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水电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电厂智能智慧化应用设计和建设目标,对基于智能一体化平台的水电厂智能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iP9000一体化平台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新一代的城市管理理念,都是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将智慧城市的智慧化理念融入到海绵城市之中,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对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和更好更高效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智慧化理念,然后从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绩效评价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了智慧化理念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以期为智慧的海绵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名家视点     
《长江建设》2014,(1):36-37
周向红:智慧城市建设应让智慧政府先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周向红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依然存在众多问题,比如国家层面还没有给出相应指导意见,各地智慧城市还处于探索中、深入研究还不足等。智慧城市在本质上应该成为城市治理的工具、城市营销的推手和技术创新的应用,具有一体化、协同化、互动化、最优化等特点,这依赖于智慧政府建设。智慧政府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  相似文献   

4.
围绕普陀区防汛管理需要,从非工程措施建设角度切入,以智慧防汛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基础物联感知、保障环境、智慧防汛应用等建设,对普陀区"智慧防汛"建设进行探讨,提升普陀区防汛管理智慧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名家视点     
正周向红:智慧城市建设应让智慧政府先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周向红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依然存在众多问题,比如国家层面还没有给出相应指导意见,各地智慧城市还处于探索中、深入研究还不足等。智慧城市在本质上应该成为城市治理的工具、城市营销的推手和技术创新的应用,具有一体化、协同化、互动化、最优化等特点,这依赖于智慧政府建设。智慧政府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勇  王伟玲  许洪健 《治淮》2022,(2):26-28
智慧水利建设正以前所未有态势推进,水利工程数字化作为智慧水利建设的基础,BIM、GI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源数据的融合并流畅清晰展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水利智慧化应用效率.水利工程BIM+GIS在Web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水利工程多源数据轻量展示问题,使工程信息交互更加快速便捷,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践行“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环保理念,按照大渡河智慧企业总体战略规划要求,以“生态环境感知网络建设升级、多源生态环境数据库融合共享、生态环境智慧应用开发与泛在服务探索”为目标,提出了大渡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管理建设思路和构想。以水电工程运行阶段中的生态环保管理工作为重点,探讨了流域生态环保智慧化管理的业务架构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大渡河公司在水库水温实时监测与管控、过鱼设施流场智能监测与目标鱼种图像识别方面的探索实践,以期为我国梯级水电工程生态环保工作的智慧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同时也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是智慧水利的核心与关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江西智慧水利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算据基础薄弱、算法智慧化水平不高、算力资源饱和等不足之处,因此理清思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江西智慧水利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江西省智慧水利建设现状,理清当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了夯实水利数据基础、提升算法智慧化水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2+N”智能业务应用、构牢网络安全体系等主要建设思路及“十四五”时期江西省智慧水利的发展目标,为今后江西省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建设性的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9.
防灾减灾工作难点在于对海量信息资料的采集、整理、共享和利用。"智慧河流"理念集成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以"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帮助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升汛期防灾决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水利智慧化建设也成为了当前水利部门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目前山东省智慧水利建设现状与取得的成就,并提出山东省水利智慧化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别从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水利顶层设计、水利信息共享、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智慧水利培训等5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山东水利智慧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视频监控与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在水利智慧化建设方面,数字孪生建设是构建智慧水利的关键和核心。针对水利数字孪生建设实际需求,利用视频监控、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研发视频智能识别模型系统,通过智能模拟,实现与物理要素仿真运行、虚实交互。主要针对视频智能识别在水利数字孪生中主要应用场景进行系统化设计,实现如水尺识别、漂浮物识别、地表水体检测等应用。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视频智能识别系统能够实现对物理对象进行不间断监控、分析、识别及预测预警,在水利智慧化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水利行业正着重发展数字孪生和智慧水利建设,其中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应充分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BIM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配合多类别感知设备,构建以“四预”功能为中心、地方适用度高的智慧化水旱灾害防御平台。概述本溪市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系统的现状,分析水旱灾害防御智慧化的必要性,提出本溪市水旱灾害防御智慧化的建设总体思路和组成架构,以期为利用智慧化手段增强本溪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面对工程建造及运营过程中的数据条块化、信息难共享等问题,需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开展数字创新,驱动工程管理智慧化。阐述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服务、平台管理的基础技术架构,分析了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水电、风电、环保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智慧流域"是以流域为水管理单元的高度信息化管理模式。针对浙江省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智慧流域"建设模式的总体框架,依托先进的智能化传感器设备、新一代网络传输技术及水利水文模型,构建了流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传输系统和智慧业务应用系统。介绍了各个子系统所包含的应用功能。做好"智慧流域"的组织管理保障和技术保障,可为实现浙江省水资源、防汛抗旱、水生态、水利工程的流域化智能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库大坝的自动化水平不高、水库的安全运行传统、库区管理安全等级低等情况,结合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设计开发智慧水库云监管平台,在黄龙水库的实际应用表明,提高了水库的智慧化、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小水电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推进小水电智慧化管理,以加快推进实现小水电的绿色转型。阐述了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厘清了小水电智慧化管理需求,剖析了数字孪生小水电的内涵和特征;结合行业实际,提出当前我国数字孪生小水电系统基本框架和业务应用内容,解析行业内已开展的实践探索案例。针对建设行业标准、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科技支撑、推进先行先试提出建议,以期加速数字孪生技术在小水电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iP9000智能一体化平台采用基于SOA架构设计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按照全冗余全分布系统结构开发,解决了安全Ⅰ、Ⅱ、Ⅲ/Ⅳ区内统一的系统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及对外接口问题,同时可对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服务支撑,为当前水电厂智慧化建设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P9000智能一体化平台同时具备计算机监控系统平台、应用软件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可为智慧水电厂应用提供运行环境、集成环境、维护环境和开发环境。本文从行业需求、技术驱动等方面,分析了智慧水电厂建设的总体需求,介绍了面向智慧水电厂的iP9000智能一体化平台的设计思路、技术要点和功能特点,旨在为广大用户构建智慧水电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是推进智慧水利的重要内容,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是其核心。智能化模拟处于中枢地位,数字化场景是智能化模拟应用载体,智能化模拟是精准化决策重要基础。从智能化模拟关键议题中选择基于水文实验的模拟模型、并行算法、智慧决策支持平台3个方面分析了现有数字孪生流域智能化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了数字孪生流域智能化模拟关键技术需求,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推进,防汛抗旱指挥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问题引起关注。通过对信息化发展层面和"智慧化"的解读,论述了智慧防汛抗旱指挥的理念,讨论了"数字防汛"、"互联网+防汛"和"智慧防汛"的基本内涵,并从大数据等技术与"智慧防汛"关联的角度,论述了以"两台一库"为基础,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展为国家智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浙江省水利厅制定了浙江省美丽河湖行动方案。基于此,本文以2018—2020年美丽河湖行动方案中验收台账为依据,主要统计分析各条河流在数据感知、应用共享、科学决策方面上的建设情况,对于3年间在美丽河湖中智慧化管护方式的变化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后续各省份更好地将智慧化融入河湖管护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