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晓军 《云南建材》2010,(12):170-17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防误闭锁已取代传统的电气二次防误闭锁技术,成为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但是是否利用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就能够完全阻止运行值班人员、检修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误操作?新建变电站在配置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后,是否可考虑不设计电气二次回路闭锁?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变电站防误闭锁的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电气回路联锁、微机五防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内的防误闭锁三类防误闭锁方式。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实现方法,指出应该根据管理方式、操作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用不同方式的防误闭锁。  相似文献   

3.
徐超 《广东建材》2008,(8):223-224
本文对变电站传统二次电气防误操作闭锁回路和现代微机防误闭锁方式的原理、功能、技术发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变电站防误闭锁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安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变电站传统二次电气防误操作闭锁回路和现代微机防误闭锁方式的原理、功能、技术发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五防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电量在逐渐的增加,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是电力行业要努力的目标。变电站是的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承担着变换电压等级和汇集配送电能的职责,运行管理工作是变电站运行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为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其好坏将直接的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效益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保障电力管理工作流程的流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更好的促进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就主要的对变电站运行工作的管理和流畅优化做研究分析,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为了追求生活的舒适度,逐渐加大了用电量.各型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本身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对用电的需求.为了满足居民和企业对用电的需求,保证用电的安全和可靠.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变电站的建设,也加紧了对电力系统的建设,促进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变电站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同时也要对变电站土建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提高变电站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力调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合理性不但能够帮助电力调度工作更好的合理化和制度化,还能给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保证。但是在进行电力调度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处理失误,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便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所以,为了避免失误的出现,相关的人员必须根据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保证电力调度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2):130-131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变电站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以及建设数量的增多,加强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管,提升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的意义重大。文章对影响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保障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本文就某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事故分析及处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技术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剑涛 《云南建材》2011,(9):305-306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本文就某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事故分析及处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技术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玉润 《中外建筑》2014,(11):128-129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设施,其数量也不断增加。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因此,其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变电站土建结构的设计中,对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本文在对这些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变电站土建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升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推动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1)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在安全控制方面的程序相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来说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在现今的电力系统中,应用到了大容量发电机组、高压远距离以及大电网等设施。这些设施的操作单纯的依靠人工已经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而变电站的一些旧设备也不能够迎合这些设备的应用需求。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难度加大,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难以得到保证,难以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电力系统的相关理念进行分析,揭示自动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
电力能源是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商品,提供高质量和稳定的电力能源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为电力输送提供集中和分配点,变电站智能计算机监控防误操作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防误操作功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智能变电站计算机监控防误操作系统的系统构成做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分析了该系统操作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2)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枢纽。电力是我国人民正常生活的保证。在变电工作中,变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是保证电力稳定运行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越来越智能化。变电站作为电力传输的主要程序,若发生故障,不仅对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也会使社会经济造成损失。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在掌握专业电力知识的同时,也要能够解决变电站在运行中产生的问题,保证电力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刘新鹏  邢雷 《居业》2021,(10):47-4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在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中,电力资源的运用更加广泛,对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对于输电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从而在电力行业中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通过安装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很好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对电力系统的保护效率,科学的降低电力系统的故障率,推动行业的进步.现阶段,继电保护装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促进了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杜弟林 《门窗》2013,(8):245
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系统中变电站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正常的供电水平,满足社会越来越多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加强增加变电站运行管理。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运用集中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强化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从而,我们可以就集中控制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曾国庆 《云南建材》2011,(17):192-193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变电站建设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建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变电站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变电站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原则,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变电站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但是,在变电站中的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会阻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电力设备的检修和运行维护工作,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在不断加大,对电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电力系统在工作时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影响正常供电,这无论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来讲,还是对于各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压开关中断路器运行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运行原理以及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故障,并对这些常见故障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行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就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线损管理作为维护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随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化的电能表和相应的抄表系统也开始得到普及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本文对智能电表及抄表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相关的实践和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