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井泉  刘镇 《通信技术》2009,42(3):132-134
IPv6是IP协议的新版本,它最终会取代IPv4成为未来互联网的核心网络协议,然而,过渡时会有一段IPv4与IPv6共存时期。由IETF定义,SIP已成为多媒体通信的最重要技术之一。文中在分析SIP机制和常见的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协议栈与TURN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当前互联网和通信业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SIP协议,并讨论了SIP在IPv6网络环境中应用的优点,最后提出在当前IP异构网络中实现SIP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3GPP组织在对第三代移动网络制订标准时.选择IPv6作为唯一的网络层协议,同时选择SIP作为其呼叫控制协议。本文对3G中基于IPv6的SIP电话,如何与目前正广泛使用的基于IPv4的SIP电话进行正确的通讯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屈毅 《现代电子技术》2004,27(10):30-32
会话初始协议 ( SIP)是下一代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信令协议。网络环境从 IPv4到 IPv6的过渡 ,必然会影响原本基于 IPv4制定的 SIP协议。SIP协议如何适应其变化 ?本文描述了采用 IPv6技术对 SIP协议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种在IPv4/IPv6混合网络模式下的 SIP结构  相似文献   

5.
梁国宁 《电子世界》2012,(20):91-92
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对IPv4的最终取代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必然。但,IPv4支撑的互联网,不可能所有节点立即过渡到IPv6.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的特征将是IPv6和IPv4共同存在.采用合理的互通技术是IPv4向IPv6平稳过渡的必要保障。本文对双协议栈(DUALSTACK)、隧道(TUNNEL)和NAT64与DNS64等三种IPv4与IPv6互通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介绍了IPv6对于互联网应用的意义以及IPv4向IPv6改造的漫长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IPv6改造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接着,给出了互联网服务商IPv6改造的策略、实施路线图以及目前取得的进展,着重分享了互联网公司IPv6试点平台以及试点业务的成果,也同时探讨了IPv6改造中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对于IPv6改造的建议和倡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全球IPv4地址已经耗尽,IPv6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IPv4到IPv6过渡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如何使用各种过渡技术在现有IPv4网络设备资源下进行IPv4网络到IPv6网络的平滑过渡已成为当代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因此提出了城域网宽带拨号用户IPv4到IPv6过渡方案,即以双协议栈为基础技术,同时采用6to4/ISATAP Tunnel。并且在此环境下运行WWW、FTP、Http、DNS等网络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8.
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层协议,具有诸多新特性与功能,而域名系统(DNS)作为重要的互联网基础架构,需要全面支持IPv6新特性.从域名系统的资源记录及协议扩展、IPv4到IPv6的过渡、域名解析各环节对IPv6的准备、IPv6为域名系统带来的新机遇等几方面对IPv6环境下域名系统的域名服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倪兰 《通信世界》2010,(13):37-37
“IPv6设计的时候,最大的失策是IPv4与IPv6不兼容,实际上就是把一个互联网变成了两个互联网。”在近期举办的“201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业界专家发出如此声音。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是因特网发展的一种趋势。IPv4已不能满足互联网发展的需要,而新一代的IPv6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保障。本文在分析了移动IP的基本原理后,具体论述了IPv6对移动性的支持,并通过与IPv4的比较,突出IPv6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IPv4到IPv6     
IP地址的主要性 全球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是话音、文学、图片或视频等大量信息都将通过互联网传输,这样,引起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各种电气设备都需要有独立的,唯一的IP地址,便于上网,它是接入互联网的每个终端或每个节点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12.
熊英 《中国新通信》2003,5(8):97-99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IPv4地址所剩不多,由此面临着IPv4向IPv6地址的过渡。本文通过介绍IPv4/IPv6代沟协议转换器的实现原理及转换模块的设计等问题,提出网络中设置代沟协议转换器是最简单、便捷的IPv4/IPv6过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诚  王春峰  刘敏 《电信科学》2004,20(10):45-49
目前,IPv6及相关协议已经相对成熟.然而,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和互通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直接影响了IPv6的发展.本文在对现有的各种互通与过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转换与互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穿透NAT实现IPv6终端互连的隧道机制.该机制可以支持所有常见的NAT类型,无需特殊的IPv6地址前缀,可以向用户提供固定的IPv6地址.另外,针对IPv6网络和IPv4网络间的信息交互的不断增加,而基于通用处理器的IPv4/IPv6转换网关很难满足性能需求的现状,基于专用网络处理器平台研发了高性能的IPv4/IPv6转换网关,在IPv4与IPv6网络间实现了高性能的地址和协议转换,为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滑升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ETF提出的从IPv4向IPv6平稳过渡的多种机制分属双栈、翻译器和隧道等三个类型。在分别介绍了三类过渡机制之后,还讨论了影响过渡的其他因素,包括用户对IPv6的需求、网络升级的成本、新型设备的提供能力以及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描述了IPv4协议与IPv6协议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比较IPv6基本报头和IPv4报头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IPv6与IPv4的区别,这对于今后建设IPv6网络以及寻求,IPv6网络的杀手锏应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IPv4的许多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IP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和主干路由表不断增长的问题.据调查,我国上网人数突破5千万,居世界第二位.按照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IPv4地址将在2005至2010年间分配完毕.为了彻底解决目前IPv4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Internet工程组(IETF)的IPng工作组(IPng Working Group)提出了修改IP协议的建议.新的建议是IP的第6个版本,因此也称为IPv6.它弥补了IPv4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讨论从IPv4到IPv6的网络过渡问题。首先介绍了IPv4/IPv6过渡的内容,然后针对网络过渡问题介绍了隧道方式、双协议栈、MPLS IPv6,专用IPv6网络和纯IPv6网络多种目前流行的过渡技术和方案。最后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环境,并从运营商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过渡的阶段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IP地址空间日趋枯竭,新一代IP寻址方案即IPv6必然成为未来因特网的主流协议。同时出于兼容目的,IPv4仍将继续运作并逐步向IPv6标准过渡。本文着重阐述了从IPv4标准向IPv6标准过渡的几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全球国内计算机网络的爆炸性增长,IP采用A,B,C三类地址的分配方案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Internet迅速增长的需求,虽然目前可以暂时采用类似操作系统虚拟内存的虚拟地址技术,但是还不能缓解日益增长的压力,因此,人们对IPv4进行改进,推出功能更加完善和可靠的IPv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