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齿轮联轴器内齿圈加工中,用标准插齿刀改制成短齿内齿插齿刀是工厂常用的加工方法,但刀具使用寿命不长,插齿刀顶刃后角的参数选择是否合适值得商榷。一、短齿内齿插齿刀的改制齿轮联轴器内齿圈是短齿制的内齿轮,但其齿厚(加工时一般测量其跨棒间距M值)与齿根圆直径均有  相似文献   

2.
景文林 《机械制造》2000,38(2):12-12
这里介绍一种在滚齿机上加工内斜齿轮的方法,刀具可直接选用直齿插齿刀。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是将直齿插齿刀装在滚齿机刀具轴上,使其和工作台轴线以β角相交,并作轴向进给,滚齿机则作切向进给,如图所示,图中β为内斜齿轮的螺旋角。一对螺旋角不相等、旋向相反的斜齿轮作内啮合称为螺旋齿轮内啮合,这时两齿轮的齿面接触点上,有齿高方向和齿向方向的相对滑动,并以此进行内斜齿轮的范成。将直齿插齿刀和齿坯装在两相互交叉的轴上,强迫双方转动,实现正确啮合,同时使插齿刀作轴向进给,构成切削运动,从而加工出正确的内斜齿轮。图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加工沉入齿轮端面且具有倒锥齿的结合齿座齿形的具有内齿筒型插齿刀进行了研究、设计,并给出了主要计算公式,对加工此类零件及插齿刀的国产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厂加工带凸肩的斜齿轮时(图1),由于凸肩与齿面间的空刀槽仅9.3mm,无法滚齿加工,只能采用斜齿插齿刀插削加工。为此,我们采用盘形插齿刀加工。因为插齿刀齿形误差随模数的增大、前、后角的增大、齿数的减少而增大。为控制齿轮插齿刀精度,我们选用前角γ=5°±8'(图2),后角a=6°±5',齿数z_g=54。为防止被加工齿轮出现根切、顶切、曲线干  相似文献   

5.
在进口汽车修配中,会遇到内齿形非标准的渐开线花键。在没有专用插齿刀的情况下.可自制插齿刀。 1.插齿刀的主要特征 用插齿刀插削直齿渐开线花键时,可以认为是两个直齿轮作无间隙的啮合运动。插齿刀相当于具有不同变位量的直齿变位齿轮,它具有前角和后角,且刀齿两侧面为螺旋渐开面,并形成侧后角。因此,在垂直于插齿刀轴线的各个截面上,刀齿变位系数、顶圆直径和  相似文献   

6.
葛便京 《工具技术》2005,39(7):68-70
本文所称的内齿插齿刀是指插齿刀的刀齿为内齿而用来加工外齿轮的插齿刀。内齿插齿刀与内插齿刀的相同之处为:二者的加工过程都为内齿轮啮合。二者的不同之处为:前者的刀具为内齿轮(大轮),工件为外齿轮(小轮);而后者的刀具为外齿轮(小轮),工件为内齿轮(大轮)。  相似文献   

7.
朱小亮 《工具技术》2006,40(8):85-86
渐开线齿轮生产中,插齿刀的应用仅次于滚刀.据国外统计,插齿机床约占齿轮机床的1/4.传统认为插齿刀加工是按展成原理、刀刃包络形成工件的渐开线齿形.按啮合原理,同一插齿刀可加工模数、压力角相同的任意齿数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插齿刀设计中,通常取原始截面变位为零,两侧分别为正、负变位.原始截面中,插齿刀分度圆齿厚、齿高分别对应被加工齿轮原始齿条齿厚、齿高.工件齿厚变化时,可调节插削深度,同一插齿刀加工同一规格工件,其变位系数也将变化,对应插削深度各不相同.为保证工件齿厚,插削深度为一不确定量.故工件齿根圆也千变万化,缺乏约束性,要求较严时,传统方法设计的插齿刀很难加工出合格工件.  相似文献   

8.
锥基波形前刀面硬齿面插齿刀构形方法与构形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深入剖析现有硬齿面插齿刀构形方法利弊的基础上,论述了锥基波形前刀面硬齿面插齿刀的构形方法与构形理论及其优越性。研究表明:新构形方法插齿刀较现有插齿刀构形精度可提高一倍以上,刀具主剖面负前角绝对值可提高2~5倍,刀具抗崩刃能力和整体寿命大幅度提高,完全满足高精度硬齿面插齿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硬质合金直齿刮削插齿刀(下称硬质合金插齿刀)是我国8年代发展的加工硬齿面的齿轮刀具。近年来,对齿转动的要求日益提高,如高速、重载、耐磨等,导致硬齿面齿轮应用日趋广泛,但对硬齿面内齿轮和带台肩齿轮的加工却一直无经济、有效的工艺方法。硬质合金插齿刀的研制,对开发硬齿可齿轮  相似文献   

10.
插齿是齿轮加工的重要工艺方法之一,外插齿刀的设计虽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有时齿顶变尖成为插齿刀设计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几种情况。 1.被插齿轮的分度圆压力角较大,例如齿轮的分度圆压力角为25°或22.5°。 2.被插齿轮的齿顶高系数较大,例如齿轮的齿顶高系数等于1.1或1.15。 3.被插齿轮的径向间隙系数较大,例如齿轮的径向间隙系数等于0.3或0.35。 4.考虑到插齿刀的可重磨厚度,新插齿刀必有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二齿差摆线活齿传动的结构和传动原理,对二齿差摆线活齿传动进行齿形设计。利用仿真软件对中心轮进行了齿形分析。计算了中心轮曲率半径,并分析确定了中心轮最小曲率半径出现的位置,分析了避免齿形干涉的条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中心轮理论齿廓最小曲率半径的影响。结合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对活齿进行了动态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云峰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5):78-78,81
由于硬齿面齿轮需求量的越来越大,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硬齿面齿轮珩齿加工技术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结合渐开线齿廓弧齿圆柱齿轮齿面生成原理,增大弧线齿圆柱齿轮凹齿面的圆弧半径,推导圆柱齿轮齿面方程,得到截面单齿厚度延轴线不同的弧线齿圆柱齿轮.以弧线齿圆柱齿轮为假想刀具,推导出弧线齿面齿轮齿面方程,将有无齿线修形的面齿轮做对比,并进行了内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原有面齿轮设计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修形后的面齿轮与原面齿轮内...  相似文献   

14.
高齿准双曲面齿轮的轮齿加载接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准双曲面齿轮齿加载接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加载接触分析的求解方法,计算了高齿准双曲面齿轮和普通齿准双曲面齿轮副的加载接触过程,对比了两种齿轮在不同工况和安装误差条件下的齿面印痕、齿面载荷分布、齿间载荷分配和承载传动误差,证明了高齿准双曲面齿轮副齿面载载体分布、齿间载荷分配和承载传动误差,证明了高齿准双曲面齿轮副齿面载荷分布和齿间载荷的分配合理,接触印痕受安装误差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摆线凸轮活齿传动原理及齿形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摆线凸轮活齿传动是一种内齿轮齿廓为摆线及其等距线的二齿差活齿行星传动。在简要介绍其传动的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求解凸轮廓形的齿廓法线法,论证了正、负号凸轮活齿传动齿廓的一致性。详细推导了摆线内齿轮活齿传动凸轮共轭齿形的啮合方程,给出了数值算例及啮合仿真结果,并讨论了该传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目前用途最广、种类最多的齿轮,很多中小齿轮制造企业使用机械展成式齿轮检查仪检测该种齿轮的齿形和齿向误差。开发了一套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和齿向误差自动评判系统,该系统以MAAG SP-60齿轮检查仪为实验平台,使用单片机和CPLD实现传感器信号的处理,运用Lab Windows/CVI软件设计评判软件,实现了齿形和齿向误差的自动检测和评判。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检测结果正确,满足中小齿轮制造企业的高效率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活齿减速器中心轮齿形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适用于Matlab软件编程的曲线方程,并应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绘制齿形曲线,实现齿形设计的参数化。在齿形方程的基础上又推导出速度方程、曲率方程和滑动率方程,根据曲线得出活齿传动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介绍转子型线为外圆弧及其共轭包络线的楔块式内啮合齿轮泵。在该新型齿轮泵中,大齿轮的齿型是凸圆弧,小齿轮的齿型是大齿轮轮齿凸圆弧的共轭齿廓。用简便的方法推导出该齿轮泵转子的廓线方程,分析了该齿轮泵的性能。该齿轮泵两齿轮齿廓间的接触是两曲线间的接触,而不是曲线与尖点的接触。该齿轮泵的最大压力角比双圆弧齿轮泵的小得多,传动比是恒定的,在运转中无任何冲击。  相似文献   

19.
螺旋锥齿轮基于离散点描述齿面接触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讨论了用 B样条函数拟合表示的螺旋锥齿轮轮齿齿面接触分析方法 :1建立了螺旋锥齿轮拟合齿面的接触点求解模型 ,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 ;2给出了拟合齿面接触区及传动误差曲线的绘制方法 ,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该方法经适当变化后也可用于其它种类齿轮的齿面接触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体现摆线轮齿与针齿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对接触特性的影响,应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和矢量函数构建了摆线轮齿与针齿的表面形貌模型,应用MATLAB绘制了各向同性的粗糙针齿以及单个摆线轮齿的二维截面图,提出了摆线轮齿与针齿的接触比例系数,该接触比例系数始终小于1,且随啮合点的变化而变化,针齿与摆线轮齿的内凹部分接触时的接触比例系数远大于针齿与摆线轮齿外凸部分接触时的值。计及摩擦因素的影响,构建了单对摆线轮齿与针齿的分形接触模型,分析了摩擦因子、结合面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对接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载荷下,接触面积随摩擦因子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粗糙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针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中心距的增大而减小,随针轮中心圆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针轮齿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