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对“历史性地段”保护的一点思考——以诗山镇骑楼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闽南特色的诗山骑楼 ,是泉州南安遗存的一条完整的骑楼街道 ,2 0 0 0年被彻底拆除。如今 ,留给我们的仅是对这一“历史性地段”的追忆。对“历史性地段”,是建设性的改造 ,还是破坏性的拆除 ?文章从调研考察入手 ,以诗山的城镇风貌和街区特色为例举 ,提出了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性地段”保护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街街景整治为例,在调查研究城市风貌、地域文化特征和街道性格的基础上,探讨街景整治中建筑界面的重塑方法,以保护沿街建筑的基本特征,强化它们在街道上的作用与地位,延续整条街道的独特氛围。  相似文献   

3.
张轲访谈     
<正>WA:您如何看待北京旧城的更新现状?张轲:首先,北京旧城中过去发生的和正在进行的改造多数是整片区域或整条街巷的改造,规模和尺度很大,与之对应的是"大拆大建",这样无法实现有机的更新。其次,房地产开发商作为操作主体,既要开发历史地段,又要在经济上切实可行,他们就建造比现有地段大3倍的建筑面积,即所谓的"拆一建三",这在城市肌理和尺度上会对原有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2015年提出了"小街区规制"理念,并开展了示范点建设。小街区规制下大量街巷级道路面临改造。在对小街区研究基础上,结合街巷改造的复合功能要求,引入共享街道理论,提出了街道改造策略,关注街道活动的平等路权,以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让警察总署和舞蹈公司共享同一地段的想法,既不可思议又令人振奋。在沙勒罗瓦,我们建造了一座新的警察总署,并对沙勒罗瓦舞蹈公司的建筑进行扩建。这项改造计划是一次契机,创造能从街道便捷抵达的新的城市空间。我们希望它活力四射、熙熙攘攘。因此在广场中心设置了一家大餐厅,地段上的用户以及周围邻居都可以在这里交流会面。  相似文献   

6.
王凯 《福建建筑》2015,(3):13-16
城镇街道环境对居民来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立足于景观设计和行为学的角度,基于"共享的街道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理念对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改造。本文试图在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规划中,设计出一条能让街道在寻常的状态达到户外空间交往能令人愉快、舒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住宅设施》2011,(12):10-10
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沿线楼体装饰性节能改造项目11月13日竣工,整条街道呈现欧陆风情。  相似文献   

8.
巴勒莫,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首府,在它的旧城中心,有两条长长的街道穿过.这两条街交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广场,人们称之为“阳光剧场’。因为明丽的阳光总是照耀在这个四周被巴浩克式的建筑立面所环绕着的地方。17世纪留下的那条街道称为冯玛奎德大街, 它是南北走向的;而另一条名为考瑟维多里奥伊曼努尔的街道.是从海边通向山区的。这是一条原名叫做阿卡萨的古老的阿拉伯大道,因此,它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商业氛围。各色小型店铺见缝插针地布满整个地段,使这个带有17世纪宫殿建筑风貌的、狭窄的街道上充满了活跃忙碌的气氛。 这个…  相似文献   

9.
卞广萌  程琦 《城市住宅》2021,28(5):124-125
后疫情时期"地摊经济"逐渐成为提振城市经济、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但街道空间自身诸多不足及其对街道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日渐显露.研究以重塑街道活力、有序引导摊位布局为目标,以典型街道适应性设计为实证,从街道平面与断面优化设计、街道家具与标识等方面,提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城市街道空间管控及重点地段设计改造策略,以期打造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风貌.  相似文献   

10.
黄建军  甘伟 《华中建筑》2010,28(1):91-93
中国必须走一条"有无共存"之路:既要保持传统街道的活力,也要柯布西耶的新秩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立体上进行街道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11.
森林营地     
《新建筑》2019,(Z1)
正未来,生活方式越来越游牧化,人们越来越频繁地改变生活及工作环境,那么如何利用设计使人们始终感到家的氛围是不变的?我们设计了"智能盒子系统",它具有舒适、安全、私密、归属感、所有权五种感官感受,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快递系统从一个城市传递到另一个城市,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换。这种箱系统使人们不管住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王子平  王竹 《山西建筑》2009,35(29):28-29
针对街道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杭州街道改造的成果,提出了"柔性街道界面"的概念,并对一种典型的柔性街道界面--骑楼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解析,论证了骑楼改建在街道整治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孙同宝  王宇 《城市住宅》2015,(12):23-30
结合宫门口东西岔胡同景观环境整冶与建筑改造这个具有试验性的项目,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老城区改造的方法,在尊重"微地域"环境的基础之上,解决老城区街道以及建筑复杂的城市问题,优化老城区街道空间,从而实现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休闲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芒山镇永芒路是镇区主要商业街,现有街道景观已经老化,影响整个街道的商业发展,本项目从美化改善永芒路商业街环境、营造具有地方特色休闲商业购物氛围入手,融合芒山镇特色文化“汉风”这一主要元素,对永芒路街景进行全面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街景改造对街道步行环境的影响为主要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政府与艺术团体联合发起的重庆市黄桷坪"涂鸦街"街景改造的意义、力度、手法与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肯定旧城街道改造必要性的同时分析了改造中的优点与不足。认为街景改造应以"微观个人"的使用及心理需求出发,从改善街道步行空间载体、步行功能支撑、步行视觉景观与步行设施4个方面入手,促进市民步行的安全、通畅、便捷与舒适。  相似文献   

16.
诗意地行走     
<正>2014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起了"诗意地行走!——街道环境改善设计竞赛"。邀请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六所优秀在京高校参赛,选取东四南大街、煤市街、成府路、光华路四条涵盖了历史街区、重点功能区、地铁站点周边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区域作为设计地段,开展了深入的环境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被改造的工厂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铁树斜街的胡同内,由四条主干道包围,处于较隐蔽的位置。东临繁华的煤市街,也是到达基地的主要街道。再往东就是著名的前门大街。可以看出该工厂在较大范围内处于商业繁华地段,但公共交通只能到达煤市街,且较为拥堵.因而内部交通基本依靠步行,汽车进去较为不方便且停车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开始,奥地利引入了瑞士基于"共享空间"概念发展出来的"相遇区"(Begegnungszone)街道更新模式,对奥地利的八十余条城市街道进行了改造.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文章首先梳理了共享空间概念和"相遇区"模式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其次阐述了奥地利"相遇区"的规范及设计手法、规划条件、类型及分布、规划流程;讨论了它在交通平静、提升交通安全性、促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最后结合我国的街道更新现状,探讨了"相遇区"在中国街道更新设计中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改造的目的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地段活力,合理的“投入产出比”是实施改造的前提。城市改造应在保障公众利益,延续地段活力的前提下,对项目准确定位,针对现状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法。“色彩立方体”是以低成本的改造手段最大限度地保障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同时提升街道形象品质的一个创意。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栋建在狭窄地段上的小住宅。场地的宽度为5m,与前面的街道宽度相等。而住宅更是挤存3m宽的管状空间里。这个管状空间分为两支:一支直冲天空,下方形成了停车的空间;一支略向下形成入口。这个22m长的入口不是一个封闭的通道,却像一条露天街道。两侧与环境融为一体,还有一个岔口通向场地的另一侧。那里有一座小花园和有溪流穿过的绿化带。这条"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