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众泰煤焦化选煤厂降低介耗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善勇  郑长科 《煤》2009,18(10):52-52,61
通过对拜城县众泰煤焦化选煤厂原设计介质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在入洗原煤-0.5 mm粒度级达20%,-13 mm粒度级占99%不脱泥入洗的情况下,使吨原煤介耗由3.72 kg下降至0.8 kg,每年将节约成本525.6万元,吨原煤加工费用降低2.92元,由于最终精煤产品带介量的下降,使精煤产率增加1%,每年可增加利税1 080万元。  相似文献   

2.
针对入洗原煤量增大、煤质变差,洗选能力不适应的“瓶颈”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先后进行十余项工艺改造、设备更新改造,使重介生产系统得到优化完善,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增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实现了入洗原煤量增加20%,每年多洗精煤13.7万t,使入洗原煤达到150万t/a,生产精煤突破100万t/a,每年增创经济效益近2 000万元,成为孔庄煤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阳泉一矿选煤厂产品硫分偏高、产品竞争力较弱的问题,拟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具体措施为: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代替末煤跳汰系统;降低原煤入洗粒度上限至50 mm;改进煤泥水系统,设置末精煤离心机和煤泥离心机。预计改造后,每年可多回收末精煤1.40~1.70 Mt,增加利润约8 000万元,并提高了产品质量,可将末精煤硫分控制在1.75%以内。  相似文献   

4.
1 问题提出1.1 选煤厂概况 东滩煤矿选煤厂于1993年12月18日建成投产,人洗能力与矿井设计产量配套,为400万t/a。生产工艺为:原煤予先筛分、大于50mm级重介斜轮排矸、50~0mm级混合跳汰粗选、粗精煤重介旋流器精选、筛网沉降离心机和压滤机回收。0.5mm级煤泥、洗水一级闭路循环。产品为2#精煤、1#优质动力煤、2#优质动力煤、精块煤及洗混煤。选煤厂己达到原设计能力,最高日人洗原煤2.1万t,产精煤1.6万t。  相似文献   

5.
针对顾桥选煤厂原使用的香蕉型原煤分级筛筛分效果较差,被动采用扩大筛孔的方式导致块煤系统入洗量少等问题,将四台原煤分级筛逐步改造为弛张筛,分级粒度降为10mm。经生产实验论证,浅槽分选下限降低到10mm后,块煤系统入洗比例增加,末煤入洗量减少,相应的压滤煤泥产量减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红色游击队员群矿选煤厂于1959年投产,入洗无烟原煤,年设计能力为75万吨。近几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年入洗量(按毛煤量计)增长到180万吨。入洗原煤灰分平均提高到33.1%,而粒度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选煤厂设计中,关于次生煤泥量问题,现在采用的是原煤炭工业部出版社1978年12月版本《选煤厂设计手册:》中表3-41数据为依据的。该表主要是按选煤方法、煤的牌号列出相应指标,但还不完善,除了跳汰为主要选煤方法外,其它选煤方法和无烟煤牌号还短缺,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次生煤泥量,它除了与入洗原煤中-0.5mm级含量、选煤方法两个主要因素有关外,与分级入洗和不分级入洗、煤的牌号、入洗粒度及工艺流程的繁简都是分不开的。根据我国已投产的75座选煤广入洗原煤中-0.5mm级含量和选煤方法,经过数理统计之后得出次生煤泥量并按煤的牌号划分列成表1。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在跳汰机下直接布置旋流器再洗方案,选煤数量效率可达96.1 %,完全能达到三产品重介选煤水平,同时还可再洗矸石增加中煤产率.按年入洗150万 t的厂型与常规跳汰对比核算,可增加中煤产量3.375万t,选煤数量效率可提高7.2 %;与重介对比核算,可节约投资2000万元,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750万元,精煤和中煤产率相当.  相似文献   

9.
针对孔庄煤矿选煤厂重介技改后生产系统中存在的精煤香蕉筛面积不足、精煤磁选机能力不足、精中煤泥回收系统不完善造成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综合精煤水分超标、介质消耗大和浮选尾煤回收等问题,在进行系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增加1台小型精煤脱水脱介筛、1台精煤磁选机、完善了精中煤泥处理系统,更新了尾煤压滤机,实现了系统的合理配套.生产能力提高了40%,入洗原煤量可迭150万t/a;原煤介耗下降了0.5 kg/t,每年可节省成本37.5万元;综合精煤水分始终控制在12.0%以下,满足了用户要求;提高了煤泥回收率,减少了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哈拉沟选煤厂平均原煤小时量3000t/h。基本流程为13mm以上块煤经三套浅槽分选,13mm以下末煤进入到末煤系统利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或直接上仓。考虑到块煤系统吨煤成本比末煤低8.12元/t。将块煤入洗下限由13mm调整至6mm,块煤入洗量增加302.62t/h,精煤产率85.51%,提高2.17%;精煤灰分4.61%,降低0.23%;数量效率94.62%,提高4.28%,每年可节省成本约四百万元。  相似文献   

11.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在我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概况 ,阐述了“十五”期间我国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新发展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采用一套介质回收净化系统实现80 (10 0 )~ 0mm原煤分级入选的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新工艺 (发明专利号 :0 2 15 9990 4 ) ;介绍了新结构的 3NWXS130 0 / 92 0型双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发明专利号 :0 2 15 890 3 8)。在晋阳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中的预测表明 :采用重介新工艺 ,工程总投资比”九五”攻关的简化工艺减少 785 76万元 ,降低 16 5 % ;选煤厂电耗比”九五”攻关的简化工艺减少 0 94kW·h/t,降低 10 2 % ;介耗比”九五”攻关的简化工艺减少 0 3kg/t ,降低 16 7% ;增量收入比”九五”攻关的简化工艺增加 995 2万元 /a。  相似文献   

12.
市场环境和原煤煤质的不断变化对选煤厂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稳定洗选的需求,实现重介洗选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以代池坝选煤厂重介分选设备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预分选结构易堵塞、高频筛跑粗、负荷监控困难等问题,对原煤给料方式、润湿管管路、介质液进料和高频筛等实施优化改造。优化改造后,有效提高重介分选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增加设备使用寿命,达到了节约煤炭洗选成本以及提高煤炭洗选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裕源矿选煤厂的煤质特点,对50~0 mm粒级原煤的选煤方法和原煤入洗方式以及-0.5 mm粒级煤泥的选煤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得出结论:裕源矿选煤厂50~0 mm粒级原煤采用选前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5 mm粒级粗煤泥采用煤泥重介分选,细煤泥采用浮选。  相似文献   

14.
王怀 《中州煤炭》2022,(12):177-180
为了解决中马村矿选煤厂末煤重介系统脱泥效果差、介耗高等问题,通过末煤筛分试验、原煤转筒泥化试验对煤质特性进行分析,在煤质试验研究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增加1台2KCZ-QX-130琴弦弛张筛用于末煤3 mm深度筛分。介绍了琴弦弛张筛基本结构、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案。现场应用表明,琴弦弛张筛用于原煤3 mm深度筛分,技术及经济指标先进,筛分效率达82.86%,完全解决了现场存在问题,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要,降低了选煤厂电耗、浮选油耗及介耗,综合洗煤加工费降低4.73元/t原煤;在原煤煤质不变并保质保量完成选煤厂末煤生产任务的条件下,洗末煤产率提高4.12%,煤泥产率降低7.97%,实现了煤泥减量化生产和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了产品综合售价,经济效益可观,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动筛跳汰机中使用的直条长方形和圆弧波浪形筛板的应用效果,在入选原煤性质和产品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其各自的透筛物进行了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明:圆弧波浪形筛板相比直条长方形筛板,透筛量仅为后者的23%,灰分降低15.60%,+25 mm粒级产率减小了34.18%,-1.40 g/cm^3密度级产率增加了12.26%,+2.00 g/cm^3密度级产率减小了31.94%。以上对比分析说明,动筛跳汰机中采用圆弧波浪形筛板,可使透筛物的数量大幅降低,并减小了透筛物的粒度上限,同时增大了透筛物的含煤量,从而为动筛跳汰机工艺系统的简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细粒煤的脱硫降灰效果,采用Falcon重介离心分选和常规浮选方法,以浮选完善指标、脱灰率、脱硫率、脱硫完善度为考察指标,对南桐煤0~0.5 mm各粒级煤样进行了分选。结果表明:对于0~0.5 mm煤样,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脱硫率、脱硫完善度均高于常规浮选,而其余2个指标均低于常规浮选;对于0.5~0.125 mm煤样,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4个指标均高于常规浮选;对于0~0.125 mm煤样,除脱硫完善度外,其余3个指标均低于常规浮选。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Falcon重介离心分选机的有效分选粒级为0.5~0.125 mm。  相似文献   

17.
褐煤脱水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褐煤在不同湿含量和温度下的动态脱水特性,以含氧量约10.5%的烟气为脱水介质,采用流化床脱水装置系统对采自内蒙古东部的褐煤进行脱水试验。结果表明:褐煤的流化床脱水过程分为恒速脱水阶段和降速脱水阶段,平均脱水速率随脱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脱水温度高于220℃时,只需5 min即可达煤样的拐点干基湿含量值(5%);在260℃脱水温度下平均脱水速率为4.33 kg/min。最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流化床脱水煤样的结构变化,发现脱水后煤样中含氧官能团降幅较大,吸收强度仅为原煤的51.03%,煤样的主体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梅 《选煤技术》2012,(6):82-85
随着霍州煤电集团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工作的推进及矿井生产能力的加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集团公司决定对李雅庄矿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原煤处理能力。技术改造完成后李雅庄矿选煤厂生产能力将达到3.30 Mt/a,>50 mm粒级原煤采用重介浅槽预先排矸,50~0.3mm粒级原煤采用双给介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经初步估算,改造后该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济北矿区16层煤具有中高灰、高硫的特点,进行了降灰降硫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大于50mm毛煤先经过人工手选后,灰分质量分数由36.34%降至27.98%,再经动筛跳汰机选后,块精煤产品破碎后与小于50mm物料一起再进行复合式干选,可较好地达到降灰降硫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潮湿细粒煤炭的气流分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应用该设备进行了潮湿细粒煤炭的分级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下风风量、入料外在水分、上风风量对分级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可以分级6-0mm内任意粒度的潮湿原煤且当原煤外在水分小于8%时分级效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