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以山西省沁水县半峪村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一体化"设计理念,从总体布局、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设计方法,对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域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以系统化的基础研究和具体化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从全域旅游角度分析目前天祝县内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的内涵及要求,为今后天祝县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具体化建议,提出应从乡村旅游管理机制与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与发展定位、生态保护与共建共享、产业创新和产品供给、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和文明建设等方面着手,为天祝县乡村旅游乃至西部地区实施全域旅游国家战略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乡村发展有了新内涵,城乡关系被重新定位,城乡融合成为时代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基于城乡特质分析,正确认识均等的城乡地位和动态的城乡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展开乡村建设是规划亟需解决的问题。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其所处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及其长期对城市发展的重视使得西咸全域乡村发展滞后严重。对于西咸全域乡村发展来说,通过对西咸特质进行全面分析,立足城乡融合理念,构建全区域大统筹、分类别定等级、分层级重协同的乡村规划思路,在明确构建西咸全域一体的城乡空间关系基础上,以"分级管控、分类施策"为原则,对乡村经济产业建设及空间建设进行全面部署,重点从全域村庄空间建设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等多方面提出乡村建设要点及标准,多方位重构城乡关系,探索城乡融合理念下乡村发展与建设路径,切实推进乡村品质提升,为新时代展开全域乡村规划及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府关注点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对空间体系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点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导向下新农村规划的新途径,以实现单一旅游项目开发向内容丰富、空间集聚、效益综合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的转变.然后提出新农村规划应以人为本、继承乡村整体意象、多产业联合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引言乡村的稳步发展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1),乡村的发展同样也与旅游政策息息相关。全域旅游战略为更好更快发展乡村提供了有力手段,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快速推进,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2)。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推进,而全域旅游的实现也恰以文化、产业等作为抓手3。因此本文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针对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文态、业态、生态、形态多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聪霞 《山西建筑》2012,38(2):16-17
结合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规划等对策,并阐述了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展安  陈成 《城市建筑》2014,(8):15-15
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通过对空间功能化、城乡网络化、土地集约化,构建“三网五区”对城乡空间要素进行重组,促进城乡要素高效、合理、公平流动,构建一个覆盖全域、城乡一体、互动发展的网络化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诚然,我国旅游正处在"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的历史阶段,相关转变势不可挡。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特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是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全新发展理念及发展模式,特色小镇作为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空间的载体。文章以合肥市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特色小镇规划为例,提出产业发展联动、全域旅游空间优化、生态控制保护、乡村风貌特色化、完善配套服务等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但现阶段,传统风景区旅游模式无法适应现实发展需求,已有的相关规划建设实例也仍处在"百花齐放"的个案探索阶段,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无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技术标准。本文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乡村旅游规划的实例出发,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全域旅游导向下适应地方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武进区的地域发展特征,提出在城镇化水平较高、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思路:将旅游作为武进区乡村二次振兴的突破口,以全域整体优化提升为战略目标,以资源评估、体系设计、"适游性"引导为技术手段,形成适应武进区地方特征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对同类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产生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郊区的乡村腹地有着良好的休闲市场依托,却常常呈现出与其所依托的繁荣大都市并不相称的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大都市的整体发展品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大都市乡村腹地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乡村慢道建设,能够在较短时间和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将大都市庞大的郊区休闲需求较为便捷地导入乡村腹地,从而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促进乡村腹地振兴提供重要动力。由于大都市乡村腹地通常承担着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任,可以腾挪的建设用地资源非常有限,决定了乡村慢道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探寻实施的可行性。同时,以线性开发带动面域发展,还要充分考虑整体推进的持续性。结合常州天宁区案例,探讨了乡村慢道的选线依据、建设方式,以及结合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改善和统筹沿线零星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林慈任 《福建建筑》2023,(11):14-18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国内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从观光游向全域游、深度体验游转变。随着旅游发展思路的转变,旅游的发展方向、用地空间、业态产品、主题形象和配套设施等也应作出相应改变。为此,以屏南县为例,基于现状旅游资源、景区票务、住宿餐饮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基础数据,通过区域竞合、邻近、用地和定量分析,提出屏南旅游面临的四大现实困境,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下全域旅游的规划思路,供同类型旅游城市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乡村发展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入已证实了乡村旅游成为了提升乡村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但对乡村进行无效的旅游开发不仅会造成乡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村民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如何使具有地域特点的乡土文化和现代旅游有机结合,避免低效用地、浪费资金和破坏风貌等问题的出现,最终实现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是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旧关村为例,把旅游发展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前后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为线索,从村民和游客需求、用地功能、土地限制等方面阐述旅游对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有效地对各类公共空间进行更新设计,以期得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3)
<正>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在三亚进行全域旅游实践,可以全面提升三亚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模式,打造富有三亚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扩大三亚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深度与广度,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与游客满意度,实现三亚旅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市公民的文明素质,营造友好的旅居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聚焦城市边缘区滨海乡村在沿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旅游活化变迁过程,以城市边缘区乡村外部优势与内部活化动力作为切入点,分析该类型乡村在空间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两方面的特征,厘清其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以片区内地理位置不同的乡村组团为出发点,探讨城市边缘区滨海乡村基于产业自发转变的空间发展模式、产业链条引导与规划应对之间的关系。并以山东日照山海天片区城市边缘区传统乡村的旅游活化更新过程为例,对如何激活乡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全域发展模式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4)
2006年海南省提出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乡村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积极引导乡村旅游村镇,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2月,海南省成为中国唯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要全面展开,其关键是发展乡村旅游。因此对海南省各县市(除三沙市的18个县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通过较全面的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比较研究各县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根据测度结果,对各县市依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提出发展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程然  李险峰 《华中建筑》2020,38(1):64-67
全域旅游日益成为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乡村景观的建设一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全域旅游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乡村景观发展特征的归纳,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乡村景观应具备差异化、景区化、生活化的特征。结合朝阳市大平房镇规划实践,阐述了规划思路及功能和空间布局,提出依托旅游体系、整合景观资源、引导村民参与是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着力点,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方式,希望对国内镇域景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用地的治理方法及程序,采用定性分析法,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海南省乡村旅游用地管理不规范、用地需求扩张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政策,规范管理方式等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向乡村发展的一种新业态,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满足市民的闲暇游憩需求,同时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市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为例,重点研究了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三方面问题。一是产业提升研究。通过分析人群需求,提出了特色旅游产品组成和产品提升策略;通过对旅游功能与空间距离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不同旅游业态分布的引导建议。二是空间布局研究。通过对自然要素、产业要素、文化要素和规划要素的叠加分析,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同时提出了分区管控方案,针对不同分区的发展导向和发展规模进行了优化引导。三是用地管控研究。针对现状和拟新增的旅游景区,建立了多要素评估量化系统;对满足相应指标的景区,纳入到规划项目库中。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展,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建设用地,本文研究了配套服务建设的用地比例和规模。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世界三大旅游方式之一,也是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本文在简要阐述乡村旅游概念与提升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产品、数量与定位四个方面阐述了浙江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特征,总结提炼了浙江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六大经验做法和五大典型发展模式,深入剖析了思想认识、政府管理、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持等四大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未来提升发展的方向及六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