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资料采集时,检波器除接收有效信号外,同时也接收干扰波。为了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一般要进行检波器组合。组合检波主要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传播方向、视速度上的差异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介绍了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和切比雪夫加权组合的基本原理,比较分析了2种组合的差异。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相当于低通滤波,随N、d、Δt增大,低通滤波器通带变窄,阻带变宽,频率滤波作用增强。切比雪夫加权组合主要用于室内组合及理论分析,而在野外施工中较难实现;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为野外的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压制干扰波,提高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地震野外采集资料的品质,压制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使煤矿构造解释更加精确,通过对不同检波器及井检组合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资料对井检组合对构造解释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纯采用检波器组合来压制干扰波,效果有限。井、检组合效果相对较好,井、检组合并不完全随着井内距和井数的增加而改善,针对各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实际煤矿构造解释提供有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彭才  韩朝军  曾武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11):136-138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之一,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循环调查、迭代建模的方法,提高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逐点设计激发井深。综合表层结构模型、地面地质资料、高精度遥感成像图片资料,优选激发、接收条件。采用宽线采集方法大幅度提高叠加次数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构造主体成像效果;采用大组合检波器压制多种干扰,提高单炮信噪比;实际应用表明,该采集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主体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刚  徐忠华 《煤》2008,17(8)
检波器组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压制干扰波的方法。由于规则干扰波的视速度变化不大,因此较易分析其对规则干扰波的压制。而组合对有效反射波的压制,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模型、不同的观测系统等因素做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5.
刘俊杰  王彦春 《中国煤炭》2013,39(1):37-39,47
以2007年丁集煤矿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试验为例,讨论了数字检波器的技术特点及利用数字检波器进行高密度地震勘探的应用方法.在煤田勘探中采用数字检波器单点高密度采集,提高了空间采样率,有效避免空间假频的出现;同时干扰波无假频采样有利于后期信噪分离处理,提高干扰波压制效果.丁集煤田完成的多块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的效果表明:采用单点数字检波器进行高密度地震勘探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和分辨率,有利于煤田小断层、陷落柱和微幅构造的识别和成像,从而降低潜在安全风险,保障煤田的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赵尧  陈伟  鲜成龙  崔丽君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4):137-139,143
龙门山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 其西与松潘-甘孜印支褶皱带为邻, 是典型的逆冲断层发育区.从龙门山前构造分析出发,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南段、中段和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 提出龙门山各段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样式和它们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7.
庐枞矿集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导致地震资料波场关系复杂,有效反射信号弱,干扰波种类多及特征在时间与空间方向上差异大。通过对干扰波特征及压制技术的分析研究,确定了适合矿集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干扰波压制方法和流程。庐枞矿集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实际应用显示,使用该方法压制干扰波效果明显,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QN煤矿特点为可采煤层多,埋藏深,倾角变化大,区内正断层发育,常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解决此类复杂情况。为获取高保真的资料,采用新的精细处理方法对老资料再次处理。以QN84煤矿为例,介绍了炮点纠偏、自适应叠前去噪、精细速度拾取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首先采用精细空间属性定义与自适应面波噪声衰减,将面波等噪音较好的压制,使得时间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突出、能量强、连续性好,剖面的信噪比提高;其次采用精确的速度拾取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相对叠后偏移,保证了断层、煤层露头等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像归位,断层断开更明确、小的构造显示更清楚。结果表明,新技术对老资料的重新处理,能有效克服多煤层大倾角对断层识别的影响,修正断层15条,新发现20条,否定3条,为以后该地区精细处理解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煤田多次波的有效压制方法和流程,提高地震资料对含煤盆地整体成像质量,采用模型数据为先导,结合测井数据对内蒙古某煤矿的二维地震数据所包含的多次波特点进行分析,对当前比较成熟的2种多次波压制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叠前使用Radon滤波法对长程多次波进行衰减,叠后使用基于波动方程的预测相减法对短程多次波进行压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因此,为消除多次波对构造成像的影响,应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对数据中所包含的多次波进行识别和分类,再依据不同种类多次波的特点,结合压制方法的优缺点,在叠前和叠后分步识别和压制,是取得高质量地震剖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震资料具有目的反射层较浅,覆盖次数较低,地表干扰较强,信噪比与分辨率较低等特点,要获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一直是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其难点,研究出一套以叠前组合去噪技术、自适应预测反褶积技术、各向异性动校正与高精度速度分析、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处理方法,应用效果表明基于本套处理方法得出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中断层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后期精细化地质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显宗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155-158,161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中多冲击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映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怒江州泸水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大致以"一江两山"为主体,东部碧罗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神秘而汹涌的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最高海拔4 161.6m,最低海拔738m,相对高差3 423.6m;晚新生代以来,由于地壳的持续抬升,以及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峡谷地貌景观。不仅如此,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还造就了许多独特的地质遗迹,主要以峡谷及河流、雪山及高山湖泊、典型构造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洞穴类等为主要类型。泸水县境内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结合基础地质调查,科学合理的对这一片区域进行开发利用,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9,(12):46-49
黄土塬地区土质疏松,波速低,各种干扰波十分发育,导致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大幅度降低。以山西寿阳某研究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采用高密度的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得到了精确的地表结构。并通过叠前综合噪音消除、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极大改善了地震资料品质,提高了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讨论了全数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较常规资料的优势,以淮北矿区朱仙庄矿数据为例,总结了淮北矿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资料处理维点,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应用十字排列域面波自适应衰减技术对面波进行衰减;应用将多次波线性化的方法对Q4底界与地表间的全程多次波进行压制,有效提高了速度拾取的精度;采用沿层偏移速度分析技术拾取了偏移速度,有效提高了偏移成像质量;针对奥灰反射波能量低的特点,在处理中采用保低频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奥灰反射波的能量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5.
朱琪  李姝丽  黄建华 《现代矿业》2015,(2):102-103,107
准噶尔中部2区块构造发育存在继承发展的关系,地表全部为沙丘覆盖,起伏剧烈,沙中含泥较高,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偏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选择多井组合低速层激发,多检波器组合接收,激发点的选择遵循了"避高就低"的原则,对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方法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煤田浅层地震勘探中,下伏地层与上覆地层的速度差异大,野外数据采集中容易形成多次折射波。多次折射波是单炮记录中的主要干扰波之一,严重干扰目的层有效反射波,且远偏道集速度相近难以通过后期处理去除,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为了较好地压制多次折射波,采用一种新的组合激发方式——立体组合激发方式,用于提高单炮记录的品质。通过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南疆缺煤的问题,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找煤。分析了在沙漠地区应用二维地震勘探的难点,采取了相应技术的措施。在沙漠复杂地质条件区,利用"专用设备、小道距、多只高频检波器组合、高叠加次数"采集技术,获得了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陈昌武 《中州煤炭》2016,(9):130-134
皖江地区沉积多套页岩地层,是良好的页岩气储气层。页岩与围岩波阻抗较小,且褶曲与断裂构造发育,地形复杂,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前使用多域去噪技术,分类、分频对不同数据集噪声进行精细分析和有效去噪。对低信噪比资料在资料处理各个阶段使用多个模块逐步压制各类干扰和提高信噪比,利用多聚焦成像技术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对复杂地质构造成像,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射共偏移地震勘探技术,对陈蛮庄煤矿3404工作面矿井地质异常带进行探测。通过利用相同道间距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保留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动力学以及运动学特征。根据后期打钻验证,探测区3404工作面内的地震反射异常条带实际为DF24断层网面内发育的隐伏断层构造。预测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内实际地质构造情况,确保了陈蛮庄煤矿的安全开采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地震勘探从黄土塬巨厚区向黄土塬过渡区推进,激发因素设计难点成了急于解决的问题。黄土塬过渡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和高差大,这体现了典型黄土塬区和基岩出露山区的综合特征。只有有效结合这2种地表激发因素设计,才能获得该类地区科学合理的激发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建庄区块为例,通过综合试验确定了较适宜的采集激发因素,并根据准确的近地表调查成果做精细逐点的激发因素设计。从黄土塬区向砂泥岩山区过渡,依据黄土层速度设计的组合井逐渐过渡为依据砂泥岩高速层设计的单深井。结果表明,所得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明显地得到了提高,为黄土塬过渡区资料采集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