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凝汽器循环水二次滤网对循环水流场结构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凝汽器水侧二次滤网实验台,针对冲孔型和井字型两种形式滤网的整流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台能够较好的完成对滤网整流特性的研究。在相同的通流倍率下,平面井字型二次滤网后的流场均匀性明显优于冲孔型滤网。使用井字形滤网可以使滤网后流体的速度更加均衡,降低循环水通过滤网的阻力损失,有效增强二次滤网的整流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翼型网板条搭接型凝汽器循环水二次滤网,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搭接角度翼型二次滤网的流动性能。结果表明:翼型二次滤网不仅具备高度过滤作用,其整流特性及阻力特性都优于传统冲孔型二次滤网,且60°的翼型二次滤网最好。循环水通过搭接角度为60°的翼型滤网后,管道内形成分布均匀的速度场和压力场,且在凝汽器进口水室中形成了有利于改善凝汽器管束区域换热的涡流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二次滤网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凝汽器循环水管道二次滤网后水流的流动特性,应用k-ε湍流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不可压缩雷诺时均N-S方程,模拟分析了不同网板条形状的二次滤网对水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翼形网板条搭接型二次滤网时,滤网前管道所受压力及流经滤网时产生的压降均较小,滤网后低速水流带较少,水流分布均匀。不同来流速度时,翼形网板条搭接型二次滤网所产生的流动阻力较小,从而改善了流动特性。可为滤网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CFD方法,研究了某汽轮机新型主汽阀结构和阀芯布置对其通流特性及流动损失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主汽阀布置方式和结构,分析对比了不同滤网结构在相同工况下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得到了滤网对流动阻力影响的变化规律。滤网的使用可以使得阀门流道内沿阀芯轴向速度分布更为均匀,减少涡的产生,出口下游蒸汽到达稳定状态所需的出口流道长度缩短,整流效果明显,但进出口压差变大,压损增加。与原结构相比,改进后,无滤网条件下主汽阀压损由2.169%降低到0.847%,减小了1.322%,滤网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压损由3.402%降低到1.545%,减小了1.857%。所做工作对于新型主汽阀结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表面粗糙度对压气机叶栅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高负荷压气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并对叶片吸力面不同位置布置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给出了不同方案出口截面马赫数、二次流速度矢量的分布以及叶栅的流场特征,以分析和探讨表面粗糙度对叶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力面局部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使得角区分离范围减小;且随着粗糙带向尾缘移动,角区分离范围的减小程度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滤网部件对补汽阀性能的影响.通过流量计监测补汽阀流量,阀前、阀后压力由压力传感器测得,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阀杆的振动情况.多组压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流量先随阀杆升程的增加而增加,而后逐渐平缓并最终趋于稳定.滤网具有的良好整流效果,不仅可以使蒸汽流经滤网后流动更加均匀,降低压损,还可以降低由扰流和射流引发的自激...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对某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的额定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3种不同结构的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阀门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以及在主汽阀内加置挡板和滤网对内部流场和阀门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圆形护圈调整桩基局部流场,护圈开孔进一步交换上下两侧水体,降低结构振动并减少桩基冲刷深度,从而维持风力机的正常运行。为验证开孔护圈的防护效果,开展不同开孔型式护圈防护下的单桩基础冲刷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设计9种不同型式的开孔护圈,探究护圈开孔形态、开孔数量和开孔位置对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护圈改变桩基边缘冲刷形态,护圈开孔可提高桩基前期冲刷速率;相比传统护圈,内侧开孔护圈和外侧开孔护圈防护效果较差,而中间开孔护圈可进一步减小单桩基础周围冲刷深度,并控制冲刷深度不均匀性,提升护圈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宁  邵雪 《节能》2012,31(5):19-24
应用Fluent两相流VOF模型,数值模拟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内部流场流动的过程。提出3种不同结构的布液器,分别对蒸发器内部流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气液两相图、速度云图、XY图等。模拟结果表明:中间开孔布液器使两部分蒸发管阵产生的蒸汽通过中间蒸汽排气口疏导出去,换热面大,使液体分配较均匀,更为合理,有利于蒸发器内部整体流场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可为降膜蒸发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简述了浙江某沿海电厂二次滤网布置方案的优化、比选工作,认为将二次滤网布置在汽机房循环水坑内是一种较好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使用AVL-BOOST软件和三维FIRE软件对12V190天然气发动机的对进气管路内的流场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流动特性的三维模拟计算,并模拟了进气管中间进气对进气压力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管路结构对进气不均匀性的影响很小,而进气压力波相互干涉对进气不均匀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将进气改为中间进气后,进气不均匀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果蔬差压预冷包装箱开孔大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冷速度和冷却均匀性是评价果蔬冷却效果的重要指标.分析了压差与风量、风速的关系,建立了果蔬差压通风预冷实验台,对黄金梨在不同开孔尺寸工况下的冷却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开孔大小对黄金梨预冷速度和冷却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直径在45 m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凝汽器二次滤网频繁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滤网能可靠地拦截并清除循环水中的杂物,对凝汽器的正常运行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工厂近阶段4台凝汽器二次滤网频繁故障,既影响到机组正常工作,也增加了检修维护工作量.针对这种情况,文中分析了故障原因,介绍了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机固定床化学链燃烧氧化反应非常复杂,固定床中载氧体结构对床层内的流场和化学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而流场与化学反应之间又相互影响。利用数值方法对低直径比实心圆柱和开孔圆柱两种载氧体颗粒的固定床的径向孔隙率、流动压降、传质传热以及反应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开孔圆柱载氧体的固定床,由于其径向孔隙率较大,流动压降更小,组分以及反应产生的热量能够在整个床层内迅速传递。开孔圆柱结构载氧体能够显著地改善颗粒的内扩散现象,使得床层达到最大温升和Cu转化为CuO的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5.
基于蜗壳周向流动不均匀的特性,建立增压器涡轮级全周计算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验数据确定边界条件进行三维黏性数值计算,重点探讨蜗壳周向流动非均匀性对可调向心涡轮内部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增压器蜗壳周向流动的非均匀性导致导叶和叶轮内部的流场分布出现周向不均匀的特性,即导叶入口气流角周向分布变化较大,叶轮各叶片负荷和各通道流量均呈现周向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个别叶片负荷突变,有可能诱发叶片振动,降低涡轮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朱曜  杨君 《电力与能源》2014,(2):186-188,196
二次滤网是凝汽式汽轮机必不可少的一种辅机设备,用以过滤和去除凝汽器循环水中的杂质,减少凝汽器的铜管受污染,尽可能地保障凝汽器的冷凝效率。针对吴泾热电厂11号、12号两台300Mw机组经常发生二次滤网堵塞现象,介绍了以降低设备的故障次数、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从故障发生的时间和原因人手,逐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次试验和优化,调整循泵及二次滤网的启动方式,结合黄浦江潮位判断开启循泵的时间,调节循环水出水门开度等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技改措施,提高了二次滤网的清洗效率,确保了机组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大型切向燃烧锅炉上炉膛屏区两相流场近流线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在较好地解决了四角切圆炉内流场计算中的伪扩散问题的基础上,对炉膛以及屏式受热面区域复杂结构、复杂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受到燃烧器喷入气流旋转流动的影响下,由于屏式受热面的阻挡和整流作用,使上炉膛两侧气粒两相流呈现不同的流动形式,且左右两侧颗粒流动特性出现不对称且不均匀的分布,导致了上炉膛分隔屏区域以及水平烟道两侧烟温偏差的气粒两相特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新型撞击浓缩预燃室煤粉燃烧器,通过实验和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燃烧器射流的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得到了不同二次风进风角度下的出口流场分布、浓度场分布及粒子运动轨迹。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一致认为,燃烧器二次风进风角度为(30°,45°)时,燃烧器存在飞边现象;二次风进风的切向倾角和轴向倾角对气流扩展角、旋流强度、射流长度等流动特性有重要影响;二次风进风角度为(5°,20°)时,燃烧器的流场分布及粒子运动轨迹最合理。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从流动特性和冷却特性两方面评价了各种开槽气膜冷却孔结构的优劣。从流动的机理揭示了在相同的槽深下,不同的横槽结构对改善气膜冷却效率和流量系数的影响,并比较了在气膜孔出口和入口均开有横槽后对流动和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横槽后,气膜孔出口下游的冷却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吹风比越大,改善的程度越明显。在横槽下游5D-10D的范围内,冷却效率的改善程度最大;在气膜孔出入口处均开有斜横槽的结构和用圆角过渡气膜孔入口处的横槽均是提高气膜冷却效率和减小气膜孔流动阻力的有效措施,而在气膜孔出口处的横槽用圆角过渡则不利于改善气膜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管束区域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冷却水吸热升温后物性的变化,对凝汽器水侧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进行一定的改进。对某电厂双流程凝汽器水侧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冷却水温度变化对凝汽器水侧流动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却水密度的变化引起进水室和下流程的流动阻力的变化。此外,分析表明考虑冷却水温升与否对管束区速度分布均匀性的模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