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前言 风水学即“藏风得水说”,古代经典著作《葬书》解释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风水总的来说是为活人住的阳宅和死人住的阴宅择地、选址的一种方法。风水学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千余载。讲求风水,即建筑环境要符合风水要求,如风向水流的地势等,这重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筑上。这种把工人改造和地形选择利用结合,以综合地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风水学即“藏风得水说”古代经典著作《葬书》解释说“藏气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风水学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千余载。讲求风水.即建筑环境要符合风水要求.如风向水流的地势等.这主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筑上。这种把人工改造和地形选择利用相结合.以综合地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风水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国及港澳地区兴起.有许多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建筑环境学。  相似文献   

3.
即使没有参观过“座·高圆寺”的人,一提到这个剧场的话题,也经常说“啊,就是那个建在中央线旁边的黑色建筑呀”。从电车里看过去,会不禁想道“那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4.
山地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建在山地环境中的建筑,人们要在山地环境中生存,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该环境中建造房子.随着土地供给越来越紧张,山地建筑可能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重视.所有的建筑上的荷载最终都要传递到地面,而由于山地本身的特性,结合所经历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实例,本文将阐述山地建筑设计的各类形式,对山地建筑核心设计环节、当前主要结构形式的设计要点进行性深入探究,以期为同行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处作业吊篮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施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外墙施工单位所接受,并在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高处作业吊篮企业已由原来的几家发展到目前数百家,年产销量则突破10万台大关,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吊篮制造第一大国,无锡则成为举世闻名的“吊篮之乡”。  相似文献   

6.
建筑,可以说是一门非常独特的艺术。在满足功能上的需要的同时,它也讲究美,建筑的形式美。要达到形式美,则免不了涉及到比例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建筑评论家都一致承认比例在建筑艺术中的重要性。可以说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都离不开优美、和谐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科学家运用现代科技设计建造了不少新型防震建筑。其中,“弹性建筑”一族,科学性最强,防震效果最佳。最常见的弹性建筑就是建在隔离体上的防震大楼。日本对防震建筑进行了革命性设计。在  相似文献   

8.
李先逵 《华中建筑》1997,15(2):46-46,48
建筑·文化·教育李先逵1建筑的涵意建筑,这个词的使用是近代从日本传入加以普及的,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营建”或“营造”。建筑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多义词。一是,直接指房屋某建造物;二是,指施工的工程行为;三是,指建筑术;四是,指建筑学这门学问。不过,要作为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各地竞相设计建造“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高度,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厦高420米,大连的国际贸易中心高325米,北京的国贸三期高330米,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高492米,广州的新电视塔超过600米高。这些超高层建筑全部建在地震烈度六度以上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黄艳 《建筑细部》2005,(6):31-31
日本是现代世界经济的一支强大力量.也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为此.两国都致力于鼓励和加强彼此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合作。新的德国驻日本大使馆建在东京的一个商业居住区。就是这样由玻璃和钢组成的简单立方体.却传达着开放、坚定、明晰的思想和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它建在一个公园大小的日式花园里.这在东京的用地标准里已经十分阔气了。新建筑之所以取代旧建筑.是因为原来的建筑不符合东京的防震安全规则。  相似文献   

11.
王毓德 《中州建设》2007,(6):F0004-F0004
河南省艺术中心总投资9.09亿元,占地1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75万m^2,是河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建筑规模最大的文化建筑项目。河南省艺术中心由形似五个“恐龙蛋”的椭圆形建筑及艺术墙,标志塔组成。五个“恐龙蛋”造型的建筑是取意于古代陶埙设计的,从高处看又象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富有动感。五个主题建筑的功能分别为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艺术馆、美术馆。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记述了宋代通用的建筑构造做法,以及政府对于建筑营造活动的管理制度,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中的建筑文化的参照性标识。而在《法式》的解读和研究中,它本身、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性格特征体现,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建筑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光复 《华中建筑》1993,11(3):12-18
作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可以找到各家的哲理,但没有一家哲学可以全面地概括建筑,文章乃从儒、道、墨家中关于建筑的哲理开始,探讨了一些不见经传的哲学成就。结论认为:实际上,中国古代各家哲学的建筑观共同点多,分歧甚少。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不断丧失,建筑技术也逐渐被遗忘.文章把材料作为建筑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契合点.通过对古代建筑材料的挖掘,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祖先的文化观念,还能体会到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文章分别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地位和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属性,其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及表达的再思考.文章希望能在回顾历史、剖析现状、思考未来的同时,引起国内建筑师对古代建筑材料的深度关注,并希望为建筑师未来的设计带来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不断丧失,建筑技术也逐渐被遗忘.文章把材料作为建筑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契合点.通过对古代建筑材料的挖掘,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祖先的文化观念,还能体会到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文章分别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地位和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属性,其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及表达的再思考.文章希望能在回顾历史、剖析现状、思考未来的同时,引起国内建筑师对古代建筑材料的深度关注,并希望为建筑师未来的设计带来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梁是建筑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构件,人防工程结构设计,要先将爆炸荷载转换为等效静载,再采用与地面建筑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由于人防工程建在地下,承受的动、静荷载较大,与地面建筑相比,相同跨度的梁,截面尺寸较地面建筑大很多。因此,在人防工程建设中,为减少土方和混凝土施工工程量,增加工程内部净高,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常常采用反梁这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和中国建筑的"广"与各自文化的关系:古代建筑的"高"与希腊人的自由、冒险精神和中世纪的上帝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中国古代的建筑的"广则与中国的长幼尊卑有关联。西方古代建筑的"高"是极力要用建筑来体现人的力量,向大自然宣示人类的存在感;而中国人却崇尚亲近自然,将自身与自然尽可能地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因此不是特别强调其"高"。本文也指出:建筑以及蕴含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中国建筑以及所融入的文化,剔除其等级糟粕,还有不少精华值得弘扬,我们不要照搬西方,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李先逵 《建筑》1998,(11):26-27
建筑,这个词的使用是近代从日本传入加以普及的,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营建”或“营造”。建筑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多义词。一是直接指房屋等建造物;二是措施工的工程行为;三是指建筑艺术;四是指建筑学这门学问。不过,要作为对建筑实质性的理解,必须要以后二者作基础,站在建筑文化或曰“住文化’懒高度,方能深入堂奥。那种以为建筑不外乎盖盖房子,没有多少大学问、没有多少高科技,这样的看法就失之浅薄了。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性,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对建筑的认识也各执一词,见仁见智。建筑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建筑的本质,至今还没…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7,(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进行革新和创新发展,幕墙就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产物。幕墙不仅是建筑保温的主要结构,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幕墙的传热方式,然后对建筑幕墙保温隔热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座楼就是—座楼;但是对于一个建筑观察者来说,任何一座建筑都可以代表更多东西。它可以是后现代的伟大杰作,可以是英王爱德华时代的宏伟建筑,还可以是草原风格的宅邸。它可以游走于装饰艺术领域,可以从绘画文学汲取灵感,甚至可以自己生长、拓展辐射,最终在主根系中延生出茂盛而繁复的枝蔓。本书覆盖了从古代建筑遗迹到乡村原木小屋再到稀有的摩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