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基于用户兴趣的Web挖掘中用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以及对下一步路径填充的影响.针对目前众多的Web挖掘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的Web挖掘用户身份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取得用户的CPU号或网卡号,对用户的打扰为零,实现用户的个人身份识别.该方法简单易行,对Web挖掘中用户身份识别所存在的5个难题解决4个,提高了用户身份识别的准确率,为Web挖掘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移动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中的目标识别技术是自主导航及复杂任务分解的一瞎丶际?本文利用自行铑设计的多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系统感知外界环境,提出了基于目标原型的目标识别和对感兴趣目标的主动探测方法.根据多超声波传感器的TOF(Time-of-Flight)信息,利用Dempster-Shfer证据理论,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对室内特征环境的准确识别.测试结果及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识别准确性.并且该方法适用于室内机器人运动中的实时探测.  相似文献   

3.
模糊神经网络在火灾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识别精度,设计了温度-火焰复合探测系统.依据特种火灾探测器国家标准,采集了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火灾探测算法,建立了串联型模糊神经网络,实现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火灾识别.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独采用BP神经网络相比,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将识别率提高了3%,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火灾探测中.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方法来探测BitTorrent流量.该方法分析BitTorrent协议,识别BitTorrent协议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设定规则,使其能够被入侵探测系统识别,然后通过带有SNORT(一种开放源代码的IDS)的网络监控这些特征,达到探测数据流的目的.最后指出了探测网络流量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基于微信内嵌浏览器的身份认证与位置识别方法的实现机制,该机制利用微信OpenID和双向绑定Token这2种方式作为身份识别机制,以保证用户身份的有效性;采用AP信息识别和动态二维码进行定位,解决了手机地理位置信息在室内定位中存在的不足。该机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微信这一用户群体广泛的移动应用,具有实现简单、识别精确、用户使用便捷、跨平台兼容性强等特点,较生物识别技术等其他考勤管理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廉、部署方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利用用户的生物特征进行入侵者身份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击键特征进行异常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人们在击键时所产生的按键压力和时间间隔的惟一性,利用正态分布的特性控制模式库生成方式,构造出能够描述每个用户独有特征的击键特征向量库,然后利用模式匹配算法对新登陆用户进行检测.相关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用户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快中子反应堆研究的不断发展,快中子直接测量技术成为研究焦点。提出了1种普通长光纤作为光信号传输媒介的ZnS探测系统。该系统不易受到电磁干扰,同时减小了探测器的体积。利用已有ZnS探测系统的探测效率,通过试验刻度,得到长光纤ZnS探测系统的探测效率为1.09%(2.45 MeV);同时,长光纤ZnS探测系统采集的脉冲信号时间宽度更低,降低了信号堆积的可能,有利于电子学信号采集系统分辨信号。该研究为快中子探测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于方德  苑伟 《测控技术》2008,27(1):16-20
空中目标模拟系统,是为机载光电探测系统开展外场试验、研究建立的试验测试设备,本系统通过控制空中模拟目标的运动状态,建立一个较真实的半实物仿真试验环境,为光电探测系统对空中单目标或多目标的探测、截获、识别和跟踪等试验、研究提供条件.提出了该系统依据试验要求所应具有的功能,详细论述了设备的组成、技术指标,及该柔性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并提出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远距离红外目标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的识别,设计了基于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的红外探测系统,系统包括梯析(GRIN)透镜、微系统(MEMS)热电堆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和识别算法.探测结果表明:在相同光路系统的情况下,探测系统实现了比热释电系统更远的探测距离,实现了动态目标和静态目标的识别,并基于探测目标温度、辐射面积的区别,实现了人、车辆和其他红外目标的分类识别,可为红外目标的探测识别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证技术是能够对信息收发方进行真实身份鉴别的技术,是识别,验证网络信息系统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按授权访问系统资源,并将非法访问者拒之门外。本文论述了信息安全领域中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做好该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