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需求逐步增加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及防洪排涝的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增多,水事纠纷呈增加趋势。 调处水事纠纷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之一。水利部“三定”方案就有“受国务院委托协调处理部门之间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水事纠纷”职责。《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七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授权调处水事纠纷,依法查处违反水法律法规的行政案件”。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调处水事纠纷,可以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地位,维护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水事活动“五阶梯”是指水事活动发展变化的五个过程:水事活动—水事问题—水事矛盾—水事纠纷—水事违法。人类社会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水事活动,自然就形成了一定的水事关系。各种水事关系调处不好就会出现水事问题,水事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水事矛盾,水事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引发水事纠纷,水事纠纷不能及时协调解决,最终产生水事违法。由此可见,水事从低级逐渐上升到高级,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对水事活动各阶段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水事纠纷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中,各方参与人由于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引起的争执。水事纠纷的调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机关对水事纠纷的调解、裁决和处理。认真调处好水事纠纷,对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安定团结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根据实践,浅谈一下水事纠纷的调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的水事矛盾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通过对新时代涉水主要矛盾的转化情况分析,预判新时代流域省际边界矛盾变化的趋势,明确提出了水事矛盾纠纷预防与调处的基本原则以及运用法治、行政、技术等多手段加强水事矛盾纠纷预防,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平台、加强流域与区域联防联动联治等强化水事矛盾纠纷调处,提升省际边界水事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水平等应对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水事矛盾预防和调处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谈谈水事纠纷的调处主体问题陆兴发(广西百色地区水利电力局百色533000)积极参与政府调处各种水事纠纷,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水政机构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调处水事纠纷的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正确认识调处水事纠纷的主体和在何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省际水事纠纷日益增多。文章结合松辽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老虎山河水事纠纷,从纠纷的概况、纠纷的起因以及纠纷的调处过程,对流域机构在流域内调处省际水事纠纷的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简培龙 《治淮》2001,(7):16-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需求逐步增加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局部利益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及防洪排涝的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增多,水事纠纷呈增加趋势。据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统计,从1990年到1998年间,全  相似文献   

8.
张炯  庄佳  赖万安  张强 《人民珠江》2010,31(1):7-8,22
珠江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利情况复杂,水事矛盾虽不算突出,但一些水事矛盾和纠纷已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在分析珠江流域现有的各类水事纠纷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以往调处水事纠纷的经验和不足,针对各类水事纠纷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利天地》2007,(4):40-41
随着社会经济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逐渐成为紧缺的自然资源,由于水资源供需出现矛盾,导致水事纠纷的产生,为解决水事纠纷,水权的概念应运而生。《中国水务管理百科全书》指出:水权是指水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有关水资源的权利总和,它最终归结为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珠江流域片涉及面广,河流水系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省际河流(包括省界河流和跨省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市竞相开发利用水资源,在防洪、灌溉、排水、供水、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存在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通过对珠江流域片各水事纠纷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省地处海滦河流域,省际边界长、界河多,境内河道多。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水旱灾害又频繁交替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用水量迅速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洪水的致灾性也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水源争夺、河滩抢占、护村护地工程无序修建等水事矛盾、水事纠纷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省委叶连松书记指出:“要及时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减少治安案件和事故隐患,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妥善处…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同时,采取积极、稳妥的预防措施,及时调处水事纠纷,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多年工作实践和对水事纠纷案例的处理中,分析了水事纠纷的产生原因,论述了水事纠纷的预防措施和调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宣州市今年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干旱,旱情严重,水事纠纷比较突出。我们便采取得力措施调处水事纠纷,今年已调处9起,每起调处都比较成功。 一、调处水事纠纷必须使被调处者明在理上,服在心上。由于一些群众对《水法》了解不多,因此在调处水事纠纷时就要大力宣传,使他们知法、懂法。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宣传,效果才会明显。例如,抗旱争水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省际和省内的边界水事矛盾也在逐年增加。建立《山东省水事信息管理系统》,为山东省的水事管理、信息查询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使决策和管理人员,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山东省省际及省内各流域、各地区出现的各种边界水事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山东省水利厅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发的《山东省边界水事信息管理系统》,为研究、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水事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灵活、简捷、实用的信…  相似文献   

15.
水事纠纷系指地区之间、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在分享水利、防治水害或其他水事活动中发生的权益争端。调处水事纠纷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第35条、第36条对调处水事纠纷的程序作了规定。《水法》第35条规定“地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团结协作的精神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第36条规定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们兴修水利、防治水害的水事活动,在上下游、左右岸及地区之间存在着防洪、治涝、取水、排水等错综复杂的水事关系,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由水事活动引起的矛盾。如果这种矛盾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水事纠纷。近年来,由于北方降水明显减少,水资源相对匮乏,水事纠纷总体发展动向由排水纠纷为主转为以争水纠纷为主,贫水区尤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黄河流域资源的开发、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产生水事纠纷的机遇亦随之增加。因此,研究黄河水事纠纷的成因,加强黄河水事纠纷的协调,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及黄河的治理开发都是必要的。 1 黄河水事纠纷的类型和成因黄河水事矛盾,涉及地区、行业、上下游及左右岸之间,它在水事活动的规划、实施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松辽流域水事纠纷调处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流域省际间的界河、跨省(自治区)河流较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省际间出现了多起水事纠纷。本文结合参加调处的多起省际间水事纠纷,对流域机构在流域内调处水事纠纷的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在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中,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认真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积极负责调处水事纠纷,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树立水法规的权威、维护水利行业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很大成绩。陕西省横山县水利局、宝鸡市水利局敢于执法,善于应诉,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20.
水事纠纷古来有之,它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资源配置、隶属关系、经营主体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土、水能等资源显得更加紧缺,与生产经营、群众生活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从某种意义上讲,增大了水事纠纷的诱因、动力和损失。如不能及时预防和调处,不仅影响水利事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科学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