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纺法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纺法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考察了纺丝液配比和挤出速度对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比小于70%时,共混溶液的可纺性较好,纤维直径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挤出速度的增大,电纺纤维直径有逐渐增大趋势,挤出速度为0.5~0.8 mL/h时得到的纤维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EVOH-g-SO3H离子聚合物无纺布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无纺布膜的微观形貌及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VOH-g-SO3H离子聚合物无纺布膜中存在无规的纤维和珠状物;当纺丝电压和板间距增大,或者采用快挥发性溶剂时,无纺布膜中纤维和珠状物的平均直径将减小;当纺丝液浓度从12%变化到20%时,无纺布膜的微观形貌由球滴状物变化为珠丝状物,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从电喷到电纺的变化过程;XRD分析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有新晶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间位型芳纶/N,N-二甲基乙酰胺(PMIA/DMAC)为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PMIA纳米纤维膜,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电纺工艺对PMIA纳米纤维形态的影响,并通过SEM图像及直径分布获得了电纺PMIA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纺丝液质量分数14%,电压25 kV,进液速率0.2 mL/h,接收距离16 cm.采用红外、TG测试手段表征了PMIA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PMIA纳米纤维膜的玻璃化转变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和431℃,具有着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环氧基质量分数为10%的环氧化SBS(ESBS).利用红外光谱对ESBS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研究纺丝溶剂、纺丝液质量分数、外加电压和接收距离等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制备纳米级到微米级ESBS电纺纤维.结果表明四氢呋喃(THF)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是电纺ESBS的优良溶剂.在THF/DMF(质量比=3∶1)纺丝溶剂,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0%,外加电压23kV及接收距离28cm时,所制得ESBS电纺纤维形态较好,纤维平均直径为302nm,最小直径可达70nm.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以月桂酸和硬脂酸二元低共熔物(LA-SA)为固-液相变材料,聚丙烯腈(PAN)为基体的超细纤维。研究最佳静电纺PAN纤维的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溶液中不同LA-SA含量对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影响。确定最佳静电纺PAN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纺丝电压15KV,接收距离20cm,纺丝液流速1ml/h)。SEM观察表明:随LA-SA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当复合纤维中LA-SA含量较高时,纤维表面变得不光滑,并呈现褶皱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纺法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考察了纺丝液配比和挤出速度对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比小于70%时,共混溶液的可纺性较好,纤维直径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挤出速度的增大,电纺纤维直径有逐渐增大趋势,挤出速度为0.5~0.8mL/h时得到的纤维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对丝素蛋白与聚己内酯(PCL)进行纺丝,然后对两种不同电压下所纺纤维的形貌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两种聚合物的可纺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的成丝直径都会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减小,并且在12kV时,两聚合物成丝的均匀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探讨纺丝温度和电纺液浓度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及热处理对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FE-SEM、FT-IR、TG和XRD对不同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单轴力学拉伸仪对电纺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纺丝温度为(65±3)℃,电纺液质量分数为18%时,所得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形貌较好;一定程度的高温热处理有利于聚酰亚胺纤维结晶结构的完善,当热处理温度为150℃时,纳米纤维膜的最大拉伸应力和最大拉伸应变较高,分别为17.6MPa和76.0%。  相似文献   

9.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纺丝前驱体,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电纺纤维,再经煅烧处理后得到外径150nm左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貌,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证明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成。结果显示:当纺丝参数分别为电压10kV、流速1.5mL/h、接收距离14cm,原料配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无水乙醇16mL、正硅酸乙酯3.2mL时,获得的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均具有良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水平实验法,对所收集到的静电纺样品通过SEM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探究醋酸丁酸纤维素(CAB)在静电纺丝时最佳浓度、电纺电压和接收距离。实验结果表明,20wt%的CAB溶液在25KV电压下,水平接收距离为20cm时静电纺出的纤维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溶剂对电纺聚苯乙烯的可纺性及"珠粒"形貌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聚苯乙烯(PS)分别溶于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3种溶剂中,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直径在亚微米级的纤维.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溶液的黏度,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种PS溶液电纺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各种影响可纺性及纤维形貌的因素.结果发现:溶剂的偶极矩、沸点及所配溶液的电导率是影响静电纺丝可纺性的重要因素.以THF、DMF做溶剂时,可纺性较好,用甲苯做溶剂时可纺性较差;所得纤维中珠粒形态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及溶液的黏度.  相似文献   

1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纺丝前驱体,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电纺纤维,再经煅烧处理后得到外径150 nm左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貌,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证明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成。结果显示:当纺丝参数分别为电压10 kV、流速1.5mL/h、接收距离14cm,原料配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无水乙醇16mL、正硅酸乙酯3.2mL时,获得的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均具有良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6/PVA复合纳米纤维.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PA6/PVA共混纺丝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并探讨其静电纺丝效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成分相容性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电压为19kV、纺丝距离为20cm、丝液流量为0.2mL/h的条件下,共混溶液质量比为12%∶4%时的静电纺丝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复合纳米纤维中PA6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有效地克服了纯纺PVA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出现的过度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研究了浓度、电压等实验条件对纤维形貌的影响。SEM分析表明:随浓度和电压不断升高,纤维形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浓度和电压较高的情况下,首次制备了空心管束结构的PVP纳米纤维。TGA-DTA分析表明:632.92℃纤维完全被氧化。XRD表明:制备的PVP纤维为无定型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四水乙酸镍纤维前躯体,通过焙烧前躯体制备出纳米氧化镍纤维,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重分析(TG)对纤维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不同几何形状辅助电极改变聚苯乙烯溶液纺丝射流的分裂行为,利用高速摄像机与扫描电镜等观察射流分裂过程以及电纺毡的形态.结果表明:辅助电极推迟了射流分裂过程,电纺毡面积明显变小且面密度大大提高,同时,超细纤维平均直径略粗、形态良好.辅助电极的管径对射流分裂行为影响显著.电场强度越大,会聚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异丙醇为混合溶剂,制备了聚乙烯-乙烯醇(EVOH)/碳纳米管(CNTS)无纺布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对其微观形貌及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乙烯醇/碳纳米管无纺布膜纤维的直径主要分布在80~200nm之间,纤维较细且分布较窄;电纺工艺以及碳纳米管的掺入均没有破坏聚乙烯-乙烯醇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时间相关单光子技术法测量荧光寿命的原理,并对其在有机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 lq3)掺杂聚乙烯咔唑(PVK)薄膜内能量传递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 lq3掺杂浓度的升高,给体PVK的荧光寿命持续降低,表明薄膜内存在PVK到A lq3的有效的非辐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电纺、热处理及磺化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的磺化聚苯乙烯(SPS)超细纤维膜,并研究了其对阳离子红染料的吸附性能.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失重仪、万能拉伸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表征了SPS超细纤维膜形态、结构与性能以及吸附性.结果发现:磺化后纤维表面出现沟槽,膜力学性能略有下降,初始热失重温度降低,sPS膜对阳离子红染料的吸附速率快,去除率高,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