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地震烈度、高水头作用下的电站进水塔结构稳定性一直是水电设计者及工程界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建模和分析计算,对古水水电站进水塔在静、动力荷载组合作用下塔体的应力及变形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进水塔结构各部位的应力及位移等计算结果的分析,论证塔体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对古水水电站进水塔的结构的设计给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马堵山水电站进水塔设计概况,对进水塔的布置、稳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介绍了拉西瓦水电站进水塔拦污栅墩及进水塔塔身滑模的设计及施工工艺,并对拦污栅墩滑模施工中,对栅轨轨道采用一期埋设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其他类似工程滑模施工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为验算某水电站进水塔的抗震稳定性,基于ANSYS软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研究了进水塔结构在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然后将动力计算结果与静力计算结果叠加,通过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求得不同工况下塔基面轴力、剪力和弯矩,进而分析了进水塔结构的抗滑、抗倾覆、抗浮稳定性。结果表明此进水塔的抗震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可供同类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祖威  孟凡理 《人民长江》2014,45(8):63-65
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地处高地震裂度区,同时其进水塔结构较高,需进行结构抗震设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猴子岩水电站非常泄洪洞进水塔进行了静、动力分析,研究了进水塔结构自振特性,同时将动力计算结果和静力计算结果叠加,对进水塔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通过综合比较各工况下的进水塔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发现地震、温度荷载是进水塔结构产生拉应力的主要因素,但拉应力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外形突变处,可适当配置钢筋。对进水塔整体结构开展抗滑、抗浮和抗倾整体稳定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塔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李锋 《西北水电》2015,(1):85-87
塔背回填混凝土将岸塔式进水塔和山岩连成一体,提高了进水塔整体刚度,有效改善了塔体在地震情况下的拉应力幅值,对进水塔结构的抗震设计非常关键。以某水电站的岸塔式进水塔为例,针对不同高度塔背回填混凝土的塔体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静动力计算,以分析回填混凝土对进水塔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江坪河水电站泄洪放空洞进水塔拆除为例。从分层拆除施工方案选取、爆破设计参数确定、爆破振动控制、爆破飞石控制,以及爆破空气冲击波等方面做了介绍,为同类型水电站泄洪放空洞进水塔拆除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保证瀑布沟水电站进水塔在不同荷载组合、不同工况组合下不发生不均匀沉降,并维持整体稳定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揭示的地质条件,优化开挖方案,既节约工程投资,又方便工程施工、缩短施工工期。本文结合瀑布沟水电站进水塔基础开挖,开展了开挖施工质量控制、地质分析、物探试验研究、加固处理措施研究,优化了基础开挖,工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关健 《东北水利水电》2021,39(3):46-48,70
提高进水塔结构抗震水平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文章以辽宁省胜利水电站进水塔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设置和不设置层间隔震两种不同工况在地震条件下的进水塔结构的自振特征、位移和应力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进水塔排架底部与进水塔塔体接触部位设置层间减震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相关部门结合震害调研和抗震经验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编,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指数由0.9调整为0.6,场地类别及其相关的反应谱特征周期有所调整。根据新老抗震设计规范的不同规定,对我国西南某水电站进水塔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比较新老标准设计反应谱特性的变化对进水塔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旧规范DL 5073—2000,满足最大设计地震要求的进水塔抗震能力为0.299 g,而根据新规范NB 35047—2015,抗震能力为0.192 g,降低了35.8%。因此,标准设计反应谱特性的变化对进水塔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工抗震规范的应用和工程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