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任村镇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依太行山,漳河流经全镇,石质山地构成地形主体。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西邻能源大省山西,北与河北涉县隔河相望,居于河南的最北端,素有"鸡呜闻三省"之称,历史上,交通、贸易与战略地位均十分显著。1.村落建筑与格局据《任村志》记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任村镇发展为集市,因其枢纽位置成为商贾云集的物资集散地。目前存一条明清老街,青石铺路,全长超过500m,民居、店铺排列在古街两旁,建筑土、砖、石、木并举,入口檐廊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2.
任村镇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依太行山,漳河流经全镇,石质山地构成地形主体.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西邻能源大省山西,北与河北涉县隔河相望,居于河南的最北端,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历史上,交通、贸易与战略地位均十分显著.@@1.村落建筑与格局@@据《任村志》记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任村镇发展为集市,因其枢纽位置成为商贾云集的物资集散地.目前存一条明清老街,青石铺路,全长超过500m,民居、店铺排列在古街两旁,建筑土、砖、石、木并举,入口檐廊重点突出."翰林府"、"进士第"、西门券楼等组成了重点建筑群落,街道两旁古建筑大多为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曾任两湖地方高官的张、魏两家所建,故该街也被称为进士街.  相似文献   

3.
"村民活动中心+"空间是基于村民内在需求,满足当下村民生产、生活的开放式村落中心公共空间。研究以村落中心公共空间在乡村复兴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为视角,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在西河村复兴中发挥作用方式的剖析,提出"村民活动中心+"空间在设计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河北省太行山的197个国家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ArcGIS等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传统村落的数量统计发现:位于河北省的国家传统村落有96.12%都分布在太行山山脉范围内。从核密度分析可知,河北省太行山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聚集性分布特征明显;从高程分析来看,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海拔1 2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地区;从水网分布来看,传统村落对水域依赖度较高,村落聚集的核心大多沿水系或在水系附近;从水系缓冲分析看,水系周围2 000m以内传统村落数量较少,2 000~10 000m范围内传统村落数量最多,该水系缓冲范围更适宜村庄聚集、发展;从与县区中心距离来说,距县区中心20~30km圈层范围内更适合传统村庄的聚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平顺县位于南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适应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民居建筑。在查阅史料、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沿河地区和山区腹地的聚落特征;然后依承重形式、屋顶形式及建筑高度将平顺县民居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民居的院落形制特征、归纳总结建筑单体的平面特征,并根据立面材质总结民居的立面特征,结合屋架做法详述当地民居的建造特征,并对石板房屋顶做法做重点介绍。文章旨在对整个南太行山文化区的民居类型进行补充研究,并希望对山西省太行板块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匠"即有工艺专长的匠人,武陵山片区将村落匠人叫师傅,村落工匠是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村落"农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劳动者"之一,在传统乡土手艺中他们既是设计者也是制作者。他们不但拥有精湛的技艺,同时他们还懂得村落传统的民族民间习俗,在村落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设计和建造房屋还是生产生活器物,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能满足村民的需要,因此片区民族村落工匠的技艺是基于满足当地村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造物活动,从材料选取、形态型制、制作工艺、装饰纹样等各方面都具有本土性且能满足村民的需要,农耕文明时期他们以精湛的手艺守护着村落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传统村落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因此从民族村落工匠的传承来保护片区传统民族村落,让他们在传承手艺的基础上传播乡土文化,引导新生代村民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村落祖先留下来的祖制心存敬畏并为之自豪,从各方面保持片区民族村落原居民纯朴的民风,这是村落传承的"灵魂",守住传统村落"最后的家底"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1"传统村落"的含义传统村落在中国的村落中占不到1/5。对这些宝贵的村落,我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谨慎下乡"。什么是传统村落?这个概念里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传统",传是要传承下去,统是系统,系统的构架,因此要有系统流转的内容,而不仅仅保护老房子、保存空间构架,最重要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的生产生活、风土民情、文化活动、生活习惯,这些生动且最重要的元素组合起来才能叫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8.
正出河南省的焦作市,沿省道308西行12 km,转向南行3 km,接省道104向东南行,再转村道南行西转,便是北依太行山、南临沁水的传统村落寨卜昌。历史溯源寨卜昌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选址颇具神话传奇色彩。相传在"武王伐纣"时,周武王在此地受仙人占卜之激励,由此而有牧野之战。周朝建立后,多位奉令寻仙的臣工及其后裔定居繁衍于此。其后,居  相似文献   

9.
村落作为较原始的群居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一方面推进了宗族血脉的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在营造方式和生活模式中是人类居住的源头和根据地。但是目前对村落保护研究工作更多是侧重于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而作为乡村社会结构的载体,村落还有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因此,区别于"传统村落",对于"既有村落"的保护利用研究是本文的侧重点和创新点。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既有村落"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参照国内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引入村落社会人文类评价指标,构建出既有村落保护利用的评价体系;最后,本文以2022年冬奥会北京延庆赛区西大庄科村为实证案例,应用构建的评价体系,提出西大庄科既有村落保护利用价值和改造策略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取生活方式、文化遗产内涵、可持续理念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剖析因人们价值观改变而产生的具体转变和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所带来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生活活动形式三方面的变化,文化遗产内涵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保护内容和原真性理解的变化,可持续理念的转变体现在与遗产关系的融合上。分析结合国内一些历史村落的调查数据,并借鉴国外主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思考这些转变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方法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