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新颖的撞击流气-液反应器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参数和工艺流程,及在撞击流气-液反应器中采用钠-钙双碱法脱除硫酸尾气中SO_2工艺的工业应用。在撞击流气-液反应器导气管内气速(即撞击速度)为15—18 m/s的条件下,测定了液气比、脱硫介质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及脱硫系统阻力。由结果可知,相对传统脱硫装置,撞击流反应器脱除硫酸尾气中SO_2的工艺具有如下特点:系统阻力小、能耗低、设备投资小,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弹性较大。在液气比为0.3—0.4 L/m~3,吸收液质量分数为1%—2%的条件下,脱除SO_2质量浓度为1 500—2 000 mg/m~3的硫酸尾气,其脱硫效率≥96.0%,SO_2排放质量浓度≤100 mg/m~3。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机胺吸收焦炉煤气中的SO_2,并利用余热锅炉对高温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回收的热量供给吸收了SO_2的富胺,将有机胺再生,并得到纯净的气体SO_2。气体SO_2必须经过后续处理,可以做成液体SO_2运输,也可以经过催化转化成SO_3,再用硫酸吸收生产98%或者93%的浓硫酸。焦炉烟气有机胺脱硫效率高,得到的气体SO_2可以与AS煤气脱硫工艺有机结合,得到的液硫纯度高达99.8%,与其他产品相比,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程》2016,(4):18-21
采用钠-钙双碱法在撞击流气液反应器中脱除硫酸尾气中的SO_2,探讨了模拟硫酸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吸收液Na OH质量分数、液气比和雾化压力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模拟硫酸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越低、吸收液Na OH质量分数越高、液气比和雾化压力越高时,脱硫率越高。当模拟硫酸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在800—2 400 mg/m~3范围内时,优化得到的脱硫工艺条件为:吸收液Na OH质量分数为2.0%,液气比为0.34—0.36 L/m~3,对应雾化压力为1—1.2 MPa。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高于97%,其脱硫后尾气SO_2质量浓度小于100 mg/m~3,远低于GB26132—2010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气体脱硫装置采用醇胺法工艺吸收干气及液化气中的H2S,但溶剂胺除了吸收H2S和CO2外,也能和系统中其他非挥发性酸(如甲酸、乙酸等)反应生成热稳盐。当胺液中的热稳盐含量较高时,会导致气体脱后H2S含量超标、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气体脱硫装置使用了HT-825A胺液净化再生设备后,胺液中的HSS体积分数从7.42%降至0.88%,胺液性能改善,净化气体H2S含量下降,设备的腐蚀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室用NH_4H_2PO_4和(NH_4)_2HPO_4组成的缓冲溶液,进行琉酸厂尾气脱硫的模拟试验,考察了吸收液中NH_4H_2PO_4浓度、NH_4H_2PO_4/(NH_4)_2HPO_4值、SO_2含量、吸收温度和液气比等因素对SO_2脱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含SO_2富液的解吸工艺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了在撞击流气-液反应器中采用氨法脱除燃煤烟气中SO2的工艺研究,探讨了模拟燃煤烟气中SO2浓度、吸收液(NH4)2SO3浓度、液气比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模拟燃煤烟气,适宜的脱硫工艺条件为:吸收液(NH4)2SO3的浓度为30%,雾化压力为1.2MPa及液气比为0.362L/m3,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6.87%,并建立相关因素与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为η=111.509C_(SO_2)~(-0.037977)C_((NH_4)_2SO_3)~(0.040223)P~(0.0077342)η=111.589C_(SO_2)~(-0.037977)C_((NH_4)_2SO_3)~(0.040223)P~(0.0577842)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在超重力条件下以乙二胺为吸收剂进行SO_2吸收的研究。试验研究了转速、气液比、吸收液温度对SO_2吸收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合适的操作条件为转速1 000r/min、吸收液温度45℃,随着气液比的减小,SO_2吸收效率增加,脱硫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600kt/a硫酸系统是400kt/a阴极铜冶炼配套项目,制酸系统尾气脱硫采用离子液循环吸收法脱硫技术。该技术核心是:根据离子液特性,在低温条件下吸收烟气中残余的SO_2,在高温条件下将溶解在离子液中的SO_2解吸,提出φ(SO_2)99%的气态SO_2送往制酸净化工序。为减少能源消耗、有效维持系统的热平衡,尾气脱硫工序采用3台板式换热器作为换热设备。2013年12月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吸收塔尾气的SO_2排放量、吸收剂的吸收率和吸收容量等3个因素的变化,研究亚硫酸钠循环法中加入有机胺配伍剂后,对湿法烟气脱硫中SO_2吸收剂吸收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SO_2吸收剂中加入有机胺作为配伍剂后,减缓了吸收剂pH值降低的速率,降低了排放浓度,提高了吸收液对SO_2的吸收率,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吸收剂对SO_2的吸收容量,显著地提升了整个体系对SO_2的吸收效果。同时表明,有机胺配伍剂增大了可再生吸收剂pH值的调控范围,也为进一步优化操作条件、提高净化度,并且适应更加苛刻的排放标准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喷淋塔氨法脱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净化烟气的SO_2,传质系数是喷淋吸收塔重要的设计和运行参数,但目前文献中有关氨法脱硫传质系数的报道很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喷淋塔中对氨法脱硫SO_2吸收传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对液滴和塔壁液膜运动的计算,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SO_2的吸收传质速率,并建立了氨法脱硫SO_2吸收传质系数表达式。该传质系数包含浆液pH、烟气流速ug和液气比L/G等主要参数,能够反映不同pH、ug和L/G条件下SO_2在单位气液接触面积上的传质速率。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传质系数计算得到的SO_2吸收传质速率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2%,二者能够较好地吻合。建立的传质系数表达式能够为喷淋塔氨法脱硫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废弃磷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浮选磷尾矿为脱硫剂,研究了湿法脱硫过程中固液比、吸收剂温度、进口SO_2质量浓度以及经煅烧、微波处理等影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25℃,随着温度升高,SO_2溶解度降低,吸收液对SO_2去除效率降低;固液比增加,吸收剂与SO_2接触面积增大,脱硫率增加;进口SO_2质量浓度的提高大量消耗吸收液中的氢氧根,降低了吸收液的p H,不利于SO_2的吸收;磷尾矿经煅烧后物化性质发生变化,最显著的是原有的碳酸盐等盐类转化为金属氧化物,提高了反应活性,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微波处理后的磷尾矿由于降低其活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应速率,有利于SO_2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氨酸法脱硫、2段吸收脱硫工艺中吸收、吸收液再生、分解和中和4个步骤其中吸收剂为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溶液,亚硫酸铵为主要吸收剂,对SO_2有很好的吸收能力。分析了母液碱度、母液中SO_2与NH_4物质的量比以及PH值是影响吸收率的指标。要求一段吸收液碱度为1.25~2mol/L,亚硫酸铵质量浓度为30~150 g/L,母液密度1.2~1.25 g/cm~3;二段吸收液碱度为0.75~1.25mol/L,母液密度1.0~1.15 g/cm~3;SO_2与NH_4物质的量比大于0.7;pH值不大于6。经氨酸法脱硫系统处理后,尾气排放SO_2质量浓度平均约200 mg/m~3,SO_2吸收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法探讨了氨法脱硫中氨逃逸的控制问题,在烟气温度为90℃,吸收液质量分数为1%,液气比L/G为5的工艺条件下,尾气中氨逃逸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烟气出口NH_3质量浓度为19 mg/m~3,同时脱硫效率高达95%以上。详细比较不同Co SO_4催化剂浓度下亚硫酸铵的氧化效果,并采用正交实验分析后得出在Co SO_4催化作用下,(NH_4)_2SO_3的最佳氧化工艺参数(NH_4)_2SO_3初始浓度为1.35 mol/L,反应温度为50℃,p H为4。  相似文献   

14.
乙二胺/磷酸溶液吸收SO_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城  汤志刚 《精细化工》2003,20(8):509-512
通过实验研究了乙二胺/磷酸溶液在填料塔中的脱硫性能。考察了吸收液在不同的液气比、温度、pH值、浓度、SO2含量下的脱硫率,从而确立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液气比L/G=0 6~1 0,乙二胺浓度为0 3mol/L左右,pH值=6 0~7 5,吸收温度为4060℃,吸收液入口SO2质量浓度为6~8g/L。  相似文献   

15.
以二乙烯三胺为吸收剂,柠檬酸为添加剂,考察了二乙烯三胺-柠檬酸吸收/解吸SO_2工艺过程。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柠檬酸吸收/解吸SO_2合适的条件为二乙烯三胺浓度0.2 mol/L,二乙烯三胺与柠檬酸物质的量之比1:1,吸收液pH值5.40,吸收温度40℃,解吸温度102℃。在该条件下,SO_2的吸收量为2.65 mol/mol,对应的SO_3~(2-)氧化率为2.52%,SO_2的解吸率为90.57%,对应的SO_3~(2-)-氧化率为3.77%。根据二乙烯三胺-柠檬酸吸收/解吸SO_2工艺过程,分析了吸收/解吸过程机理,并建立吸收平衡常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中氮肥》2021,(5)
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00 kt/a乙二醇装置配套3×220 t/h高压流化床锅炉系统采用贵州当地煤,锅炉系统原配套有烟气脱硫系统1套,采用"氨-硫酸铵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由于贵州当地高硫煤居多,实际运行中,当系统进口烟气中的SO_2含量超过4 000 mg/m~3时,出口尾气中的SO_2和颗粒物含量无法达标排放。按照《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及国务院、贵州省政府等的最新要求,烟气脱硫系统出口污染物含量须执行超低排放标准,为此,黔希煤化决定新建1套超低排放锅炉烟气氨法脱硫系统。着重介绍新建锅炉烟气氨法脱硫系统核心设备——脱硫塔的工艺设计情况,包括塔体直径、塔高、浓缩段喷淋液量、吸收循环液总量、氧化风量、脱硫塔各段喷嘴、除雾器排列方式等的选取与确定,以及超低排放锅炉烟气氨法脱硫系统的运行情况,以期为业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焦炉煤气脱硫系统胺液变质导致脱硫能力下降和单乙醇胺消耗升高,通过分析确定了胺液中热稳定性盐的物理特性及其各主要组分的含量。通过滤芯-活性炭-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动态胺液净化工艺可以使胺液中的热稳定性盐含量维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体的MDEA+一乙醇胺(MEA)和MDEA+二乙烯三胺(DETA)两种配方混合胺液脱除H2S性能,给工业中天然气脱硫配方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利用小型反应釜进行吸收实验,使用单一MDEA胺液进行了工艺参数的筛选,同时考察吸收温度、吸收压力、再生温度对胺液脱除H2S性能影响,得出升高吸收温度、吸收压力均可在一定程度内提升MDEA胺液的H2S吸收效果,但当吸收温度过高时会降低胺液的H2S吸收效果,吸收压力过高会造成脱硫成本的增加,筛选出最优吸收温度50℃,吸收压力5MPa,解吸油浴温度125℃。在优选出的实验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不同添加剂对MDEA胺液脱除H2S性能影响研究,考察不同配比的MDEA+DETA混合胺液和MDEA+MEA混合胺液脱除天然气中H2S吸收及解吸性能。通过分析不同配比胺液的吸收负荷、吸收速率及解吸率等指标得出,MDEA单一胺液中添加二乙烯三胺(DETA)、一乙醇胺(MEA)胺液均可提升其H2S吸收性能但并不利于胺液H2S解吸性能的提升。性能较优配方为2.4mol/L MDEA+0.6mol/L MEA、2.4mol/L MDEA+0.6mol/L DETA混合胺液。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Mn^2+的吸收液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2研究了吸收液硫酸浓度、吸收液催化剂浓度、气体分布器和气体流量等控制条件对SO4的吸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埘(MnSO4)为0.05%~1.00%的吸收液,其中的埘(H2SO。)为2%~6%,选择理想的吸收设备,脱硫率可达98%以上。针对中小型燃煤锅炉中的废气和硫酸生产尾气,液相催化氧化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钠碱法脱硫工艺成功应用于阳极炉烟气的洁净化治理。创新性的应用了集成式脱硫塔,将烟气净化、降温、吸收集成于一台脱硫塔,在后端设置尾气吸收塔作为保安塔,系统脱硫效率能够保证在96%以上,在运行过程中应用了双介质脱硫工艺,使无水亚硫酸钠生产过程中废液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强制串液的方式将尾气吸收塔液碱二次循环使用,年可节约新水消耗20 kt,减少液碱消耗400 t,同时研究了Na_2SO_4结晶的临界控制点,通过降低吸收液Na_2SO_4过饱和度、控制吸收pH值、控制循环液温度、优化碱液浓度等方式,减少了吸收过程中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