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有振动式给料柔性上料系统的工作效果多数依靠出厂前人工手动调试,手动振动参数调试存在耗时长、费人力问题,且调试结果有较强针对性,导致系统柔性能力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Q-learning算法的柔性上料系统,结合柔性上料系统自身特性对传统Q-learning算法的奖励函数和ε-贪婪策略进行改进,令柔性上料系统自学习寻找一组有较优料件振动效果的振动参数。由实验可得,所提算法能减少人工在柔性上料系统调试上的参与度,证明了该算法在柔性上料系统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与传统Q-learning算法相比较,改进Q-learning算法更符合柔性上料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工件的基本运动和振动上料装置的振动入手,较详细地讨论了各主要参数的选择,这对设计出优良的上料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振动上料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滚柱轴承沿料斗运动的微分方程,并对振动上料机构有关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作了分析,同时还讨论了电磁力及弹簧刚度等有关参数,为滚柱轴承上料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振动料斗自动上料机构,普遍应用于小型零件的自动上料,但一般都用自耦变压器进行送料快慢的调整,其缺点是:自耦变压器体积大、苯重、不便于自动控制。如果给振动上料机构配上一套简单的、行之有效的可控硅自动控制电路,则可克服自耦调压器的缺点,使体积缩小、控制板面  相似文献   

5.
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在很大程度上受现场环境的限制,针对某钢铁厂高炉上料小车位置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现场不好布线的情况,提出一种运用DTD462B无线数传模块,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给上位机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系统的调试与验证,从而实现在线监测料车轴承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中边框角码上料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低、人工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能够实现角码自动上料的装置。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可靠、稳定的角码上料装置,并通过仿真分析评估其性能和振动特性。机架优化后,机架的一阶频率相较于优化前提升了101.57%,机架的动态性能得到较大提高,这有助于减少共振的产生,保证角码上料过程中的平稳性。根据机架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角码上料装置机架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装置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为装置的动态响应和振动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佳  龚民 《机电信息》2011,(27):163-163,165
对生物实验中的过滤用管振动上料装置的振动料斗及支承弹簧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公式推导和运算得出支承弹簧的具体尺寸参数。  相似文献   

8.
白东明  陈勇  陈振华 《机电工程》2014,31(9):1159-1162
针对汽车挺柱体自动装配线中人工上料效率低下、达不到要求的生产节拍以及无法保证铜销表面精度等问题,对铜销的自动上料方式进行了研究,对振动料斗上料、皮带机上料、料盒上料以及机械手上料等自动上料方案进行了讨论,选择了一种由料盒、机械手和接放部件组成的铜销自动上料装置设计方案,利用料盒确保铜销在存放时不会相互碰撞并保证反复上料过程的重复定位精度,通过移载机械手实现了铜销抓取以及快速移放,通过旋转接放部件使铜销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了装配工位.研究结果表明,这一上料装置能够在确保铜销表面精度的要求下,完成了生产线流畅运行,达到了要求的工作节拍,实现了挺柱体铜销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研制分体式牙刷自动装配机期间,发现牙刷头的上料存在弹料和倒料现象,这导致牙刷自动装配机的装配成功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装配成功率,借助Ansys Workbench显示动力学分析模块对牙刷头的上料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着重研究上料推头与牙刷头在上料期间存在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结果和数据对比发现在上料过程中牙刷头存在向上的跳动以及牙刷头与上料推头之间存在接触不紧密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上料推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经实物测试,确认改进后的机构能够显著改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直线式电磁振动上料器是大批量小型零散工件实现自动上料的较理想装置。并在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直线式电磁振动上料器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同时也指出了设计直线式电磁振动上料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国英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1):30-31,85
三维振动台采用振动方法完成对复杂异型曲面工件进行表面强化和抛光处理,为了探讨振动台的固频与振型对强化抛光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三维振动台进行Y向与Z向模态试验,得到了三维振动台的各阶模态,为了纵模态分析中确定强化抛光用模态,将模态分析中所得的各阶固频,对三维振动台进行正弦激振,同时将模态分析与正弦激振相结合,获得了适合三维振动台的抛光工艺模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发动机结构特点以及装配过程中与振动相关的要素,分析该型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常见振动故障情况,包括转子不平衡、转子不平衡与转静件碰摩并发故障、转子不对中、高低压涡轮转/静件碰摩以及设备原因,总结了该型发动机常见振动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回转机械振动模糊故障诊断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了处理回转机械故障模糊性的振动模糊诊断法,重点介绍了回转机械振动模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功能实现;最后结合现代铁路设备举例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飞机组合悬挂装置系统的随机振动试验技术的实施方案,并作详细 的试验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新型电磁在线自动平衡头及其工作原理,提出存在振动偏心时3个重要位置磁化曲线的解析计算方法,为设计及研究这种新型装置提供理论依据,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这种解析计算方法合理、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三维振动抛光钛合金叶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维振动抛光装置的结构及工作机理,阐述了抛光钛合金叶片(TC4)的工艺方法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加工具有复杂异型曲表面的零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往复式空压机是各类生产企业中通用的动力设备,应用于冶金、矿山、船舶、机械制造等行业部门,尤其是在船舶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其故障诊断通常使用振动法,但由于其机械结构复杂、运动部件多、工作时振动激励源较多,有时利用振动信号确定故障部位较难。介绍了利用振动、油液分析技术综合诊断空压机故障,并通过一实例具体分析了一空压机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bVIEW的虚拟低频振动测量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时开发某炼钢厂结晶器振动装置的测振仪,阐述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振动测试系统设计,采用LabVIEW时振动测试信号的分析识别,并通过现场采集来的数据说明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梅怡 《现代机械》2003,(1):48-49
本文介绍回转式液压脉冲型振动机应用于粉粒料成型中的情况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研究振动应用于成型中的最佳工况 ,将振动与现有成型工艺结合 ,改造现有设备 ,提高成型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A fully rigid–elastic-coupled dynamic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a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a rigid vibrating machinery, multiple resilient mounts and a floating elastic panel.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vib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havior of an X–Y motion stage-based system used in semiconductor wire-bonding equipment.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nd its subsystems were numerically evaluated. The total power flow from the X–Y motion stage (the vibrating machinery) to the equipment table (the floating elastic panel) through multiple resilient mount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force component at mounting junctions to the total power flow were analysed in the concerned frequency rang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xcitations. The total power flow predicted by the developed model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calculated using a conventional elastic support model.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total power flow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