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场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空间和枢纽,它就像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城市风貌与文化内涵。从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的角度,着重对其相匹配的构形要素进行较细致分析,并探索出更多的设计元素及表现途径,从而更进一步系统了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公园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又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志;更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营建城市文化公园是持续有效发挥文化公园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山东临朐文化公园概念设计以"清音画意"为主题,植根于底蕴深厚的临朐文化,充分利用规划用地现状环境,遵循生态优先、地方特色和文化精致的设计原则,规划出历史文化区、民俗文化区、滨水文化休闲区、石文化区和湿地生态文化区五个功能分区,形成了"一轴、三心、五区"的总体布局,旨在营造出一个集文化、休闲、教育、生态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传统精神的表征,是民族文化之根,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了中华民族内在的艺术精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民俗为主题的景观成为挖掘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景观、推进旅游发展和增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根据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传说营造景观场景,一方面可以丰富景观设计的内涵,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景观设计作品与案例,探讨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为现代景观提供更多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信息产业和艺术产业这二大产业中,对民俗文化产业的崛起势在必然和民俗文化产业将群集在民俗建筑艺术、民俗工艺制品、民俗风情活动几个方面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城市,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校园文脉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景色优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生态环境,已成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高校校园园林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承传校园文脉、交融学府情景”及“建设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为“八大功能分区及一山、六园、十二景”的空间布局结构,从而营造一个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宾馆是城市的特殊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宾馆门户空间的入口广场,其环境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宾馆的形象和品位。以开封黄河迎宾馆入口广场环境景观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影响宾馆入口空间景观塑造的主要因素—植物景观、水景景观、小品景观、铺地景观的设计方法和要点,提出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园林要素塑造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宾馆门户空间。 关键词:宾馆;入口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功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7.
吉林民俗文化是一种以吉林地域民族、民俗和自然资源为载体的特色民俗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是中国优秀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发掘吉林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利用其特定的地域特征与民俗文化特点,提取吉林地域民俗文化元素,探索在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方法与应用,为吉林地域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凝聚了民众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高校应该把节日民俗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带进课堂、融入课外,组织学生参加节日民俗活动,感悟节日文化品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塑造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和重塑地域特色景观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文章通过对济南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特色的分析,结合济南市的泉城路、芙蓉街一曲水亭街片区改造和泉城广场、“东荷西柳”体育馆的建设设计及“老别墅”、凤凰公馆的迁移重建实例,提出了修复城市历史地段、保护城市历史中心、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提取地域文化符号和保护古老建筑等五种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方法。  相似文献   

10.
借助生态民俗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从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乡社民俗几个方面,对黎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生态内涵进行研究,探索保护、发展黎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并提出构建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民俗新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文章以英语习语为切入点,着重从节日民俗、居住民俗、饮食民俗及数字民俗四方面分析英语习语中的民俗文化,从而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民俗是中国现代小城镇题材小说重要的话语类型,民俗特定的文化内涵、文艺民俗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述方式,直接影响部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翅造表现出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大量群体人物突现于民俗话语中,成为民俗精神的对象化.个体形象也多是某一特定民俗文化的指归与代码,本质上成为群体文化的缩影.小说多突出人物的共性,强调某一方面的性格,人物性格单一,个性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文化,“傩”使其诞生以来就受到世人的关注.邵武“傩舞”有着独特的艺术形态与特征.邵武丰富的傩舞文化,记录了历史上邵武民众现实生活的精神化表征,同时也记录了邵武文化的历史与变迁.保护邵武傩舞对传承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文化,保留地方特有的民风民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种积极的城市空间——文化游憩广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研究为主题,在对国内外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城市整体环境,空间形态,建筑构成和交通组织等物质环境的角度以及历史、地域、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原则,以期使城市空间变得更为美好宜人。  相似文献   

15.
河南农村地区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游艺民俗、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等多种形式。新形式下挖掘和创意民俗文化来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不但满足了现代人对传统的认识和审美需要,丰富了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当地的经济繁荣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闽南"风狮爷"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儿童服饰特点以及服饰心理学来阐述闽南风狮爷与儿童服饰的关系。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关于"风狮爷"的文献较少,大部分阐述有关风狮爷的文献资料也是从风狮爷类型、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应用方面很少提及。闽南风狮爷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符号,而今许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衰弱,闽南风狮爷元素在童装上的运用,是将赋有特色的民俗元素与服饰相结合,在赋予服饰多元化设计的同时,也提升了闽南风狮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华,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符号,为能更全面的进行解读,以园林铺地纹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纹饰形制的基础上,对其与空间主题和文化氛围的关系进行了简析.认为他是园林构成元素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无论在样式和内涵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他是造园设计中衬托、突出园景主题的重要手段,是对园林文化内涵的补充;同时也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古人自然观和社会文化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晏子公园景观规划概念设计是基于对环境现状和地域文化的把握,以历史素材为依据展示晏子文化,发掘齐河及晏子文化的历史内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自然景观价值,将公园主体规划为一个文化中心和五大活动区域,使公园既衔接历史,又能满足现代休闲活动的需求.并通过晏子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阐述了在城市雕塑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只有将城市历史地段中文化、空间、生态等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达到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9.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交流、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公共活动空间。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空间分布特点、继承与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指出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主旨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造中;根据每个广场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实地表达其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并注重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公众积极投入“活动参与”和“决策参与”,让公众真正成为广场的主人。分析和探讨了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及设计趋向,并由此指导城市广场设计,以便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城市休闲与娱乐空间。  相似文献   

20.
晏子公园景观规划概念设计是基于对环境现状和地域文化的把握,以历史素材为依据展示晏子文化,发掘齐河及晏子文化的历史内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自然景观价值,将公园主体规划为一个文化中心和五大活动区域,使公园既衔接历史,又能满足现代休闲活动的需求。并通过晏子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阐述了在城市雕塑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只有将城市历史地段中文化、空间、生态等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达到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