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主要依据普通混凝土和水工混凝土标准中的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混凝土抗渗性的试验方法,希望对相关研究中试验方法的选择、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结果发现,经自然条件下的高温低湿养护后,混凝土的强度早期增长较快,但后期的抗压强度与轴拉强度均低于标准养护下混凝土的试验值;在自然环境中养护时,混凝土各龄期的极限拉伸值均小于标准养护测定值,且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与抗冻等级均低于标准养护时混凝土的测试结果.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低,自然养护对混凝土抗渗性带来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宗荣  赵静 《江苏建筑》2011,(1):97-99
对普通混凝土、不同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了断裂能、抗渗性、抗冲击性和耐磨性等试验,对比分析了聚丙烯纤维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作用,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渣粉作为综合性能最为优良的人造矿物原料,为确定其作为活性掺合料在耐久性混凝土中的作用,通过选择不同掺量进行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和易性、泌水、坍落度损失及7d和28 d强度,并对实验效果比较好的掺量进行抗冻融试验和抗渗试验,证明合理应用矿渣粉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及抗冻性,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普通混凝土抗渗性差、易透水的特性,在混凝土中复掺生态纤维与粉煤灰进行优化组合,改善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提高抗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生态纤维掺量合适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渗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抗渗效果提高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师小虎 《城市建筑》2014,(32):204-204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国内外规范中的规定各有不同。在涉外工程中,设计师应根据本国规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混凝土抗渗性指标,满足具体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7.
欧阳志鹏  孙彬  王霓  吴明娅 《建筑结构》2020,50(9):21-25,31
装配式结构存在大量的混凝土结合面,而结合面处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与密实性均低于整体现浇混凝土,为研究混凝土结合面的抗渗性能,考虑现场后浇混凝土前结合面是否清理与是否洒水湿润等施工情况,设计制作了包括4种清理状况的混凝土叠合试件,再钻取芯样加工为混凝土抗渗试件,研究结合面清理状况对其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结合面是装配式结构抗渗性能的薄弱部位,按标准要求清理的结合面相对渗透系数为混凝土本体的7.2倍;结合面的清理质量会显著影响其抗渗性能,后浇混凝土前不清理结合面会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大幅降低,其相对渗透系数最大可达混凝土本体的95.8倍;发现洒水湿润结合面反而会降低结合面的抗渗性能,可能由于结合面处积水造成混凝土孔隙率增大。不同清理质量下混凝土结合面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可为装配式结构的工程质量控制与耐久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抗渗性是评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其检测方法众多,而Permit法因具有操作简单、可以现场试验的优点,得到广泛运用。在试验条件下,该文对Permit法是否适合检测碱矿渣混凝土抗渗性进行了探索研究,试验得到的碱矿渣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较真实反映了碱矿渣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得出Permit法也适合检测碱矿渣混凝土抗渗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纳米级混凝土防水修复材料是基于纳米技术设计的用于混凝土微裂缝修复、提高其抗渗性与耐久性的新型水性渗透结晶材料。通过预制不同宽度的裂缝,经过1~2次的喷涂和浸泡处理,研究其在密封干燥和密封潮湿环境下对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抗渗试验研究其对混凝土抗渗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级防水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混凝土微裂缝修复效果,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及工程实例分析,探讨不同的早期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水渗透及抗氯离子侵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的混凝土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其抗水渗透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按抗渗要求设计的混凝土,如果没有及时充分的养护,抗渗等级仅达到P3;而按不抗渗设计的混凝土,如果加强早期养护,其抗渗等级可达到P14.电通量的测试结果与此类似.试验结果与工程实践表明:加强早期养护,是提高密实性和抗渗性的关键性措施;养护越早,对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越有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清水混凝土的特点,从抗渗性、抗冻性、抗风化性、抗污染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清水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并从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两个角度,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延长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是按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国家标准执行的,抗渗标号的计算公式为S=10H-1。在实际施工当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现场按标准留置的抗渗试块,经试验均达到或超过设计给定的抗渗标号,但实际结构(如地下室或人防工程)则远在设计抗渗标号之下已经出现渗水现象。当然这种渗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操作不当,振捣不密实,现场振捣密实程度与试件振捣密实程度有差异,穿墙孔洞的周边处理欠佳及其它一些人为因素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施工缝不可避免;对于稍大体积的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既使是使用目前较先进的泵送混凝土工艺施工,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先浇注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国内外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基于混凝土抗渗性与耐久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建立了"基于抗渗性的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综合评价体系"。基于这一评价体系,结合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抗渗性的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体系模型"。通过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以及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水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腐蚀性进行试验研究,对各系列纤维混凝土抗渗性指标D1与抗冻融性指标D2、抗硫酸盐腐蚀性指标D3关系进行拟合,并得到了基于抗渗性的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抗渗性的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体系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2016,(11)
为探索取芯法检测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的可行性、标准试样检测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的可靠性及不同抗渗等级的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数据的差别,针对试验室标准试样、试验室构件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进行试验、对比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取芯法检测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是可行的,但芯样的试验数据平均值、离散性较标准试样偏大,且宜取较大直径的芯样;现有施工技术条件下,采用标准试样检测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的现行试验方法较保守,未能较好的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抗水渗透性能;P10抗渗等级的离散性明显大于P8、P6抗渗等级。对实体结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的研究、检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如梦 《四川建筑》2016,(4):237-238
掺入适量聚丙烯纤维可以阻止喷射混凝土开裂、增加喷层的抗渗性。完成不同纤维掺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试验,通过试验对比找出最佳配合比。在满足隧道喷层支护强度条件下,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标准养护、恒负温养护、变负温养护(人工、自然)三种养护条件下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及抗冻性的对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恒负温养护制度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降低最大,随着温度的降低,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能呈下降趋势,在变负温养护制度下,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好于恒负温养护的混凝土,试验结果证明通过早期延长预养时间、掺加防冻剂等措施对负温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以及两种水泥混合后配制人工鱼礁混凝土,研究水泥类型对人工鱼礁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影响。试验中,采用氯离子渗透性和吸水率试验研究水泥类型对人工鱼礁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结合孔结构和XRD等试验方法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不同水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下,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时海水海砂混凝土的骨料与水泥石界面得到明显改善,裂缝减少,孔结构优化;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增加了15.0%和11.9%,抗渗性也得到提高;而采用混合水泥会导致海水海砂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明显增多,骨料与水泥石界面变差,孔结构明显劣化,导致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负温混凝土抗渗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英姿  冯奇  范征宇  巴恒静 《建筑技术》2002,33(10):738-739,768
对于普通混凝土 ,抗渗性一直被用作评价混凝土抵抗外部介质(水和侵蚀性离子)入侵的能力 ,始终被认为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用于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方法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显得束手无策 ,尤其是抗渗性 ,对低水胶比、高强度、高密实的高性能混凝土 ,传统的检测手段已不能准确做出判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 ,关于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的进展。1渗透性试验方法的比较我国的抗渗性试验方法为水压法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 -85…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
针对配套落后、渗漏严重的农田土渠进行硬化的需求,对不同粉煤灰取代率的再生碎砖混凝土进行强度、和易性、抗渗性研究。对掺入不同附加水的再生碎砖混凝土进行强度与和易性试验,得到按照粗骨料80%~90%的吸水率掺入附加水的再生碎砖混凝土强度与和易性满足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强度等级为C10的再生碎砖混凝土抗渗性随着粉煤灰取代率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抗渗等级均可满足农田土渠硬化的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易性良好。最后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再生碎砖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成本低10%左右,再生碎砖混凝土在农田土渠硬化工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作为新时期一种重要的工程建设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建筑建设领域,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抵抗压力能力、稳定性好、低孔隙等优势特征,混凝土抗水渗性能直接影响着其耐久性,经过试验证明:不同直径的孔结构对混凝土的抗渗性会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矿物掺合料调和配比也会对混凝土浆体孔结构产生影响,科学的调配比例能够控制有害孔结构的出现,减少孔隙率,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抗渗性能的重要方法就是将其内部科学地掺入矿物掺合料,以此来优化孔结构,保证混凝土良好的抗渗效果。本文探究了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以及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对商品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