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3)
武汉原俄租界是汉口五个租界之一,也是近代俄国两个在华租界之一,区域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原真的城市格局与历史风貌,内部的里分大多街道狭窄、房子破旧。文化氛围与市井气息,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反抗在这个片区既矛盾又相互渗透调节。以往研究多关注街区中的历史建筑而忽略公共空间,故而该研究采用Mapping分析法和空间句法对原俄租界中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研究,PSPL调研法以及跟踪访谈法对日常生活行为模式进行观察研究。进而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提出原俄租界历史街区典型公共空间的微更新策略,倡导"多元化"与"针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原汉口租界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城市历史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区域,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建筑遗址于一体,集中了汉口地区主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汉口自开埠以来的城市历史发展进程.原汉口租界区的整体保护更新对于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民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杨 《华中建筑》2006,24(11):138-141
该文对汉口原租界内近代产业建筑的历史和一元片区近代产业建筑遗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原日军汽船仓库的再利用为例.指出汉口原租界内近代产业建筑再利用存在的问题,试图唤起大家对武汉历史性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重视.并对现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田甜  袁园 《中外建筑》2012,(7):29-30
汉口租界对武汉城市结构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以武汉市近现代城市规划活动为时间轴线,通过城市空间形态理论的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街道模式以及地块模式等三方面对汉口原租界片区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探讨,探索其空间形态发展的现状、特征以及对未来租界片区可持续化发展提出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及时有效的对现存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是我们每个建筑学者面临的问题。汉口租界风貌街区是武汉珍贵的建筑遗产聚集地,位于最北端的日本租界历史建筑常年缺乏关注,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汉口日租界内的历史建筑现状,总结其保护与再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建筑不仅记载了城市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继续记载着今天城市的发展信息。本文以汉口原租界建筑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相应措施,即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城市整体环境的整治。  相似文献   

7.
何小林  董卫 《规划师》2004,20(5):103-105
汉口租界区的形成,从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上改变了汉口原来的依汉水而建的空间走向,逐步形成沿长江发展的城市格局,这一格局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缡制及实施中面临的与保护控制、功能更新、管理运作等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片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例,在适应性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乃芳  张楠  刘慧 《华中建筑》2020,38(7):77-81
保护城市历史上发生过的多样性城市事件,就是保护城市记忆和城市空间特色最有效的方法。该文以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为例,对多样性城市事件资源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找出其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多样性城市事件类型:建设事件、名人事件、商业事件,并对街区的这三项事件所呈现的空间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们保护城市多样性城市事件的主张及其方法,希望能对太平街区城市记忆及空间特色修复与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汉口被迫开埠通商。随后英、俄、法、德、日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租界的引入,带给了汉口老城区城市空间新的变化。以江汉路和中山大道片为例,从城市结构肌理和空间肌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租界的引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造成的影响,由此能给当今的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东  范文瑶  周星宇 《华中建筑》2011,29(5):103-105
该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汉口原日租界地区传统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在当今城市开发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混杂就是本地区的活力源泉,但是,现在流行的大规模高层房地产开发正在摧毁本片区的固有结构和特征.探寻一种更适合汉口原日租界区的多层开发模式成为当下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天洁  李泽 《华中建筑》2006,24(10):177-181
自184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园林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新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出现并发展。该文选取汉口中山公园进行个案研究.对它在1928年~1938年10年间的发展展开空间分析和社会解读,发现汉口中山公园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的转变,既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城市公园运动紧密联系,同时又根植于当时历经国民革命的汉口社会背景。创建汉口中山公园是当时汉口市政府推行的城市变革的一部分.旨在从身体上和从精神上唤起民众。  相似文献   

13.
黄媛 《华中建筑》2007,25(4):41-45
论述了立面材质在历史地段保护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立面材质层面对原租界近代建筑较为集中的一元片区的历史建筑和街区进行了全面调研.指出在旧城改造中,大量廉价人造材料覆盖做工精细、历尽沧桑的原有建筑立面的现状,致使材质特征被抹杀,场所精神被破坏等严重后果,由此,提出立面材质的保护意义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滕菲 《华中建筑》2014,(8):192-195
民国时期的武汉因租界的出现形成了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楚河汉街这一试图建立武汉中央文化区的商业项目对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继承。文章论述了武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内涵,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形态的特点,分别从楚河汉街的建筑形式语言、材料结构特点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尝试对楚河汉街设计中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表达进行评价,希望对当代建筑及城市发展之路起到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汪洋 《工业建筑》2014,(9):11-13
以建筑人居环境劣化、团结户问题和地域经济性损耗等为代表,老工业住区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衰退而逐渐边缘化,同时住区居民结构变迁引发社会性衰退。以武汉市青山区"红房子"住区为例,通过梳理"红房子"住区建设演变机理,分析提出"红房子"住区物理性衰退的表象及居民结构变迁引发的社会衰退,并提出了工业住区保护与更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租界建筑的保护和更新:由武汉租界建筑状况所想到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汉租界区现状做出分析,并结合欧洲国家将旧城区域划为保护区的经验,就旧租界与保护区,单体建筑、建筑外观、内部开发性改造四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武汉近代租界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上海的崛起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租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租界规划建设所奠定的城市中心和城市结构,无疑促进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其影响直至今天仍未消失。本文从规划的角度对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进行思考,以期从中寻求对现今的城市规划和未来的开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雪原  周燕  禹佳宁 《风景园林》2020,27(11):50-56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面临建设用地扩张下的空间置换、总量缩减、结构破碎等问题。以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雨洪调蓄功能为切入点,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武汉市域内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空间格局及水文区位分析;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扩张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整合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发展引导约束条件与空间控制约束条件作为运算规则,计算转换概率来模拟城市的扩张;以此分析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不同类型绿色基础设施的格局演变与内涝风险。研究发现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武汉市水文关键区位敏感性高且易被侵占,建成区将面临雨洪调蓄功能降低所带来的内涝风险。城市扩张与用地的博弈难以避免,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发挥城市雨洪调蓄功能的天然载体,其结构完整性对于城市水文过程良性循环起本底作用。保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敏感性高、易被侵占且具有关键水文功能的区域,根据风险程度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对于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及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