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应变率对混凝土抗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MTS伺服疲劳机上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受压试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混凝土屈服强度与内变量及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与内变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变形特性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加,混凝土屈服强度增加,达到极限抗压强度后,屈服强度开始降低;随着塑性应变率的增加,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增加,但随着塑性应变速率的增加,强度的增加值变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加;但混凝土泊松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没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强混凝土构件在CFRP约束下的受力特点和延性性能,建立CFRP约束高强混凝土圆柱应力与应变关系的理论模型.考虑CFRP约束层数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进行14组共42个混凝土圆柱试件的轴心抗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极限抗压强度和轴向变形.通过试验数据回归,提出CFRP约束高强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及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外包CFRP对混凝土圆柱起到明显的约束作用,有效改善了高强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和延性性能.CFRP约束对高强混凝土圆柱极限抗压强度的提高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CFRP约束层数的增加而增强,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通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静力压缩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静压力作用下,钢纤维掺量对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研究了静拉力作用下钢纤维掺量对其抗拉强度影响;通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形状效应、应变率效应对其动态抗压强度、极限应变和动力增大系数(DIF)的影响;通过动态劈裂试验研究了应变率效应对其动态抗拉强度、极限应变和动力增大系数(DIF)的影响.研究表明:2.5%的钢纤维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静力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并能显著减小泊松比,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同时,动压力作用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极限应变和DIF均随试件高径比的增大而提高;动态劈裂作用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极限应变和DIF亦均随高径比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双向等比例加载下的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混凝土试件在多轴受力、不同应力途径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大型静动态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双轴应力状态下等比例加载的动态抗压试验.双轴加载比例为1∶0、1∶05、1∶1,应变速率分别为10-5/s、10-4/s、10-3/s、10-2/s 4个量级.通过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应变速率、不同应力比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应力应变曲线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各种应力比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有提高.在相同应变速率下,与单轴动态受压相比,1∶0.5的应力比其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掺入为胶凝材料质量分数0、10%、20%的粉煤灰和0、0.23%、0.45%的聚丙烯纤维制备混凝土试件,并进行抗折、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质量分数为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聚丙烯纤维质量分数为0.23%和0.4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同时掺入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时,随着两种材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均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当粉煤灰质量分数为10%、聚丙烯纤维质量分数为0.23%时,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42.5、7.2 MPa。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玻璃粉替代河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90个试件,通过混凝土基本力学试验,研究玻璃粉替代率从0增加到50%时,玻璃粉细骨料混凝土坍落度、细度模数、抗压强度、劈裂拉伸强度和静压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玻璃粉细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和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粉替代率的增加,玻璃粉细骨料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和坍落度不断降低,当替代率为30%时,坍落度为13.7cm;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加的趋势;弹性模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玻璃粉细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和普通混凝土类似,其本构方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玻璃粉替代率为30%时,主成份分析的综合得分高于普通混凝土,玻璃粉细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抗拉性能较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家岭溢洪道闸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杨家岭溢洪道闸墩实际工程,对以温度控制指标为主的闸墩混凝土相关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0.9 kg/m3)可较明显地提高闸墩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对于缺乏试验资料的水利工程,可根据28 d龄期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计算混凝土其它龄期的抗压弹性模量,也可根据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钢-聚甲醛混杂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纤维掺量(0%、0.5%、1.0%、1.5%、2.0%)和长径比(60、80、120)为设计参数,实施17组不同配合比立方体试件的流动度试验与抗压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试件的最优配合比。探讨了不同设计参数对试件的流动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纤维试件的破坏模式显示出更强的韧性与延性,主要体现在抑制微裂纹形成的方面,纤维横向约束效果显著;相比于未掺纤维的基准组,掺入混杂纤维后的试件的流动度降低,抗压能力提升;混杂纤维掺量对试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较单一纤维掺入流动度表现更佳,其中聚甲醛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有限,而随着钢纤维掺量增加,抗压强度增大;长径比对试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聚甲醛纤维直径对试件流动度影响较大,抗压强度随混杂纤维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大;钢-聚甲醛混杂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控制混杂纤维长径比,能够同时获得较好的延性和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制粉煤灰、矿渣和钢纤维的掺量,配制了不同抗压强度的钢纤维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试件,进行轴心抗压试验与电镜扫描(fiel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S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不同混凝土基准强度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耗散等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提升了普通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能量耗散与延性等力学性能;FSEM试验观测到钢纤维的桥接作用及硅酸钙水合物的粘结作用改善了试件内部材料之间的粘结性能,使试件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建立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与试验值整体吻合较好,为钢纤维地质聚合物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MTS液压伺服系统对C30、C40两种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单轴抗压试验,系统研究了应变速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给出了描述混凝土在应变速率影响下的抗压强度变化的表达式;并应用有限元法,对简支梁进行了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混凝土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静态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同时,动态荷载作用下,梁中应力发生重分布,应变速率对混凝土结构的动力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充分重视荷载动力效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状况 ,探讨了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并提出了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基地,高校科研信息服务的水平将极大影响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通过回顾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开放性和便捷性高校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并阐述了高校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包括高校科技创新管理体制、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4个方面;并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团队人才队伍、外部政策环境、团队文化氛围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优化团队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外部环境,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方高校的基本现状,提出地方高校要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学科发展上实施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挖掘和培育学科特色;坚持协同发展战略,发挥多学科整体竞争实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谋求学科乃至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高等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呈大幅上升趋势。目前,各地高校普遍存在的科研经费支出混乱所暴露出来的落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措施,已经成为一项影响高校发展乃至国家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规划和部署了高校教育发展任务,提出对培养各行业职业人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强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岗位定位,这为高校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策基础。本文主要探讨科学发展视闻下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考察了区域科技创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生命科学理论,揭示了区域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过程。界定了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内涵,给出了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架构,以及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自主创新发展、跟踪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发展3种区域科技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开发是高等院校的第三职能.它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工商、税务、贸易、管理等方面。既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又要有校内外环境的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科技开发工作,必须具有"统一管理型"的体制结构;正确处理高校对科技开发工作中的"分流现象";积极开拓市场,使高校科技开发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工程的整体实施 ,文中就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