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混凝土》2017,(5)
针对广泛关注的抛填骨料与基准混凝土密实化的问题,采用室内试验模拟和实际工程检测,探讨了抛填骨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密实化过程并评价了其密实化程度。研究表明:抛填粗集料在振捣作用下向上迁移,被基准混凝土中浆体充分包裹,密实良好;抛填骨料水泥混凝土路面芯样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比,浆体富余少,粗集料间相互嵌锁,45 d抗折强度提高约10%;探底雷达检测表明抛填骨料水泥混凝土路面缺陷率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当,密实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抛填集料工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抛填集料工艺制备了一种粗集料能充分接触并有效嵌锁的混凝土,从而使集料能在混凝土中充分发挥强度骨架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制备集料嵌锁混凝土不仅保证了原混凝土的良好工作性,而且抛入碎石后混凝土的强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随着集料对混凝土的置换率从10%~30%(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有一定增加.粗集料在这种混凝土中有很高的体积分数.SEM观察表明:抛填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比普通混凝土中的集料/水泥石界面粘结要紧密.  相似文献   

3.
采用抛填骨料工艺,在混凝土浇筑或摊铺过程中均匀撒布一定的骨料,可以形成“骨料嵌锁型混凝土”.通过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证明抛填骨料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7d抗折强度稍有降低,28d抗折强度略有提高.工程应用路段强度能满足抗折5.0 MPa的强度标准,此法能够明显减少路面浮浆和泌水等病害,降低水化热和收缩率,早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①单独采用再生粗骨料强化处理工艺;②单独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③同时采用再生粗骨料强化处理工艺和再生骨料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等三种方式制备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分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工艺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7、28d抗压强度.相比之下,工艺③是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
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水灰比为0.50、0.25及用量只有最前者一半的水泥净浆浸泡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制备工艺、普通工艺和两阶段制备工艺,测定了由其拌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结果发现,水灰比为0.50的全部水泥净浆浸泡再生骨料制备工艺,可提高再生混凝土28 d的抗压强度,但效果并不显著;56 d抗压强度反而有所降低,这两种龄期的劈拉强度均较低,且抗压强度离散性大;水灰比为0.25的全部水泥净浆浸泡再生骨料制备工艺,抗压、拉强度均最低,抗压、拉强度离散性大。用量一半的水泥净浆浸泡再生骨料工艺,有较高的抗压、拉强度,且强度离散性较小,但不及普通工艺和两阶段制备工艺。两阶段制备工艺不但能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还能改善其工作性能,且强度离散性小,是制备再生混凝土的一种最优工艺。由普通工艺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值均较高,强度离散性也较小,且工艺简单,也是一种较好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云南省多条在建或已建高速公路83个C50和C55混凝土所用的石灰岩粗集料压碎指标和对应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实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了压碎指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结果表明,压碎指标20.7%~26.5%的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略低于15.2%~19.7%的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而上述不同压碎指标的粗集料对混凝土7d抗压强度、7d和28d弹性模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均匀抛填骨料,制备了一种骨料含量高、胶凝材料用量少的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了骨料取代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干缩率和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骨料取代率为20%(体积分数)时,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随后迅速降低;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率和氯离子渗透系数随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东非地区大吸水率骨料和国内普通吸水率骨料,对比研究了大吸水率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吸水率骨料配制混凝土的初始工作性状态较普通骨料混凝土差,且1 h后坍落度损失大;大吸水率骨料配制混凝土28 d龄期之前的抗压强度与普通骨料混凝土相当,28 d以后强度增长率下降,90 d时抗压强度较普通吸水率骨料混凝土降低5.2 MPa;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密实性、抗冻性能和长期收缩性能均较普通骨料混凝土差,为了保证工程服役的100年设计寿命,解决好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预填骨料混凝土是指先将粗骨料填充在模板中,振实后用配制的砂浆填满骨料间的空隙而形成的混凝土.用5~25 mm的小粒径骨料代替水利工程中大粒径粗骨料,配制预填骨料混凝土并研究其抗压强度.结果 表明,预填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其28 d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复合型外加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掺加粉煤灰会降低预填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提高其后期抗压强度;预填骨料混凝土在最佳细砂值时抗压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玻璃等质量取代混凝土粗、细集料.通过坍落度、抗压强度等试验,研究取代率及取代形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随着玻璃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增大,取代石子大于取代砂的坍落度;抗压强度随着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但掺量低时影响不显著;废弃玻璃集料的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幅度高于普通混凝土;废弃玻璃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粗骨料压碎指标增大而提高,满足鲍罗米线性关系式;掺加粉煤灰和矿渣粉等对玻璃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与普通混凝土的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按改进的全计算法,参考CCES 02-200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和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对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碎石C4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及相关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砂率宜控制在50%~ 55%之间,浆体体积宜为0.4 m3/ m3左右;再生粗骨料能够配制出符合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其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最高达52.3 MPa,轴心抗压强度最高达36.8 MPa;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均低于天然碎石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考虑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表面存在硬化砂浆和大量的界面结构,致使其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的有所降低,且受压破坏情况更为复杂。为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试验中采用不同再生粗骨料品质、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研究了胶水比、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压碎指标等品质特征参数和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在普通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并与常用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胶水比、取代率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并且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误差分析表明,与试验结果相比,普通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公式的最大误差约为16.51%,考虑有效胶水比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大误差约为36.33%,而考虑再生粗骨料品质差异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大误差仅为4.90%,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段献智 《山西建筑》2012,38(6):116-119
将几种取自不同地点的废弃混凝土破碎制成粗骨料,然后通过不同搭配,配制成几种不同水灰比、坍落度的再生混凝土,并对其新拌混凝土早期的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比普通混凝土的差;再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普通混凝土要短;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水率高的再生骨料对应的再生混凝土强度低;通过各种方法的复合运用,可配得较高抗压强度的再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其中原始混凝土强度低的再生骨料,对低水灰比和高水灰比的再生混凝土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集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的影响,包括细集料的类型、颗粒级配,以及微集料(石英粉)颗粒级配对 RPC抗折、抗压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剔除细集料中的粗颗粒后,通过优化颗粒级配,可以采用普通河砂代替石英砂或者标准砂作为配制 RPC的细集料;选用325目石英粉作为微集料,采取蒸汽养护制度,可制备出抗压强度大于135 MPa、抗折强度约为20 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钢渣等体积替代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的钢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钢渣作为混凝土粗骨料会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随着钢渣使用量的增大,钢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也会随之增强。当用钢渣砂等体积代替混凝土的天然细集料时,也会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制作以碎石、卵石为粗骨料的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立方体标准试块(150mm×150mm×150mm),分别在不同的龄期进行超声、回弹测试和抗压试验,建立混凝土强度一超声声速一回弹值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粗骨料类型泵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声声速值、回弹值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RCASCC)的工作性能、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测试和应力应变试验,分析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下RCASCC的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RCASCC的应力应变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加,RCASCC的工作性能变差,但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随着R的增加,RCASC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R=50%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要高于R=25%之时;随着龄期的增长,RCASCC的抗压强度呈现非线性增长的趋势;经验证,所得出的RCASCC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与普通混凝土换算关系基本一致,RCASCC的应力应变本构方程与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本构方程相近.  相似文献   

18.
分别制作相同配合比的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在养护龄期为3,7,14,28d时,将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切割,取样,然后对其内部不同界面微观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同时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观察了加载后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内部裂纹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各个界面过渡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天然粗集料新砂浆界面过渡区发展相对缓慢;再生粗集料中老砂浆新砂浆界面发展较快,老砂浆与新砂浆结合较好;再生粗集料中天然粗集料老砂浆界面为混凝土浇筑前已存在的界面,并且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微裂缝.再生粗集料混凝土3d抗压强度略高于普通混凝土,7,14,28d抗压强度则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当.荷载作用下,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内部裂纹主要分布在天然粗集料新砂浆界面以及天然粗集料老砂浆界面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