的特色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金娟  李飞霞  李鹏  张帆 《包装工程》2018,39(22):176-182
目的 基于津派文化进行城市特色公共设施设计,使其在天津城市都市化建设的语境下被传承、发扬,达到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共生的目的。方法 对津派文化及其文化印象进行阐释,挖掘天津的地域文化内涵,结合实例分析基于津派文化进行公共设施设计的步骤和策略。结论 运用分区系列化设计、河海文化元素的再设计、传统元素的现代新形式、食文化的新解读、津派文化元素的综合运用等设计方法进行天津特色公共设施设计,可以有效地展现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的津派文化,并使其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语境下被重新继承。  相似文献   

17.
孙媛媛  张小开 《包装工程》2019,40(22):275-279
目的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天津滨海新区公共设施进行塑造,突出文化理念的传达,彰显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定位及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方法对滨海新区的城市要素和文化内涵进行符号化解析,紧扣滨海特色,从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觉表层、功能中层、内涵深层3个方面进行塑造,进而通过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实践,阐明地域文化符号在特色城市公共设施塑造时的技术路径。结论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根植于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形成更具滨海特色的,体现环保、智能城市发展理念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钟蕾  杨晴 《包装工程》2023,44(10):347-353
目的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消费者需求的天津桥梁文化元素进行分层,并通过天津解放桥为例完成设计元素转译的实践过程,为天津桥梁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相对客观的研究思路。方法 首先基于文化空间理论构建消费者需求要素的层次模型,计算出各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其次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数据结论,提出在设计前期改变观察视角的设想;最后围绕解放桥的结构特征与所处区域的环境空间,完成融入天津桥梁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探索与实践。结果 借助层次分析法使文创产品设计流程更加客观与完善,结合图像学辅助完成桥梁文创产品意境空间的营造,以期为天津桥梁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用设计提升天津桥梁文化宣传力度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