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鱼岭铅锌铜矿主要矿体受3种成矿构造控制:构造脉型成矿构造、构造角砾岩型成矿构造和层间破碎带型成矿构造。1)构造脉型成矿构造为NE向F1断裂早期活动的张性构造和NE向F2张性断裂,分别控制花鱼岭南段脉状铅锌矿体及东段脉状铜矿体;2)构造角砾岩型成矿构造为NE向F1断裂晚期活动的走滑花状构造,控制花鱼岭南段和南坡的角砾状铅锌矿体;3)层间破碎带型成矿构造为层间滑动构造,控制花鱼岭山顶似层状铅锌矿体。基于对该区铅锌铜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控矿构造成因探讨的研究,对花鱼岭铅锌铜矿床各类矿体的成矿远景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友能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从江友能铅锌矿是断控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发育北西向和近南北向2组断裂,北西向压扭性党扭断层是控矿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矿体呈囊状、透镜状主要赋存于甲路组、乌叶组地层中.本文从矿石特征及控矿断裂特征2方面讨论成矿特征.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该矿床分为4个成矿阶段,第Ⅱ,Ⅲ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研究发现断层泥厚度-矿体厚度-品位三者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矿体具有膨大狭缩特征.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渣滓溪钨锑矿床是湘西地区一个大型的锑矿床,伴生钨矿。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的突破。通过区域控矿构造分析、现场构造与矿体地质调查、历年矿区勘查资料整理编图、地质体产状统计及矿体成分分析,对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区域上锑钨矿床的分布主要受正向构造控制;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十”字型;锑矿脉具有NNW—NWW向优势方位,钨矿体具有NNE向优势方位;锑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规律,钨矿体具有向北东侧伏规律;F3上盘次级断裂是锑矿体有利的容矿构造。“钨早锑晚”属不同构造—成矿阶段形成,矿区南侧为矿化中心。矿区构造变形—成矿序列可归纳为:加里东期区域NE向复式背斜断裂隆起带构造定格阶段;印支期第一阶段——盖层与基底NEE向同轴叠加褶皱形成;印支期第二阶段——NE向钨矿体形成;印支期第三阶段——NNW—NWW向锑矿体形成;喜山期——NEE向破矿构造形成。基于对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规律和矿化垂向分带规律的研究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并圈定出了两处找矿靶区:1号靶区位于9号锑矿体南东侧,2~6号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为-750~-900 m;2号靶区位于13号钨矿体北东侧, W10~W12号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为-270~-370 m。  相似文献   

4.
滇东北会泽县金牛厂铅锌矿区新发现的2条矿体均位于NW向断裂中,具有构造控矿的特点,且均赋存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质粉砂岩中,该含矿层是目前在会泽乃至滇东北新发现的含矿层位,可认为该矿区的成矿具有构造和地层双重控矿特点。通过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控矿特征及地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台子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波  鲁勇花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7):133-135,138
在对二台子金矿床详细野外工作基础上,拟定了矿床的主要控矿节理和断裂。经过系统测量、统计,运用节理玫瑰花图分析得出矿区在成矿期的主应力方向为NNW-SSE,矿体主要以柱状矿体的形式产出。通过对矿区控矿断裂级别、期次划分并与控矿节理相配套,分析了矿床的构造控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广西凤凰山银矿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是上个世纪90年代探明储量的大型矿床。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对构造控矿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入手,进一步总结凤凰山银矿床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分析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最终建立矿床构造控矿模式。认为矿体产于NWW向压剪性断裂中局部张性地段,断裂产状变化部位以及NWW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会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
湖北麻城两路口地区新发现两路口钨矿床和双庙关金矿床,显示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所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构造蚀变带内,断裂对矿体的控制是其主要因素。不同方向的断裂均较发育,且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是成矿流体运移、储矿场所。着重研究两路口钨矿区内断裂控矿性及找矿方向,从目前已控制的钨矿体及断裂蚀变带的含(控)矿性来看,(近)EW向最好,其次为NE-SW向和NNE向;齐头山—单尖沟一带发育的(近)EW向、NE-SW向断层构造蚀变带、周家湾地区发育的EW向、NE-SW向构造蚀变带以及纯阳山—周家湾一带发育的(近)EW向构造蚀变带是寻找钨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程军  赵志强  牛刚  康丛轩  张林 《金属矿山》2011,40(10):116-120
运用节理等密图、节理玫瑰花图分析了矿床在成矿期的主应力,对比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矿床发育的断裂和节理进行了分类,确定了控矿断裂的级别和期次并与控矿节理相互配套,分析了矿床的构造控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分析认为成矿期的主应力方向为NNE-SSW,矿(化)体主要以雁列脉状矿(化)体的形式产出,控矿断裂的级别主要分为3级,成矿可划分为3个阶段。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出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鄂东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按赋矿原岩的不同,可分为浅变质碎屑岩构造蚀变岩型、侵入(脉)岩构造蚀变型和碳酸盐岩构造蚀变型等亚类型,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是该类型金矿一级控矿断裂构造,东西向褶皱控制了矿床(点)分带,次级背斜轴向断裂及更次级的断裂、节理与劈理化带等控制着矿床和矿体的分布。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泥化等。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总结和分析该类金矿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划分成矿远景区,进而对此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坪地萤石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矿床主要产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大爽组和高坞组火山凝灰岩的断裂构造带中,控矿主断裂为NE向压性断裂,矿体产状、形态和规模受断裂构造控制;2矿床为浅层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流体介质主要为大气降水,浙西南地区燕山晚期构造-火山活动,为萤石矿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容矿空间。基于上述结论,讨论了萤石矿成矿过程,并归纳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对于区内及类似区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滑板溪金锑多金属矿地处湖南安化境内,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上段北西边缘,地处著名的湘西多金属成矿带西南部。结合矿区最新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宁国组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组合的浅变质岩体中,多呈脉状、薄层状、浸染状产出,分带明显;(2)矿化蚀变作用强烈,细脉状硅化、退色化及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3)矿床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受NE向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并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改造型矿床;(4)矿体主要产于蚀变破碎带内,成矿方式以矿体(脉)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充填为主,含矿断裂破碎带尤为发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蚀变、化探原生晕异常等方面分析了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认为矿区构造交汇部位、NE向断裂、硅化脉破碎带、蚀变地段、地表出露的金属氧化物(如锑华)及其硫化物(毒砂)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W—NW向深部及1~#、2~#矿脉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紫金山矿田五子骑龙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五子骑龙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成矿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燕山晚期岩浆及其后的热液流体,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控矿和导矿构造,多期次的蚀变分带与成矿密切相关,铜矿(化)体沿构造带向浅部迁移,在裂隙带及两侧沉淀富集成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硫化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BOUKHDEMA、KEF SEMMAH、AIN SEDJERA矿床隶属Guergour成矿带,BOUKHDEMA矿床成矿要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侏罗系白云岩,二是断裂构造;KEF SEMMAH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区西部近南北向大断裂及其分支断裂密切相关,矿体沿断裂分布;AIN SEDJERA矿床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东背斜的顶端及附近两翼。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因素,主要以构造控矿的思路开展找矿工作,并对找矿远景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为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内最为典型的铜矿床,矿区内构造极其复杂,其矿体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F4断裂作为矿区内最具有代表性的N E向断裂,对矿区内成岩成矿具有控制作用,但前人并未对其系统研究.以羊拉铜矿床F4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解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其构造特征和控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彭一  吴云辉 《现代矿业》2019,35(4):38-41
茂租铅锌矿床总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昆阳裂谷东缘,是川滇黔Pb-Zn多金属成矿域上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矿床。阐述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了赋矿层位与矿化规律,厘定了矿床成因机制。研究表明:①矿区继承了区域地质特征,出露地层丰富,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含矿岩性为白云岩;②矿区构造格局复杂,以NE向断裂控矿作用最为显著,次级断裂构造对矿化有着富化作用;③矿床发育似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3种矿(化)体,其中似层状矿体产状稳定、形态规则、规模厚大,赋存于背斜轴部/翼;④赋矿地层、围岩岩性、矿区褶皱构造及派生的次级构造(羽状裂隙)是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矿床总体属上层矿、下层矿及脉状矿“三位一体”的热水-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西藏洛隆县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复式缝合系,嘉玉桥变质地体,矿区主要出露上三叠统孟阿雄群二组(T3ma2)和侏罗系罗冬群第一岩组(Jld1);矿区内发育一系列NW—SE向断裂构造,其中,F1断裂属导矿、容矿构造。结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分析了该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层控碳酸盐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秀涧铅锌矿区域岩浆侵入作用频繁,火山、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区内发育多条平行状北东向构造,即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通过地质工作已经发现2条矿化带,7条矿体,呈脉状产出,且尖灭再现,膨胀收缩特征明显。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控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区矿床成因为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充填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个旧卡房成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在分析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断裂构造成因机理、断裂构造控矿特征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例对区内断裂构造控矿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卡房成矿区成矿作用特点鲜明,老熊硐断裂以北成矿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下,在卡房段地层的层间破碎带内主要产出以锡、铜为主的矿体,矿床规模相对较小;老熊硐断裂与龙树脚断裂之间自地表往下均有成矿,主要产出层状铅、锡矿体,矿床规模相对较大;龙树脚断裂及其周围的次级断裂中主要产出锡、铅、银矿体,其中锡、铅矿体规模相对较小;(2)成矿区的断裂构造形成主要是由地区构造应力、风等自然作用力等因素耦合作用所致;(3)区内矿体类型主要有层间矿体、断裂带矿体、花岗岩接触带矿体及花岗岩蚀变带矿体;(4)断裂与地层(互层)交切处、断裂转折端处、断裂交汇锐角挟持带及断裂扎根处为成矿区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5)成矿区断裂构造的控矿模式为多元-时空耦合控矿模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卡房成矿区深部(地表以下500~1 500 m)隐伏矿体分布区为该区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并划分出黄泥硐断裂挟持带生勘区(Ⅰ~#区)、蒙子庙断裂构造透镜体生勘区(Ⅱ~#区)、老熊硐断裂构造透镜体详查区(Ⅲ~#区)、仙人硐断裂分支复合普查区(Ⅳ~#区)、龙树脚断裂转折端详查区(Ⅴ~#区)为该区较有潜力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鹿井(322)矿床主要有三组构造,其中QF2、F2、F1为矿区的三条主要断裂构造,构成了322矿床构造的基本骨架,形成了对矿化十分有利的构造格局。三个"结构层"的接触带对区内矿化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内外接触带分布的矿体与接触面的起伏凸凹有着明显的关系。基于地质构造背景、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成矿规律,并根据资料对矿床成矿区进行了预测,认为矿床深部及周边有找到大富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五龙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主要为断裂构造控矿,矿体赋存于近SN、NW向断裂组成的格子状构造中。在分析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矿体定位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建立了矿体的空间产状模型,并对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