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直  张云帆  朱涛 《电信快报》2014,(10):26-28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业务部署和运营管理要求更加灵活和自动化。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技术正是适应了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文章从计算、存储、网络及管理等方面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各类技术的特点,对同类技术的不同发展路线进行比较。最后针对各类技术的应用和部署给出具体建议,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通讯世界》2009,(5):13-13
目前,数据中心正在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建设核心,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数据运算、存储、传输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改变了数据中心对电信基础设施要求。为此,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宣布设立数据中心工作组,开展标准贯标培训、技术课题研究、编写技术白皮书等数据中心专项技术活动。工作组组长单位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相似文献   

3.
邢文生 《通信世界》2011,(30):36-36
SAN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存储方式,其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将成为现代数据中心存储应用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数据存储量迅速增加,具有集中性和高效性的网络存储系统将代替传统的直接附加存储方式,成为网络存储系统的主体。基于SAN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存储系统,不仅能够解决数据中心大容量数据存放及传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技术发展,分布式双活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当前的技术热点。而实现分布式双活的数据中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存储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分工合作。随着数据库与存储双活技术的发展,未来分布式双活数据中心将消除数据层面对双活的限制,从而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数据中心正在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建设核心,近年来国际数据中心市导播发展迅猛,数据存储应用及设备,存储区域网络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已改变了数据中心和计算机房的电信基础设施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的服务平台,不仅简化了数据中心的结构,而且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性能。本文基于Citrix虚拟化技术,结合FC-SAN存储方案来设计数据中心的服务平台,并给出具体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1.针对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设计 目前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实现绿色节能是IT服务提供商的必然选择。虽然现在服务器设备的能源消耗在数据中心所占比重最大,但是由于存储数据量增长迅猛,每年存储需求增幅超过80%,存储设备将取代服务器成为数据中心的能耗大户。  相似文献   

8.
冯志新 《通信技术》2012,45(1):69-71,83
对云计算和虚拟化在电信行业智能数据中心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电信行业的数据中心是各类电信增值业务的部署核心,是实现数据共享和进行数据存储、处理操作的重要区域。为了满足当前电信行业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在对云计算、虚拟化以及存储区域网络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相关技术设计了电信行业智能数据中心,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整合了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资源,使数据中心资源具备了智能化管理和动态部署的能力,其实际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吕维体 《通讯世界》2017,(11):85-86
在互联网及分布式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云计算越来越受到关注.云计算能够提供移动服务,即对于资源有限的设备,可以通过付费方式,通过互联网访问云计算资源池中的数据或其他服务.云计算的核心就是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是研究数据中心中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由于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存储的数据规模巨大,数据失效问题严重,增加了云计算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计算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从存储的扩展性、容错性以及降低存储能耗等角度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式存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当前虚拟化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校园网数据中心硬件利用率低,业务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差,可以通过从服务器、存储、网络和桌面应用方面进行虚拟化改造,提升硬件使用效率和运维的稳定性,降低数据中心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数据中心最为热门的话题,并且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业界的技术走向。包括博科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推出了基于8Gbit/s技术的交换机,这也是整个2008年上半年存储界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电子技术》2019,(16):136-139
为了解决现有教育资源管理技术存在吞吐量差、存储效率低等缺陷,设计Hadoop云存储架构对教育资源管理技术进行优化。采用Hadoop云存储架构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得到教育资源云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教育资源数据中心,以教育数据中心为基础,以Hadoop云存储架构为平台对教育资源进行上传与下载,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管理与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教育资源管理技术相比较,提出的教育资源管理优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吞吐量与存储效率,充分说明提出的教育资源管理优化技术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数据中心,就是一套由计算机及相关配套设备所组成的,以储存、传递、展示、加工处理数据为主要目的的完善系统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P2P等新型技术接连出现,数据中心的业务类型和业务内容大大拓展,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重大。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用户在数据的存储、管理、应用和安全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数据中心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数据中心企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对技术上的一些难点进行突破,在竞争激烈市场当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将追溯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阐述当前全球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总结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需要突破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阐述数据中心发展所面对的服务器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难题,介绍数据中心中所使用的虚拟化平台。对数据中心中虚拟化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热迁移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系统性能动态迁移的方法,根据访问热度实现操作系统在不同存储平台间自动迁移的技术方案。经过试验验证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数据中心的磁盘读写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3,(24):42-42
在虚拟化、云计算快速发展的今天,原有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发展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呼唤"创新技术带来新的变革。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促使数据流量大爆发,也对数据中心规模、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用户的业务多样性,实现对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加快服务速度,提供按需服务,同时降低网络管理和运维成本,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关注的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中移互联网公司经过二期建设已逐步将原有各业务烟囱式建设模式改进为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为了发展中移互联网公司业务,提升客户体验,中移互联网公司结合业务需求将进行北方节点数据中心建设。本文通过对现有节点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深度分析,指出了现有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各业务多节点部署的需求,提出了符合技术演进及业务需求的新节点建设方案。从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云管理平台四个维度探讨和研究多节点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构建虚拟数据中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首先介绍了VMware服务器虚拟化的相关概念,接下来分析了存储虚拟化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存储虚拟化在数据中心VMware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和数据中心上的多种技术的汇聚。它包括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技术;云计算还是一种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很多服务,包括超级计算能力、海量存储和网络带宽,都可以低价获取;云计算是用户和数据中心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对等关系,云赋予用户对一部分数据中心的"程序控制权",  相似文献   

19.
全球最大的纯闪存解决方案供应商Spansion日前宣布开发称作ECORAM的全新存储产品计划,旨在通过取代数据中心服务器中极其耗能的DRAM,来解决日益加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能耗危机。另外,EcORAM配合Virident Systems公司的新型GreenGateway技术,将有助于使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能耗大幅下降75%,而且在同样的能耗条件下,存储容量为传统纯DRAM型服务器的四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和数据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对数据快速准确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存储逐渐成为数据中心云平台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现有存储系统通用缺陷,如软硬件紧耦合,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存储系统快速、多变的需求等,介绍软件定义存储的优势和定义,分析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和系统需求,并认识到面向两级数据中心的软件定义存储技术架构,存储系统的软硬件紧耦合设计严重地限制了存储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对存储系统快速、多变的需求。文章提出软件定义存储可以非常巧妙地发挥X86服务器的廉价优势,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存储、组织和管理,向上层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可扩展的、可动态管控的、高效的数据存储服务,并与虚拟化资源池很好地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云平台存储的安全可靠性能。文章认为软件定义存储(SDS)作为一种新的存储系统架构,更适合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