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博  丁利  程云辉  许宙  王利兵 《包装工程》2015,36(1):24-28,79
目的研究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方法介绍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原理和近几年来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重点综述常见的几种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粒子、金纳米棒、银纳米粒子、磁纳米粒子、石墨烯和量子点)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新进展。结果 SPR生物传感器是对表面折射率变化敏感的一项分析技术,然而,传统的SPR传感器无法检测极小的折射率变化,这就阻碍了其在超灵敏检测中的应用。结论采用纳米材料提高SP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是SPR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纳米科技》2005,2(3):61-61
韩国企业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纳米纤维的商业化批量生产,产品性能优越。据报道,韩国的纳米技术风险企业CLUSTER公司宣布,该公司利用自行开发的碳纳米管分散技术,成功生产出分布着大量碳纳米管的纳米直径的纤维。这种纳米纤维的强度超过钢,却柔软如布,可广泛应用于防弹衣、移动电话锂电池等领域。此前,使用碳纳米管制造纳米纤维的有关研究一直停留在实验室水平。  相似文献   

3.
银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传导性、大的比表面积及优良的生物兼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银纳米粒子能够提高电子的迁移速率,改善传感器的灵敏度,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中。银纳米粒子与石墨碳、金属纳米粒子及大分子物质结合开发的新型复合材料不仅兼具了银纳米粒子的特点,同时使材料具备了复合物的优良性能,拓宽了新型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科技》2011,(5):94-95
日本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研制出金银纳米粒子,它可用于制作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以帮助医生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或者基因诊断等。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日本东丽开发出了采用银纳米粒子的透明导电薄膜。该薄膜融合了美国Cima NanoTech的银纳米粒子涂液技术和东丽的涂层技术,兼顾了透明性和导电性。  相似文献   

6.
范闻  武利民 《无机材料学报》2018,33(12):1337-1342
利用纳米粒子由下而上的组装来制备具有亚波长特征结构的新材料已成为操控并利用光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纳米组装技术——即硅油两步脱水法, 该方法利用油水界面的流变性和限制效应, 实现了可批量、高重复性地将15 nm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组装成具有高折射率、高透明度的光学材料, 并对其组装过程及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 该方法还可实现TiO2纳米粒子与其他纳米材料, 如金(Au)纳米粒子、Au纳米棒、Au纳米立方块或氧化石墨烯之间均匀的复合, 制备出TiO2/Au或TiO2/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 TiO2纳米粒子的复合可使Au纳米粒子、Au纳米棒或Au纳米立方块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产生显著的红移, 表明该组装法为未来制备功能性复合光电器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Co3O4纳米粒子填充耐高温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可用来制备耐高温热流传感器表面的吸收热辐射材料。Co3O4粒子表面采用接枝处理的方法接枝上甲基丙烯酸丁酯来改善纳米粒子与有机树脂的界面性能和防止粒子间的相互团聚。采用红外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接枝状态和接枝率。Co3O4纳米粒子的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吸热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热流传感器的校正试验、热失重分析(TGA)和热失重的微分曲线(DTG)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o3O4粒子的表面处理提高了其在有机硅树脂中的分散性能,同时提高热流传感器的热流灵敏度。未改性纳米Co3O4粒子的加入降低硅树脂的耐热性;经表面改性的Co3O4粒子的加入,提高硅树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8.
消息报道     
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开发系列纳米塑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塑料中添加一种天然纳米材料蒙脱土,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将我国丰产的这类天然粘土矿物均匀地分散到聚合物中,从而形成纳米塑料。科研人员开发出以聚酰胺、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硅橡胶等为基材的一系列纳米塑料,并获得5项发明专利,现已实现部分纳米塑料工业化生产。据有关部门检测显示:中科院化学所研制成功的纳米塑料产品呈现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好、比重较低;同时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纳米塑料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     
正韩国研究团队发明纳米表面活性剂生物技术据报道,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消息称,韩国先进软性物质研究团组利用纳米粒子研制出表面活性剂。该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上。表面活性剂是广泛用于肥皂、洗涤剂、洗发水等生活用品的化学物质。在一个分子中存在易粘附于水和易粘附于油2个部分,使用表面活性剂可将水、油分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开发出粒度分布集中的CeO2/聚合物球状混合纳米粒子(CeO2表面包覆聚合物)分散液。以前球状CeO2纳米粒子是采用沉淀等方法合成的,由于存在凝聚等问题,因此不能制成粒径均匀的球状粒子分散液。这次开发的分散液有望用于化学机械研磨(CMP)及气敏元件、防紫外化妆品、汽车3元催化剂用助催化剂、电阻型氧传感器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1.
《现代材料动态》2009,(4):22-23
东丽开发出了采用银纳米粒子的透明导电薄膜连续涂布技术。该薄膜融合了美国CimaNanoTech的银纳米粒子涂液技术和东丽的涂层技术,兼顾了透明性和导电性。东丽今后在开拓新用途的同时,还将与该公司薄膜加工业务的中心基地——东丽薄膜加工(总公司:东京)和面向该技术开发并生产涂液的户田工业(总公司:广岛县大竹市)共同开发面向实用化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韩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生产铁、锰等金属纳米粒子的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技术能使金属纳米粒子的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张  朱永乐  黄丽娟  王永安  赵瑾  聂志勇 《材料导报》2021,35(15):15081-15087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可作为包载光及化学活性物质的优良载体;小分子化合物、核酸、抗体、蛋白质等功能分子通过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实现对包载物的封堵及对目标物的靶向作用;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功能分子构建的智能纳米门控开关已被用于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化学战剂、爆炸品、毒品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分析和检测,并逐步应用于高灵敏度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本文结合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功能化设计及存在的科学问题,就其在荧光探针和化学传感器构建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材料动态》2009,(3):19-20
日本精细陶瓷中心开发出了热传导率极小的多孔SiO2(二氧化硅)粒子。该粒子具有多孔性质,因此热传导率非常低。并分为不透明和透明两种类型。不透明型可用于墙壁等的隔热,透明型可用于建筑物、火车及汽车的玻璃窗。该公司在2009年2月18-20日于东京有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nano tech 2009国际纳米科技综合展”的NEDO展区展出该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简单、新颖的微胶囊阵列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光刻技术,在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表面形成阵列化2D结构的圆形凹槽,以此作为微胶囊的模板,然后利用旋涂的方法,在微胶囊模板上进行SiO2纳米粒子自组装,SiO2纳米粒子选择性的进入模板表面的凹槽之中,再将配制好的PMMA材料旋涂在微胶囊模板表面,经过加热烘干,最终形成微胶囊阵列。这种微胶囊阵列可用于以图形化、阵列化微胶囊为先决条件的限制材料,尤其在高输出、多用途的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材料动态》2007,(9):22-23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综研)开发出高灵敏度、快速测定的NOx传感器。可即时测量NOx浓度来控制发动机燃烧。还可降低柴油车等的NOx排放量并提高燃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爽  麦艺炽 《功能材料》2007,38(6):1019-1021,1026
利用相转移法成功地合成了粒径在2~7nm的硫醇表面修饰Au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所合成的Au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为硫醇所修饰的Au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表面修饰层的存在不仅有效地阻止Au纳米粒子的团聚,而且使得纳米粒子粒径分布窄,粒径可控.  相似文献   

18.
Co_3O_4纳米粒子的表面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A-151)处理Co3O4纳米粒子,在Co3O4粒子表面引入乙烯基,然后以K2S2O8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在Co3O4粒子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研究了影响Co3O4纳米粒子表面接枝的有关因素,并优化工艺参数。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丁酯已经被成功地接枝到纳米Co3O4粒子的表面。热流传感器的热流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Co3O4粒子表面改性后,它与硅树脂的复合涂层提高了热流传感器的热流灵敏度,相对于未处理的Co3O4粒子涂层,传感器灵敏度从0.052 mV.cm2/W提高到了0.065 mV.cm2/W。  相似文献   

19.
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具有舒适性高、可编织性强以及可模仿人类皮肤对外界刺激做出敏锐的感知和响应等独特性能,可作为人工电子皮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检测、疾病诊断、人体运动跟踪以及健康监测等领域。近年来,基于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构筑、性能探究和开发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纳米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易于功能化改性等优点,使其在柔性传感器构筑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此,本文对静电纺纳米纤维在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可穿戴压力传感器的特点,阐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及静电纺纳米纤维在制备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方面的优势,重点讨论了基于静电纺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应用,最后对低成本制造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精确的响应性的基于静电纺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硬脂酸修饰的 CeO2 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经表面修饰的CeO2 纳米粒子的形貌及分散性,并采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修饰的CeO2 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修饰剂硬脂酸与 CeO2 纳米粒子表面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修饰后的CeO2 纳米粒子表面存在疏水有机基团,阻隔了 CeO2 纳米粒子的团聚,起到了分散作用;同时,修饰后的CeO2 纳米粒子在苯乙烯中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并且获得了硬脂酸的修饰量与CeO2 纳米粒子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