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设计,在实验室考察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化过程中工艺条件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pH值和水含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pH值不小于5.9,水含量不大于0.03%。  相似文献   

2.
蔡晓晨  刘东晖 《石化技术》2001,8(3):180-183
综述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合成原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其在油品使用中的抗磨抗氧机理。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及过滤速度的因素分析 ,提出了改善产品过滤性能的建议 ,对产品过滤方法研究及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内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生产厂家众多,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评估国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质量状况,对收集到的5个国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样品进行了性能评价,并与进口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对比。认为国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整体质量水平达到了进口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摩擦试验,研究了稀土添加剂对油溶性羧酸铜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溶性羧酸铜对T202的极压性能有显著影响,T202与较高剂量铜剂复合皇最大无卡咬负荷明显降低;稀土添加剂与铜剂、T202以适当比例复合,有利于板压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裂解气质联用(Py-GC/MS)技术研究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的烷基结构。通过分析500℃试样的裂解气质图谱,得出主要的裂解产物为硫醇和烯烃,这些产物与试样的烷基结构有直接联系,从而推断出对应的烷基结构及相对含量比例。实验结果表明:T202系列试样均含有正丁基、异辛基和正辛基,且相对含量n(正丁基)∶n(异辛基)∶n(正辛基)=1∶3∶2,T203和T204系列试样均含有异辛基和正辛基,n(异辛基)∶n(正辛基)=1∶1,T205系列试样均含有异辛基,异丙基和正辛基,n(异辛基)∶n(异丙基+正辛基)=1∶1,烷基种类与市场上ZDDP型号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350SN基础油中考察油溶性羟酸铜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202与铜剂复合后在温度较低的氧化试验中抗氧化效果变差,在温度较高的试验中则具有协同抗氧性,这与铜剂抗氧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中碱性盐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电位测定法测定抗氧抗腐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简称ZDDP)中碱性盐的含量。考察了方法的准确性,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对中性盐与碱性盐有良好的区分性,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为工艺条件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是一类多功能的润滑油添加剂,多年以来在许多润滑油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ZDDP的分类与结构、合成以及作用原理,做了系统性论述。另外,由于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发动机油新规格的提出,本文对ZDDP所面临的挑战也做了一定介绍。  相似文献   

9.
新型润滑油高效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亚铜(CuDDP)的合成工艺、作用机理,并通过CuDDP与ZnDDP的复配研究,制得了一种新型润滑油高效添加剂,对其主要指标进行了测试,润滑油性能评定结果表明该复合添加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摩擦接触区域外加磁场,考察了有、无磁场作用下150SN基础油和含不同质量分数的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 润滑油的摩擦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磨斑的表面形貌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讨论 了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含T202润滑油中钢球表面的磨斑直径及其摩擦系数均比无磁场时的小,且钢球表面的磨损程度与无 磁场时相比更轻微。XPS分析结果显示,含T202润滑油中的钢球表面形成了由FeSO4,FeS和ZnS等物质组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磁场作用 下钢球表面的O、S、Fe、Zn、P元素的相对原子含量均比无磁场时的高,从而推断磁场对含T202润滑油的润滑增效作用是磁场促进了摩擦化学反应膜的形成和磨损表面的改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抗氧化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优良。介绍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抗氧化和极压抗磨的相关特性和作用机理,同时讨论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摩擦表面生成的抗磨损膜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低ZDDP添加量对含Mo润滑油体系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ALA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SRV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低ZDDP添加量对含Mo润滑油体系抗磨性、减摩性以及极压性的影响,并采用SEM、XPS分析磨斑形貌和磨痕表面元素种类、价态以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含Mo润滑油体系中磨斑直径随ZDDP含量的降低变化不明显,而摩擦系数变化显著,PB值随ZDDP含量的降低明显下降。因此在低ZDDP含量润滑油体系中,主要是解决体系PB值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 (简称硫磷酸 )的含量、还原剂的种类、P/Mo(硫磷酸 /钼酸盐 )摩尔比和反应条件对合成二硫代磷酸钼 ( Mo DTP)的产率及其钼含量的影响 ,并用 3 1 P核磁共振 ( NMR)谱法鉴别了其产物组分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催化剂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强酸、强碱,成功研制出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合成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多效润滑油添加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1),并确定了其主要官能团和元素含量。考察了M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M1与国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产品(M2、M3)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可有效提升基础油抗氧化能力;相同实验条件下,相比M2、M3,M1表现出较好的减摩抗磨、极压性能。这与其分子结构和Mo、S、P含量较高有关,有利于其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Mo、S、P的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简称APCI/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合烷基硫磷酸锌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技术可直接获得被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APCI/MS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技术可得到样品的碎片离子峰,便于进一步结构表征。方法简单、快速,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柱上进样技术,使用DB-HT-SimDis色谱柱,通过高温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对含高碳数产物的费托合成蜡的碳数分布进行了快速准确的测定。对载气流量、柱箱升温程序、进样量、进样浓度等实验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可在60 min内准确测定费托合成蜡C21~C101的碳数分布,所得C21~C74相邻碳数化合物分离度高于1.5,C74~C101之间相邻碳数化合物分离度高于1.2。从C57至C101,Ln(W/n)与对应碳数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可计算得到实验用费托合成产物的链增长因子α值为0.928。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测定结果准确,对各种蜡产物的品质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