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供电,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但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长时间运行很容易发展成多相短路,不利于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应尽快找出接地故障线路并予以切除.对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选线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接地选线的方法.旨在对这些接地选线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接地选线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勋奇  王娜  周有庆 《供用电》2004,21(2):53-56
我国的配电系统一般均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 ,而其中以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为主。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 ,一般情况下都允许再继续运行 1~ 2小时 ,但是给故障选线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一直以来都是各供电部门比较关心的问题。现有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主要是利用各出线的零序电流稳态值实现故障选线。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点的零序电流是全网的电容电流 ,而这个电容电流数值较大时又往往采用消弧线圈进行补偿 ,因此接地选线采用的特征量很小 ,且方向不定 ,造成识别上更大的困难。如…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低压配电网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本文在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做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各接地方式下具有代表性的故障选线方法基本原理、优缺点进行比较。并结合配电网的发展趋势,对今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暂态原理选线方法是近年来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进展,其中故障点过渡电阻对故障暂态过程和选线方法适用性有决定性的影响。针对低阻和高阻接地情况,分析总结了不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故障暂态的谐振机理、暂态形态特征、暂态分布特征以及过渡电阻对暂态电流幅值、相位、衰减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了现有暂态选线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低阻欠阻尼接地故障,现有暂态选线方法是适用的;对于不接地系统高阻过阻尼接地故障,现有暂态选线方法仍适用,但需要提高信号传输与选线装置采集精度;对于谐振接地系统高阻欠阻尼接地故障,现有暂态选线方法不能适用,需要研究新的选线算法。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各种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不同的故障特征量进行处理,所适用的范围不同,检测故障的鲁棒性和精度不一样。由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复杂性及单相接地故障的特殊性,每种选线方法往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果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将不失为一种提高接地故障选线性能的有效手段。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接地故障选线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模式,对多种选线方法的模糊隶属函数及权重因子的确定进行了探讨,以能量函数法、小波变换法及相间工频变化量比较法三种接地故障选线方法为例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实例仿真,仿真结果说明针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故障选线模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部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准确率低,接地选线装置检测难的问题,利用电网仿真分析数据平台对接地选线装置进行了测试,装置A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选线平台测试选线准确率为87.5%,现场实际运行准确率为84.6%;装置B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选线装置平台测试选线准确率为37.5%,现场实际运行准确率为33.3%。测试结果与现场运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对选线装置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7.
通常10kV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是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也就是小电流接地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单相接地障碍线路是保证供电平衡与安全的关键。对10kV系统的小电流接地的选线方式以及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电网电缆线路比例加重及消弧线圈投入使用,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面临着选线难度大、选线时间长、容易造成大量供电服务和安全风险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调度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首先,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现象,结合实际运行经验提出了适用于调度主站端的3种选线判据,并通过改进熵权法进行合理的融合;然后,提出了针对谐振接地系统的动态补偿法并制定相应选线流程;最后,在成都地调主站端D5000系统上部署该选线方法并进行长时间实际运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显著,解决了调度端谐振接地系统选线难题,单相接地平均故障处理时间减少了95%,有效提高了单相接地故障处置速度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各种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不同的故障特征量进行处理,所适用的范围不同,检测故障的鲁棒性和精度不一样.由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复杂性及单相接地故障的特殊性,每种选线方法往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果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将不失为一种提高接地故障选线性能的有效手段.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接地故障选线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模式,对多种选线方法的模糊隶属函数及权重因子的确定进行了探讨,以能量函数法、小波变换法及相间工频变化量比较法三种接地故障选线方法为例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实例仿真,仿真结果说明针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故障选线模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宋洪运  周新 《电气试验》2005,1(1):13-17
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同相异线接地故障后零序电流的特征,在完善单点接地故障选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系统发生同相异线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零序电流的高频分量进行第一次故障选线,在第一条故障线路退出运行后再利用零序电流的工频段分量进行第二次选线.理论和大量的Matlab仿真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各种接地方式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进一步完善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锦华 《电气自动化》2014,(2):72-74,80
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质量。重点分析了配电变压器中点接地线断线对中点电压偏移、零序电流保护和线路损耗的影响,基于MATLAB软件搭建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并提出了预防中点接地线断线的方法,对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维护管理、满足日益提高的电能质量要求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配电网内外过电压水平、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的运行维护,以及我国的配电网结构特点等几方面分析、讨论了配电网主要采用的几种接地方式。采用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绝缘方式简单、经济、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只适合电网电容电流较小情况;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防雷效果差但能有效抑制电网内过电压;采用中性点经自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防雷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提高供电可靠性.但不能消去由断线引起的谐振.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接地网的精确测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华  刘黎  陈斌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205-2208
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的理论基础是电位降法,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三极法,这些当前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多数方法只测出其电阻或者模值,为此提出了串联电阻法和改进的瓦特表法,用这2种方法可很方便获得接地网接地阻抗的阻性和感性分量。在测量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引线间的互感不能忽略,尤其是大型变电站接地网。电位线中感应电势与电流线中的电流非正交,测量引线间的互感中存在阻性分量。测量得到的接地阻抗减掉测量引线间的互感,就可得到接地网的真实接地阻抗。  相似文献   

14.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时,残余电流较小,受大地杂散电流的影响较大,为了选线装置的可靠运行,在保证TV、TA极性接线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接地网的运行情况,必要时改进选线仪的接线方式或改进零序TA二次线圈非极性端的接地位置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选线仪正确动作率.  相似文献   

15.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地线除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外,还应考虑通信干扰等因素,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一般按《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表3中有关数据选定,由于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较多,因此多数设计人员根椐以往设计经验进行导地线配合。广东电网地区供用电极不平衡,局部网络短时过负荷的现象时有发生,某些重要送电线路导地线热稳定验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提出当发生人身感电时,由于没有相应的保护装置,使感电人员不能快速脱离电源,并在系统对电容电流的长时间作用下,会给人身带来严重伤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人身感电特征、保护方法及系统运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将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变为小电流智能式接地系统运行的一种保护方法,同时,介绍了小电流智能式接地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法是一个多因素的技术问题,一直是国内和国际研究的热点。传统小电阻接地系统在高阻接地或间歇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非常小,不满足零序电流保护要求,这种现象长时间会烧毁电阻器。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种新型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分析10 kV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用Matlab对新型小电阻接地系统进行仿真。仿真证明,新型小电阻接地系统比传统的小电阻接地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对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配电网中性点采用经小(中)电阻接地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城市配电网中性点合理的运行方式仍为消弧线圈接地。对于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阐述了一种更合理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在中性点所有接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整个配电网绝缘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部分大型水电机组采取了接地电阻并联电感的组合型接地方式,但接地电阻和电感的参数选取对接地故障电流、传递过电压、中性点位移电压、零序电压保护灵敏度有影响.综合考虑组合型接地方式下的接地故障电流、传递过电压、中性点位移电压、零序电压保护灵敏度指标,建立了针对水电机组组合接地参数设计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平行交流特高压带电线路架线施工中,线路感应电情况十分复杂和严重,线路升空后主要经由杆塔临时接地线接地,施工中挂接地线过少会出现接地线熔断现象。基于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建立了同塔双回交流带电线路以及平行架设的昌吉—古泉±1100 kV直流施工线路的模型,计算了施工线路多处接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总结了不同接地方案下感应电压和电流的分布特性,分析了影响感应电压和电流的因素。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施工线路多处挂接地线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平行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架线安全和施工线路接地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