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威  曾庆宁  刘庆华  唐江波 《电声技术》2007,31(7):56-58,61
主要研究了利用四阶累积量在房间环境下的语音信号时延估计。根据模拟实验环境和实际实验环境下的仿真结果,分别比较了在高斯白噪声情况下与有色高斯噪声情况下基于二阶统计量的广义互相关法和基于四阶累积量的时延估计法性能,验证了四阶累积量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四阶累积量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基于四阶累积量的子空间法进行DOA估计时,一般要求基带信号独立,以保证信号四阶不相干, 否则估计性能将下降。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四阶累积量DOA估计法,解除了对基带信号独立性的要求。该方法对每一个基带信号分配一个基带载波,基带载波相对射频载波是一个微小偏差。该文推导了在基带信号独立和相关两种情况下,信号四阶相干性与基带载波频率的关系:设计出了在基带信号相关情况下,保证信号四阶不相干的微小频偏集。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TDOA参数估计方法,在相关噪声环境下无法对TDOA参数进行有效的估计,考虑高阶积累量对相关高斯噪声的不敏感特性,本文推导了基于四阶积累量的卫星TDOA参数估计过程,并将广义互相关法与基于四阶积累量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分别比较了二者在非相关和相关高斯白噪声情况下的参数估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四阶累积量的TDOA参数估计方法,能有效的克服噪声的相关性,对TDOA参数做出有效估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阶互模糊函数在相干高斯噪声环境下会出现较大的噪声相关峰值,影响TDOA/FDOA参数正确估计的问题,利用高阶积累量对高斯噪声的不敏感特性,研究基于四阶互模糊函数的TDOA/FDOA参数估计方法,对该方法的参数估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针对二阶与四阶互模糊函数两种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四阶互模糊函数的TDOA/FDOA参数估计方法能有效克服噪声的相关性,但对噪声敏感,存在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有噪声污染的谐波信号累量的单一记录估计。证明了样本自相关函数的强收敛性,并得到了强收敛速度。对于四阶矩估计,给出了四阶遍历条件。在这些遍历条件下,建立了四阶矩和四阶累量样本估计的强收敛性,并得到了强收敛速度。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谐波恢复中累量估计的强收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有噪声污染的谐波信号累量的单一记录估计,了样本自相关函数的强收敛性,并得邓强收敛。对于四阶矩估计,给出了四阶遍历条件,在这些扁历条件下,建立了四阶矩和四阶累量样本估计的强收敛性,并得到了强收敛速度,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毅  罗元  黄帮明 《信号处理》2007,23(6):951-954
无线定位的圆-角定位技术中,DOA估计极其重要。本文针对基于TD-SCDMA智能天线预处理后的虚拟均匀线阵MUSIC算法带来的阵列孔径小,抗阵元误差扰动性差的不足,研究了基于模式空间虚拟均匀线阵四阶累量的MUSIC算法,由于虚拟线阵四阶累量MUSIC算法的应用范围局限于独立的信号源的DOA估计,不能用于相关信号源DOA估计,因而提出了基于模式空间虚拟均匀线阵四阶累量的修正MUSIC(FOC-MMUSIC)算法,有效地拓展了阵元孔径,改善了系统抗阵元误差扰动和算法对相关信号源DOA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通道阵列声波信号中可能存在相关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累积量的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相邻通道的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然后对多个通道进行平均,利用高斯噪声四阶累积量为零的性质,抑制多通道阵列环境中存在的相关高斯噪声。实验表明,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该算法优于传统互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9.
万群  杨万麟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23(11):1123-1128
子空间DOA估计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在子空间分解过程中难以利用信号的相关信息或有关DOA估计的先验信息改善DOA估计的性能。该文结合子空间方法和四阶累积量矩阵拟合方法,利用信号四阶累积量矩阵的结构信息与信号间相互独立的先验信息,研究了一种新的不相关窄带信号波达方向(DOA)的迭代估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迭代DOA估计方法一般经过几次迭代就能获得稳定的高分辨率DOA估计。  相似文献   

10.
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利用四阶累积量可以使阵列虚拟扩展,增大了天线阵的孔径,但同时也增加了算法的计算量。该文通过分析四阶累积量矩阵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剔除掉相同或互为共轭的冗余元素,避免了冗余元素的重复计算,极大地降低了四阶累积量矩阵计算的复杂度,并阐述了计算复杂度与阵元数目之间的关系。另外,针对均匀直线阵这种特殊情况进行了单独讨论。该文得出的相关结论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