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秋炜 《化工矿山技术》1994,23(5):62-63,56
英坪露天矿目前山坡露天开采部分的剥离和彩矿石台阶高度设计多半均为10m。通过对穿孔设备和采掘设备装置,地形条件及地资料的具体分析,认为剥离和采矿台阶高度为6m较为合理。这既有利于穿孔和采装置设备发挥效效率,又有利于降低矿石贫损,提高原矿品位。  相似文献   

2.
分别讨论了三种赋存状态的矿床采用陡工作帮开采的适用性,指出提高工作帮坡角可以降低生产剥采比,推迟剥离洪峰期的到来;以长滩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陡工作帮开采对缓倾斜赋存露天矿的生产剥采比的影响;最后,指出了采用陡工作帮开采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横采纵扩采矿工艺即矿石横采、岩石纵扩 ,以横采矿石形成的空间代替掘沟 ,采用陡帮分条带的开采工艺进行纵向扩帮 ,从而降低生产剥采比 ,增加两级矿石储量 ,提高生产能力 ,有利于矿石质量中和。该方法主要适用汽 -铁联合或汽车 -胶带联合的开拓运输方式的矿山及长大型露天矿山 ,同时也适用于由小境界向大境界进行扩帮过渡的矿山。通过鞍矿生产实践证明 ,横采纵扩采矿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缓倾斜中厚矿体,在矿石回采过程中存在着贫化损失率高、回采效率低等问题。某缓倾斜中厚铜矿体在进路充填回采过程中,通过优化进路充填采场断面,降低了贫化损失率,提高了采矿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5.
露天矿最终帮坡角是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对露天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大型深凹露天矿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保障露天矿安全生产条件下,本文通过优化矿区不同帮坡角条件下的最终境界,研究帮坡角变化对矿山岩石剥离量、矿石采出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帮坡角的增加,最终境界内的岩石剥离量、矿石采出量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但经济效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陡帮开采工艺在紫金山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献华  姚香 《金属矿山》2005,(Z1):46-49
福建上杭紫金山金矿于2000年全部转为露天开采后,在投资少、急需矿石生产的情况下,边基建,边生产,不自觉地使用缓帮采矿、陡帮剥岩的剥采工艺.通过近5 a的使用证明,该工艺有许多技术特点,并可应用到露天矿境界范围内所有矿石开采结束,每年可创经济效益4 000万元,21年累计达8.7亿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7.
横采纵扩采矿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横采纵扩采矿工艺即矿石横采、岩石纵扩,以横采矿石形成的空间代替掘沟,采用陡帮分条带的开采工艺进行纵向扩帮,从而降低生产剥采比,增加两级矿石储量,提高生产能力,有利于矿石质量中和。该方法主要适用汽-铁联合或汽车-胶带联合的开拓运输方式的矿山及长大型露天矿山,同时也适用于由小境界向大境界进行扩帮过渡的矿山。通过鞍矿生产实践证明,横采纵扩采矿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露天采矿降低消耗的办法之一是减少必须排弃的废石量,或者在不作补充开拓工作的情况下增加可采出的矿石量。后一种办法可以用人工加固来加大露天矿非工作帮总的边坡角,但需要额外的材料消耗及劳动费用。推荐的新露天采矿法是在露天矿场下部留矿柱。留下的矿柱待其间的岩石剥离以后再行开采。这种开采方法的实质如下:沿露天矿深度分成上下两部分(图1中1与2)。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壁式崩落采矿法开采缓倾斜矿体的实际情况,改进了采面回采的爆破参数和炮眼布置方式,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助于解决矿石粉矿率偏高的问题,提高矿石块度及煅烧矿石的利用率,降低采矿成本。  相似文献   

10.
陡帮开采的经济评价及其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属露天矿通常采用缓帮开采,工作帮坡角约为10~15度,很少有超过15度的.缓帮开采时,由于工作帮坡角缓,故其基建工程量大、投资大、时间长,超前剥离量大,前期生产剥采比大,露天矿的开采强度低,经济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范庆霞  段永祥 《现代矿业》2020,36(11):90-92
为了探讨海南石碌铁矿北一西矿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开采方式,提高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的矿石回采率、降低损失贫化指标,针对矿山采用的沿矿体走向布置回采进路、多个分段已经掘进穿脉联络巷道的现状,分析了沿脉布置回采进路存在的采矿工作面少、生产组织困难、损贫指标差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采场结构参数并选择恢复采用穿脉布置进路的开采方式,解决了上下分段回采进路交叉布置、多个分段已有联络巷道对回采进路布置的影响问题,有利于增加采矿工作面、提高采场出矿能力,有利于摸清矿体边界、提高采矿回采率和减少矿石损失,有利于采矿生产管理并减少工序间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面采矿法,由下而上分层开采通化缓倾斜含夹石的薄层石膏矿床和耙犁搬运采场矿石,较采用房柱法开采之矿石损失、贫化小,生产率高和工人劳动强度小,并能较好地解决夹石层剔除和采场运搬设备多、操作复杂等问题,从而使采矿成本降低20%。  相似文献   

13.
降低矿床露天开采费用的一个途径是减少应剥离的废石量,或者在不进行补充剥离作业的条件下增加可采矿石量。后者可用人工加固非工作帮边坡增大整个边坡角的办法加以保证,但这需要追加材料和劳动消耗。现推荐露天开采的一个新方法,它是在露天采场的下部留下一些矿柱,待矿柱之间堆入剥离岩石之后再回采这些矿柱。  相似文献   

14.
针对香炉山钨矿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难题,创造性提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组合开采的新方案,采场下部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上部采用浅孔留矿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成功解决了缓倾斜中厚矿体采场矿石运搬难题,同时降低了采矿损失贫化指标和采切成本。实践表明,组合开采采场平均生产能力达182.5t/d,采矿损失贫化指标降低了3~4个百分点,采切比由原来的7.1m/kt降为3.64m/kt,既保证了回采安全性,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过程中,在地压控制和采场矿石运搬方面存在的困难,从充分发挥无轨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回采作业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大盘区、小分段"的设计理念.工业试验证明,小分段空场开采嗣后尾砂与废石混合充填采矿工艺,充分发挥了无轨采掘设备的效率,很好地控制了采场顶板的稳定,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条件,与传统的采矿工艺相比生产能力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赵铁林 《金属矿山》2019,48(4):26-30
南芬露天铁矿是多分期开采矿山,当前执行的是三期境界向四期境界扩帮过渡。由于四期扩帮区最低作业面距下方三期主采场采剥作业面高差大,过渡时间长,无法保证矿石稳产高产过渡;在上盘通向主采场的原开拓运输道路因扩帮滚石堵塞的情况下,主采场的大部分矿石,必须经由下盘开拓运输系统绕行运输,运距远。针对上述情况,优先在上盘局部扩展1个窄倾斜分条,增加三期采剥区可采矿量,同时在上盘新开辟1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临时运输道路,为矿山持续稳产、降低运输成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桦树沟矿区无底柱崩落采矿过程中,按现在的崩落步距,矿石放出不充分,端部损失大;中深孔爆破炸药分布不均匀,爆破后矿石块矿率较低。通过采矿参数优化在不增加回采成本的情况下,可减少采场二次爆破,提高矿石块矿率,有利于采矿与选矿生产;同时,崩矿步距减小后,使其与出矿设备的铲装深度相匹配,减少超前贫化和端部损失,改善矿石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矿石回采率。  相似文献   

18.
张宇  马宁  吕贵龙  马力  罗科 《煤炭工程》2023,(12):121-127
针对河曲露天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的问题,对比了重新拉沟、缓帮留沟和扇形转向三种接续方式的优缺点,确定采用缓帮留沟方式。综合考虑二采区开采程序要求及留沟对内排运输系统、原煤运输系统、运距变化等影响,揭示了内排方式对剥采系统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开采方式的二次剥离和运输成本,构建了总费用模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得出全压帮内排剥离物料对运输距离较小,同时内排空间能够完全释放,但会导致二采区开采过程中与首采区接触的西端帮大量的二次剥离量,而全留沟内排开采二次剥离量较少,但是由于留沟的影响,使得内排空间无法完全释放,增加了剥离物料的转排费用,同时外排剥离物料需要征地,整体开采费用较高。综合对比两种开采方式,推荐采用全留沟内排。  相似文献   

19.
张莉鹏 《现代矿业》2020,36(3):53-55
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回采普遍存在矿石运搬困难、采切比高、损失贫化大等缺点,特别是属于该类型矿体的低品位矿山,如何降低采矿成本、提高回采效率是其最重要的攻坚方向。通过优化采切工程布置,改进采矿装备,应用无轨设备等多个举措,比较成功地降低了采矿成本,提高了入选品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矿山开采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杰兹卡兹甘矿床在开采不同厚度的缓倾斜矿体时,因其有利的矿山地质条件,可有效地采用高效率的盘区-矿柱法和大型自行式设备。这一方法的采矿量占该公司采出矿石总量的76%。随着一些新矿井的投产,各种类型盘区-矿柱法的采矿量比重还将增加。目前在55、57、65号矿井以及31和45号矿井的个别区段正采用两种类型的盘区-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