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浒坑钨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浒坑岩体(白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成因;论述了区域构造活动与成岩、成矿作用关系,进而探讨了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并评价了找矿潜力,提出了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西大余崩岗山钨矿床处于西华山-杨眉寺以钨为主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田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对崩岗山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该矿区找矿远景进行评价,为矿区进行深边部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研究认为,崩岗山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地质背景良好,该区有形成 "漂塘式"钨矿的条件,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  相似文献   

3.
岿美山钨矿位于南岭有色稀有金属成矿带的东端,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分布普遍,具多种矿化类型,是赣南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通过查阅以往岿美山钨矿成矿与找矿的成果资料,结合多年来从事钨矿勘查体会与实地工作经验,阐述了岿美山钨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和脉岩与钨的成矿关系,探讨了钨矿床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根据矿区钨矿脉的矿化信息、盲矿脉的产出规律及对应的成矿有利部位,提出矿区北东部为今后找矿、增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诸广山、于山、武夷山西坡为赣南三大成矿亚带,对诸广山、于山成矿带钨矿床的研究已较为系统,而对武夷山西坡成矿带钨矿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湖岽钨矿地质特征、矿石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成矿流体及包裹体特征等研究,以期深化武夷山西坡成矿带钨矿的认识。湖岽钨矿为石英脉、接触交代复合型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为159.6±5.5 Ma;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普通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60~220℃,冰点、盐度、密度均值分别为-2.0℃、3.30%、0.873 g/cm~3。总体特征与诸广山、于山成矿带典型钨矿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南岭地区钨矿床“多位一体”式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钨业》2016,(1):22-26
针对中国南岭地区分布的与中生代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的钨矿田或钨矿床,探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制因素,提出了南岭地区钨矿床"多位一体"式成矿分为四种模式:西华山式"多位一体"成矿,黄沙—茅坪式"多位一体"成矿,漂塘式"多位一体"成矿和栗木式"多位一体"成矿;控制和决定钨矿床"多位一体"式成矿的主要地质因素是钨矿体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取决于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类型),同期同源的成矿母岩的多阶段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母岩定位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6.
汪海峰 《甘肃冶金》2009,31(5):57-59
小独山西钨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的东端,北山陆缘活动带古生代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本文从其地质概况、石英脉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经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成为我省继小柳沟钨矿床、塔尔沟钨矿床等之后的钨矿找勘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县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于山成矿带经历多次构造-沉积-岩浆-变质-成矿事件,具备良好的成矿环境。赣县成矿远景区地处于山成矿带中部。文中论述了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成矿模式、预测要素和找矿预测模型,预测了区内钨矿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8.
廉江市南和钨钼矿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和基本查明的一个以白钨矿为主的中型矿床,地处南岭钨矿成矿带南侧,是广东省首次在寒武系变质岩系中发现的由岩浆岩与地层联合控制的层状矿床新类型——细网脉型层状白钨矿床.本文介绍南和白钨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将该钨矿床与中国现行的钨矿床类型对比,指出其"独特之处",为本区进一步的勘查及区域找矿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钨矿床类型多样、成因类型复杂,而不同钨矿床与钨成矿密切相关的成矿流体特征亦存在出其特殊性,为了更系统的了解国内不同类型钨矿的成矿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国内大量不同类型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不同类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异同。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盐度之间的关系等,得出我国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形式主要有: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局部沸腾作用、不同性质成矿流体的混合作用和流体的降温冷却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审章塘钨多金属矿床属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床成矿规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钨铅锌多金属矿床。对审章塘矿区钨多金属矿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研究了地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该钨矿的成矿条件。初步认为成矿跟加里东晚期灰白色似斑状粗粒花岗岩接触带及近东西向裂隙关系密切,该区具有形成大型以上钨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钨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钨资源量、产量、出口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研究通过对中国小型以上420余个钨矿床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钨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及各成矿时代钨矿的成矿强度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钨矿集中分布于华南地区,以江西省矿床数量最多、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在地级市统计中,以江西赣州市矿床数量最多,成矿密度最大,而江西景德镇市成矿强度最强;在县级统计中,以江西崇义县、大余县含钨矿床数量最多,成矿密度最大,而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以成矿强度约851 t/km2名列成钨矿强度全国第一县;在成矿区带统计中,南岭成矿带(Ⅲ-83)钨矿产地数量最多,南岭东段是全国钨矿分布最密集的成矿亚带,其中的赣南崇  相似文献   

13.
浒坑钨业是一个开采60年的老矿山,矿床受区域断裂与花岗岩株及其围岩的联合控制。区域构造一方面控制浒坑岩株的侵位,另一方面拓展容矿裂隙。含钨石英矿脉主要赋存于自接触面往岩体深处300-500m内接触带中,近于垂直接触面发育,在剖面上呈后侧式排列。根据前人的有关资料和浒坑钨矿床近年来勘查成果和采矿实践,分析总结出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新认识。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条件和找矿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围绕浒坑花岗岩体边缘内外接触带,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赣南是我国重要的产钨基地,其中代表性的矿床(点)有:西华山、盘古山、大吉山、岿美山、淘锡坑等。本文选取西华山钨矿、盘古山钨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总结赣南黑钨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汝城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边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汝城钨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汝城钨矿边深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石英脉型黑钨矿和蚀变花岗岩型钨矿找矿前景,并由此圈定了3处边深部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6.
青石钨矿地处南岭东段罗霄—诸广隆起九龙脑岩体南东内侧,含钨石英脉受近东西向裂隙系统控制,属内接触带石英脉型钨矿床,钨矿体由石英脉及两侧云英岩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白钨矿。采用了地质勘查及岩矿鉴定,结合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矿物组成测定、钨元素嵌布粒度测定等手段,对比了类似矿床矿石特征,论述了钨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规律,所形成的青石钨矿找矿新成果,为九龙脑岩体及周边寻找内接触带型钨矿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浒坑钨矿为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以充填石英脉型钨矿为主,偶有云英岩型钨矿化。矿床在后期先后遭受了韧性和脆性变形,形成了条带状含矿石英脉。  相似文献   

18.
在对广西大明山矿集区内钨的区域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钨(多金属)矿床初步划分为层控型、花岗斑岩型、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4种类型。指出该矿集区钨矿床,特别是大型钨矿床的主导控制因素有3个:①古生代寒武系和下泥盆统的海相含钨碎屑岩地层;②与碰撞造山构造作用有关具有多阶段侵入的以偏碱性和钙碱性成分为主的复式中酸性侵入体;③多组构造系统复合。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钨矿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钨业》2022,(1):12-19
石门寺钨矿床是赣北地区大型钨矿床,对其外围青岭钨矿床进行研究,对于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大钨的找矿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研究青岭钨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发现石门寺钨矿床—青岭钨矿床随着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加深,钨矿化也不断加深,结合青岭钨矿床与石门寺钨矿床矿物种类、矿体分布等特征,推测青岭钨矿床南西侧向深部白钨矿具有一定成矿潜力,而铜、钼等金属成矿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大余县大江地区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东段,位于我国石英脉型钨矿产地赣南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的空白区内。通过在大江地区优选出小坳、刘坑、罗坑三个有利成矿区段,查证发现外接触带石英脉型和脉侧夕卡岩型两类钨矿化并估算了部分资源量。通过对大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分析研究,从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与找矿模型浅析了矿区成矿成因,预测大江地区具有较大的钨矿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