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基于特征样本的KPCA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核函数主元分析(KPCA)可用于非线性过程监控.建立KPCA模型首先要计算核矩阵K,K的维数等于训练样本的数量,对于大样本集,计算K很困难.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样本的KPCA(SKPCA),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非线性映射函数将输入空间映射到特征子空间,然后在特征子空间中计算主元.将SKPCA应用于监控Tennessee Eastman过程,并与基于全体样本的KPCA作比较,仿真结果显示,二者诊断结果基本相同,然而特征样本只是训练样本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减少了K的维数,解决了K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动态核主元分析(Dynamic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KPCA)在动态非线性过程监控中没有降低数据动态性的影响,导致统计量T2具有显著自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去主元相关性的DKPCA(Dynamic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Removing Principal Component Correlation,DKPCA-RPCC)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X进行时滞扩展生成增广矩阵Y并使用KPCA计算主成分M;其次,利用已知数据重构增广矩阵■,再使用KPCA计算主成分■;然后,通过主成分之间的差异来构建统计量进行故障检测;最后,利用基于变量贡献图的方法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数值例子和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Eastman,TE)过程进行仿真验证,并将仿真结果与KPCA、DPCA和DKPCA的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在动态非线性过程监控中构建的统计量故障检测性能更高且具有较低的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监控系统数据异常时,故障检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控系统传感器异常的核主元分析(KPCA)检测方法.利用平方预报误差(SPE)统计量和均方贡献值法进行故障检测和故障源的定位,改善了主元分析(PCA)应用于非线性系统故障检测准确性低的问题.分别利用基于KPCA和PCA的故障检测模型进行仿真比较.实验结果表明:KPCA提高了非线性监控系统传感器异常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核主元分析(KPCA)和混沌粒子优化群(CPSO)算法的非线性故障检测方法。通过核函数完成非线性变换,将变量由非线性的输入空间转换到线性的特征空间来计算主元,构造平方预测误差统计量检测故障是否发生。为避免粒子群算法的早熟现象,利用混沌优化的搜索特性,将CPSO算法应用到KPCA核参数的优化中。变压器故障检测结果表明,与基于PCA、KPCA和 PSO-KPCA的故障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检测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合核函数KPCA的红外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脸优化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复合核函数KPCA的红外人脸特征提取法.利用最优或者接近最优的复合核函数主元分析KPCA方法对训练样本核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特征提取预处理,并结合最近邻法分类器分类进行红外人脸识别.该方法不仅有效的提取了训练样本的非线性信息,而且有效的改进了识别效果.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复合核函数KPCA的红外人脸识别率优于传统的核主元分析法(KPCA)和主元分析法(PCA).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减少识别时间,并保证了识别率一直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改进特征样本方法的KPCA变压器故障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核主元分析(KPCA)监控模型由于建模样本不纯而导致故障检测失效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特征样本方法的KPCA故障检测模型并应用于变压器故障检测中。利用特征值变化信息,设计出异常样本剔除算法以避免异常样本被选入特征样本集;采用特征样本方法提取建模样本集,建立KPCA监控模型,采用复合统计量对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特征样本算法的有效性,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故障敏感性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快速核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亮  张小波 《计算机工程》2009,35(24):26-28
针对核主成分分析方法(KPCA)存在大样本集的核矩阵K计算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块特征向量选择的快速核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分块特征向量选择方法提取样本子集,用样本子集建立KPCA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化工过程的特征信息提取,并与全体样本的KPCA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特征提取的有效性相当,但新方法在建模和特征提取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较少。  相似文献   

8.
针对滑动窗自适应核主元分析法(KPCA)在处理参数敏感和缓慢劣化问题时存在的"过适应"现象,容易产生漏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步动态自回归KPCA算法。首先,借鉴动态数据矩阵思想,分步建立初始模型;然后,在滑动窗自适应KPCA的基础上,引入指数加权法则处理实时数据、更新模型;最后,分析算法复杂度,并给出具体实现步骤。利用模拟数据分析分解系数和加权因子对算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滑动窗自适应KPCA相比,所提方法在参数选择恰当的情况下,模型效率提高了近90%,误报次数几乎降为0,还能通过调整加权因子取值来控制算法的适应能力,以解决多样化的动态问题。将算法应用于压缩机喘振和轴承故障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处理参数敏感和缓慢劣化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非线性频谱分析方法对复杂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时,求解出的非线性频谱数据量庞大,不便于直接用于故障检测与分类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频谱特征与核主元分析(KPCA)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前3阶Volterra时域核,由多维傅立叶变换求取出广义频率响应函数,然后利用KPCA方法对谱数据进行压缩与提取谱特征,最后利用多分类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多故障检测与识别.考虑到频谱数据具有非线性的特点,KPCA中的核函数选用由多项式函数与径向基函数构成的混合核函数,兼顾了局部特性与全局特性.论文基于非线性频谱数据,给出了核主元模型建立与在线故障诊断的具体算法.对非线性模拟电路和数控机床伺服传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频谱数据维数,故障识别率高,是一种实用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针对将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KPCA)与基于高斯分布的控制限(control limits, CLS)相结合会降低其性能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核主元分析与核密度估计(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PCA-KDE)相结合的非线性过程故障监测与识别方法. 该方法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技术来估计基于KPCA的非线性过程监控的CLS. 通过研究KPCA和KPCA-KDE所有20个故障的检出率发现, 与相应的基于高斯分布的方法进行比较, KDE具有较高的故障检出率; 此外, 基于KDE的检测延迟等于或低于其他方法. 通过改变带宽和保留的主元数量进行故障检测, KPCA记录的FAR值较高, 相反, KPCA-KDE方法仍然没有记录任何假报警. 在田纳西伊斯曼过程(Tennessee Eastman, TE)上的应用表明, KPCA-KDE比基于高斯假设的CLS的KPCA在灵敏度和检测时间上都具有更好的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11.
具有过渡特性的多阶段间歇过程故障监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需要考虑稳定阶段下的故障监测,也需要考虑不同阶段间的过渡故障监测.为克服传统硬划分方法导致误警和漏报率高的缺陷,同时也为实现更加精确、有效的故障监测与诊断,提出一套完整的基于核主元分析-主元分析(KPCA-PCA)的多阶段间歇过程故障监测与诊断策略.该方法依据数据相似度实现阶段划分,定义模糊隶属度辨识相邻阶段间的过渡,最后对稳定阶段和过渡过程分别建立具有时变协方差的PCA和KPCA故障监测与诊断模型.通过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仿真平台及工业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可靠的监控性能,能及时、准确的检测出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过程工业数据中所含的噪声和干扰信号、过程工业的非线性及基于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统计性能监控法由于不用过程机理模型的信息从而对故障诊断问题难以在理论上作系统分析的缺陷,提出基于小波变换核主元分析和多支持向量机的过程监控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收缩阈值去噪法对建模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有效抑制过程数据中所含的噪声和干扰信号,然后利用核主元分析来进行故障特征的提取,从而提高非线性统计过程监控的准确性;最后提出多支持向量机用来对故障的来源进行分类,以避免求解核主元空间到原始空间的逆映射.将该方法应用到对TE(Tennessee Eastman,TE)过程的监控,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过程的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化工过程数据的多尺度性和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核主元分析方法(MSKPCA)监控过程的运行状态。使用小波变换在不同尺度下分解测量信号.然后借助于核函数对分解后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变换,在变换后的线性空间中用主元分析(PCA)提取过程数据的主要特征,构造监控统计量T2和Q来检测故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贡献图方法.计算过程变量对故障的贡献量,用于故障变量的分离。在TE过程上的监控结果表明,MSKPCA可以比PCA和动态PCA更迅速地检测到过程故障,贡献图方法能够正确地分离故障变量。  相似文献   

14.
刘俊  李威  陈蜀宇  徐光侠 《软件学报》2022,33(12):4574-4589
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高斯核核惩罚的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不同于传统的核主成分分析算法.在非线性数据降维中,传统的核主成分分析算法忽略了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此外,传统的核函数在各维度上主要由一个相同的核宽参数控制,该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各维度不同特征的重要性,从而导致降维过程中准确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针对现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均值化算法,使得原始数据的总方差贡献率有明显的提高.其次,引入了各向异性高斯核函数,该核函数每个维度拥有不同的核宽参数,各核宽参数能够准确地反映所在维度数据特征的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向异性高斯核函数建立了核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惩罚目标函数,以便用较少的特征表示原始数据,并反映每个主成分信息的重要性.最后,为了寻求最佳特征,引入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特征惩罚目标函数中的核宽度和控制特征提取算法的迭代过程.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各算法在UCI公开数据集上和KDDCUP99数据集上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各向异性高斯核核惩罚的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算法比传统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在9种公开的UCI公开数据集上准确率平均提高了4.49%.在KDDCUP99数据集上,所提基于各向异性高斯核核惩罚的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算法比传统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准确率提高了8%.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批处理主成分分析工作模态参数识别中存在的矩阵奇异值或特征值分解病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迭代主元抽取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与传统批处理主成分分析通过矩阵分解一次获得所有主成分不同,该方法通过自迭代逐一抽取主成分从而实现主要贡献工作模态的逐一识别。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比传统批处理主成分分析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更低。在简支梁仿真数据集上的识别结果表明,自迭代主元抽取算法可以从平稳随机响应信号中有效地识别出线性时不变结构的主要贡献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在响应测点和采样时间较多时其时间开销较传统方法也更小。  相似文献   

16.
带钢热连轧过程控制是钢铁制造过程极其复杂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带钢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提高热连轧带钢质量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确保热连轧过程安全运行,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有必要对热连轧过程的异常状况或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消除。以多元统计过程监控技术(MSPM)为理论指导,以主元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方法(PLS)为依托,研究和分析了PCA和PLS以及二者与核函数结合构成的核主元分析方法(KP-CA)和核偏最小二乘方法(KPLS)在热连轧机质量相关的故障分析与检测,通过现场数据及实验验证,在厚度质量相关的故障检测与诊断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Recursive PCA for adaptive process monitor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i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has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process monitoring, slow and normal process changes often occur in real processes, which lead to false alarms for a fixed-model monitoring approach.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wo recursive PCA algorithms for adaptive process monitoring. The paper starts with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updating the correlation matrix recursively. The algorithms, using rank-one modification and Lanczos tridiagonalization, are then proposed and thei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compared. The number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the confidence limits for process monitoring are also determined recursively. A complete adaptive monitoring algorithm that addresses the issues of missing values and outlines is presented. Finally,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are applied to a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process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for adaptive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8.
基于KPCA的人脸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一般主成分分析(PCA)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存在的不足,阐述基于核的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人脸匹配之中,应用结果表明,KPCA具有优秀的特征提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主元个数是PCA模型的关键参数,其选取直接决定PCA的故障诊断性能;针对传统主元个数选取方法主观性较大,且不考虑故障诊断要求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主元个数确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与故障检测率相结合,首先利用累积方差贡献率初步确定主元个数,然后确定满足故障检测率要求的主元个数,将两个主元个数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最佳主元个数;与单纯累积方差贡献率方法相比,提高了主元模型的精度,减少了以往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卫星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证实了该方法可大大提高故障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主成分分析算法(PCA)和线性鉴别分析算法(LDA)被广泛用于人脸识别技术中,但是PCA由于其计算复杂度高,致使人脸识别的实时性达不到要求。线性鉴别分析算法存在“小样本”和“边缘类”问题,降低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使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与改进的线性鉴别分析法相融合的方法。二维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特征比一维主成分分析法更丰富,并且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改进的线性鉴别分析算法重新定义了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和Fisher准则,克服了传统线性鉴别分析算法存在的问题,保留了最有辨别力的信息,提高了算法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主成分分析算法和线性鉴别分析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可以较好地用于人脸识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