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7月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中央电视台首次为一部纪录片组织一场大型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旗帜》的影像再现与史学价值、话语表达与国际视野、视觉创新与艺术突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2021,45(12):20-2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以大型系列纪录片《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影像录》为例,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分别从拍摄角度、视听语言等方面剖析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视听构建艺术,以期促进国内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新发展与传承中国文化内涵中体现出相应的发展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影像看板     
01"齐放"独立影像联盟在广州举办邱炯炯纪录片作品展 2012年4月,"齐放"中国独立影像民间联盟在广州举办主题为"邱炯炯的光阴"的纪录片作品展。【活动内容】邱炯炯作品展、导演见面交流会【活动时间】2012年4月14日-4月15日【放映片目】《姑奶奶》《彩排记》《黄老老拍案》《萱堂闲话录》《大酒楼》【导演简介】邱炯炯,1977年生,四川乐山生人,现居北京。自学绘画,搞创作至今,2006年开始独立拍摄、制作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V摄像机越来越普及,它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 高考纪录片《中国门》讲述关于高考的"中国式奋斗"的故事,从甘肃会宁、北京、上海三处拍摄,试图以三段不同背景下关于教育的故事,组成一幅当代教育现象集中呈现的现实图景.凭借着自身题材的深刻性,影像叙事手法的艺术性,使得《中国门》在2012年大放异彩,除了获得国内民间影像的最高荣誉外,也入选了2012香港华语纪录片节长纪录片奖的提名,此外该片在国外的影像节中也崭露头角,小有成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8年的优秀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为例,分析了《西南联大》之所以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叙事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日记、口述片段、历史影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既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又具有感染力;第二,叙事策略的标新立异,横向叙事与纵向叙事有机结合,宏大叙事与微末叙事的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心理特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视传媒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早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艺术种类.通过电视传媒,艺术以一种更为通俗、常见的方式传达给各阶层的受众.虽然大部分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通俗性,但其中也不乏通俗性与艺术性兼具的节目,电视纪录片就是其中的代表.因此,笔者以纪录片《幼儿园》为例,探究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并在该片的真实性基础上解读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青年导演贾樟柯的新片《三峡好人》喜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同时制作的纪录片《东》获得由意大利纪录片协会和欧洲艺术协会颁发的两项大奖.  相似文献   

8.
对于喜爱影像艺术的人,丽江意味着什么?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植物学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摄影师约瑟夫与·洛克在昆明放映他在丽江拍摄的纪录片,他告诉电影观众:“丽江风景最好,可以称作第二瑞士。”30年后,他在夏威夷离开人世之前,观看这些在丽江拍摄的影像,依然梦想着“躺在玉龙雪山的杜鹃花丛中死去”。  相似文献   

9.
在影像艺术起源的西方,纪录片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保留着在电影院线播放的传统,而且完整成熟的制片和市场体系使得优秀的纪录片源源不断,各种国际纪录片节,都有不短的历史。但在中国.纪录片传播渠道狭窄,也没有艺术院线,跟西方同行业的差距在50年以上。国际顶级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几乎为零,中国观众也没有渠道观看到国际顶级纪录片,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三维动画技术打造的鸿篇巨制<指环王>风靡全球,让人感受到西方魔幻小说的巨大吸引力.<西游记>是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长篇神话小说,如何让中国的<指环王>走向世界遂成为中国影视人探索的方向.首部手绘纪录片<大唐西游记>将传统的彩塑与唐卡艺术形式融入现代数字艺术,以全新的影像风格重现梦幻大唐,开创了纪录片的全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超级工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题材的“类型化”纪录片,这一类的纪录片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制作方案和理念.作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首部工程类“类型化”纪录片,《超级工程》在视听语言的认识和使用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尤其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进行了超越常规的探索性实践,追求熟悉事物在影像上的陌生化表达,创造出新颖灵动且震撼人心的观赏效果,实现了独树一帜的鲜明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12.
故事化在电影创作中不是一个新词,它是近些年纪录片创作和研究领域最为火爆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自张谦的《记录与叙事之间的再现艺术--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电影评介》2002年第1期)后,纪录片故事化的声音在国内学术界和创作界就火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一步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方面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决定着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故事设计和思想层次;另一方面,受众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他们的选择习惯.本文从2012达成社会共识的精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重点推荐的电视纪录片中发现事实,并从罗兰·巴特的交错系统:知觉、故事和思想三个层面来观察央视纪录片的电影化思维呈现.最后,得出结论:在新形势下,电视纪录片通过影像、声音、叙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的电影化思维转变来满足视听思维已经快速转变的受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间的流逝,特殊的历史伤痛群体也逐年减少,故而针对此特殊历史群体的记录与研究是迫切且必要的。本文以慰安妇这一特殊历史群体为主角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二十二》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内容为《二十二》中的青年导演选取的声画语言以及口述历史访谈方式、文本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总结出中国青年纪录片导演影像风格与访谈方式的特点,最终总结出中国青年纪录片导演对于口述历史的访谈方式与影像呈现的两大视角:一是人本主义关怀,二是对历史的再联系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人文纪录片更多地从内容元素和影像展现多元的与社会、地域、人群相关的元素,通过现实纪录和影像记忆的方式进行艺术再加工,表达更多深层次的含义,以此达到以文化人,引导人们思考和判断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人文纪录片创作的出发点,影像学表达的核心,创新传播的路径以及人文与影像结合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这些方面,本文揭示了人文纪录片在当今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使其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家庭影院技术》2011,(3):118-118
以科学严谨制作著称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推出过一系列的纪录片,而题材上则包括政治、科学、自然、艺术、历史等内容。自从泰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BBC的中国地区总代理商以后,泰盛文化推出了众多的BBC纪录片影碟,其中就包括广受高清爱好者欢迎的蓝光纪录片影碟。进入2011年,泰盛文化将会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蓝光纪录片产品,其中包括《地球无限珍藏版》、《黄石公园》、《南太平洋》、《自然界大件事》以及《生命脉动》等众多高质量的全高清作品,以最独特的角度向影音爱好者们呈现一个精彩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7.
乡土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形式,承载着记录和传达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这种类型的纪录片通常专注于展示某个地区的自然风貌、社会习俗、历史传统以及日常生活,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来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柴米油盐之上》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乡村生活的纪录片,还通过地域互动、影像建构以及国际传播三个维度,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乡村文化的窗口。基于此,本文将从空间生产、影像建构及国际传播三个角度对《柴米油盐之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其中,依托于计算机图形学的数字特技在影视制作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字特技创造的奇特影像和震撼效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电视纪录片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数字特技效果,比如国外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国内大型纪录片《故宫》、《大国崛起》等等都大量地使用了数字特技效果。本文将以当前纪录片中的数字特技为切入点,探讨纪录片中的"数字特技现象",通过对几部经典纪录片的剖析,研究纪录片中出现数字特技的原因、特征、效果等。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纪录片都拥有着雄厚的观众基础,拍摄纪录片是很多影像人的梦想。这篇文字来源于美国《VIDEOMAKER》杂志,我们将其翻译整理,旨在为国内的纪录片拍摄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CG影像已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有力话语工具,它的出现拓展了纪录片的叙事表意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纪录片的CG段落,论述了CG影像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种类、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旨在通过增强认识以提高创作人员利用CG影像服务纪录片创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