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酸性骨料与沥青胶浆之间的粘附作用,以酸性较强的花岗岩石料为代表,采用水泥和石灰石粉配制不同浓度沥青胶浆,通过直接拉伸试验研究了石料界面与沥青胶浆的粘附强度、胶浆脱落面积百分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填料浓度的增加,骨料界面与沥青胶浆的粘附强度均不断增大,胶浆浓度大于2.0时强度增加已不显著;填料浓度相同时,浸水48h后2种胶浆与石料界面粘附强度虽有所降低,但不同浓度水泥沥青胶浆与石料界面粘附强度均大于石灰石粉沥青胶浆,表明水泥沥青胶浆抵抗水损害作用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泥对砾石骨料与沥青胶浆粘附性的影响,将砾石骨料与碱性骨料经岩相鉴定后分组,分别通过水煮法与光电比色法试验测定骨料与不同沥青胶浆的粘附性。结果表明,水泥可有效改善骨料界面的化学性质,经水泥处理后的砾石骨料与沥青粘附性提高了14.6%,而经碱性石粉处理后砾石骨料与沥青粘附性仅提高了0.2%;水泥可有效改善胶浆的结构,砾石骨料与水泥沥青胶浆的粘附性比石粉沥青胶浆高27.0%,砾石骨料与水泥沥青胶浆的粘附性比碱性骨料与石粉沥青胶浆高18.3%,表明水泥可明显改善砾石骨料与沥青胶浆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实践中对于南疆库石化沥青与骨料粘附性能及天然砾石骨料对心墙沥青混凝土长期水稳定性能的影响等问题的担忧,结合新疆某在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工程,采用南疆库石化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与天然砾石骨料分别配制心墙沥青混凝土,进行相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库石化沥青技术性能可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粘附性较北疆克石...  相似文献   

4.
随着沥青混凝土配制技术及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天然砾石骨料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中,砾石骨料的酸碱性判定方法有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砾石骨料进行酸碱性评价是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前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研究了岩相法、SiO2含量法、碱度模数法、碱值法这四种酸碱性判定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同一种岩石选择不同的判定方法有可能得出不同的判定结果,提出工程实践中应先采用岩相法初步判定砾石骨料的酸碱性,然后采用SiO2含量法和碱值法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孔隙率和填料类型对沥青混凝土长期水稳定性的影响,制备不同孔隙率和不同填料的试件并延长其浸水时间进行水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水泥为填料的沥青混凝土,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孔隙率为1%时水稳定系数由0.97增长到1.24,然后降低至1.09,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率为3%时,水稳定系数由0.98增大到1.32后渐趋于稳定。以石灰石粉为填料孔隙率为1%时,水稳定系数持续下降,由1.09降低至0.83,已小于规范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试验,并通过单轴压缩、劈裂试验、防渗性(孔隙率)确定其配合比为油石比7.0%、级配指数0.37、填料含量13%、再生骨料替代率50%。对再生骨料采用不同浓度的改性剂进行改性,分析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压碎指标、粘附性,确定满足试验要求的改性剂浓度为水玻璃的浓度10%、硅烷偶联剂的浓度12%。在此基础上通过水稳定系数、热稳定系数、渗透系数研究了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应用于水工沥青混凝土中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孔隙率对水泥作填料的沥青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配合比,分别配制孔隙率为1%、3%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并进行长期浸水后的水稳定性试验、拉伸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及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3%孔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浸泡2 250h后,1%孔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抗拉强度由0.43MPa上升至1.03MPa,抗弯强度由1.42MPa增加至4.06MPa,粘聚力增大了351kPa,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规律,而内摩擦角减小了9.2°;3%孔隙率的试件抗拉强度由0.34MPa上升至1.23MPa,抗弯强度由1.22MPa上升至4.16MPa,粘聚力增大了428kPa,与1%孔隙率的规律相似,内摩擦角减小了12.3°。  相似文献   

8.
胶凝砂砾石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抗冻性是其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参考现行混凝土规范标准,采用快速冻融试验和灰色关联度理论,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抗冻指标,考察了水胶比、水泥用量、砂率及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胶凝砂砾石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和砂率的减小,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胶凝砂砾石抗冻性提高;各因素对抗冻性影响大小顺序为水泥用量水胶比砂率粉煤灰,该结论为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电熔棕刚玉、97碳化硅、硅微粉、Al_2O_3微粉、白刚玉微粉、Secar71高铝水泥、金属硅粉、高温沥青粉及Carbores P为主要原料,先分别以0、1%、2%、3%的高温沥青粉替代白刚玉粉,外加质量分数为4. 5%的水均匀搅拌,振动成型,探究了高温沥青粉加入量对浇注料流动性、常温物理性能及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高温沥青粉的最佳加入量;以此为基础,再分别以0、0. 5%、1%、1. 5%的Carbores P等量替代白刚玉粉,外加质量分数为4. 8%的水搅拌均匀,振动浇注成型,进一步研究了Carbores P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沥青粉加入量的增加,相同加水量浇注料的流动性变差,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升高,强度降低,当高温沥青粉加入质量分数为2%时,浇注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在沥青粉确定为2%加入量的前提下,外加1%的Carbores P可以使该浇注料的强度增加,抗氧化性较好,但当Carbores P加入量超过1%后,浇注料流动性显著降低,显气孔率升高,强度降低。根据研究结果,以2%质量分数的高温沥青粉配合1%质量分数的Carbores P作为复合碳源制备的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潇  范定强  胡锋  苏琪琦  王雄江 《节能》2020,39(7):99-104
基于D-最优设计方法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配合比,采用"湿堆积法"测得不同配合比的湿堆积密实度,测定不同配合比在水胶比为0.20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建立了UHPC的湿堆积密实度预测模型及抗压、抗折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度高,自变量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对于湿堆积密实度预测模型,因子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硅灰水泥石灰石粉河砂;对于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因子影响程度排序为硅灰河砂水泥石灰石粉;对于抗折强度预测模型,因子影响程度排序为硅灰石灰石粉水泥河砂。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片状砂卵石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利用以石灰岩料、片状砂卵石料、石灰岩与砂卵石混合料三种不同类型的粗骨料所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水稳定和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表明,以片状砂卵石料作为粗骨料的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抗弯强度、弯曲应变、水稳定性、变形模量等力学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可用于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中。  相似文献   

12.
依托易县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面板配合比设计,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进行低温冻断试验,研究了在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配合比设计时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沥青、不同填料含量、不同油石比及不同天然砂掺加比例对水工沥青混凝土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沥青对沥青混凝土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同且差别很大;不同填料含量对沥青混凝土冻断温度影响显著;不同油石比对沥青混凝土冻断应力影响显著;天然砂的掺加比例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结果可为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配合比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纤维和掺合料对混凝土面板前后期抗裂性能的影响,通过平板式限制开裂试验和砂浆轴向拉伸试验,研究了4种纤维(聚乙烯醇、钢纤维、碳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和2种掺合料(粉煤灰、抗裂剂)对面板混凝土前后期开裂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纤维和掺合料相比,前期掺入羧甲基纤维素水泥砼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最小为0.28mm2/m2,后期掺入钢纤维水泥砼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最小为10.25mm2/m2;前期聚乙烯醇影响砂浆弹性模量最显著减少到76.2MPa,后期碳纤维影响砂浆弹性模量最显著增大到689.04MPa。羧甲基纤维素减少了混凝土前期失水收缩变形,钢纤维提高水泥石后期抗拉强度至4.67MPa;聚乙烯醇因其断裂伸长率大而增大砂浆极限拉伸值至3.03mm,碳纤维因其抗拉强度大而增大砂浆抗拉强度至4.81MPa。因此,加强对混凝土前期养护和减少失水收缩变形,同时增大前期混凝土变形能力和提高后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是防止混凝土面板前后期开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面板的低温开裂是北方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由于水位频繁骤降,进一步恶化了低温运行条件.根据十三陵工程上池的运行要求和大量室内试验成果,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提高沥青的低温性能关系较明显的低温延度、含蜡量以及沥青的耐久性指标和其它项目分别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三重作用,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方式实现对污水高效净化,填料的筛选十分重要。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吸附氨氮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沸石砂子碎石蛭石石灰石高炉渣。对总磷各填料均较易吸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蛭石高炉渣砂子沸石碎石石灰石。  相似文献   

16.
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细观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动荷载作用且作为一种率敏感性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力问题,从细观层次出发,结合试验实测的混凝土各组分静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拟合了混凝土各组分不同应变率下的本构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试件轴拉试验细观数值进行了仿真,探讨了混凝土抗拉强度、弹性模量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弹性模量的率敏感性低于抗拉强度的率敏感性,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