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转换层设置高度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通过对一幢高121.5m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设有结构转换层的空间分析的结果,详细论述了转换层设置高度的提高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概念,供高层建筑结构设置转换层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外建材科技》2016,(2):35-39
武汉某超高层项目高度为147 m,在四层楼面进行转换,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转换层往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框架结构。该文章利用midas building软件对转换层楼板进行小震及大震下的分析与设计,确保该转换层楼板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3.
对一有核心筒的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弹性地震作用下的计算,通过改变转换层的位置,分析得出对于高位转换的有核心筒的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应当慎重设计,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的设置高度.  相似文献   

4.
带高位转换层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差,转换层位置高度、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对其指标进行了限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ETBS建立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计算分析后得出:除上述两个因素外,转换层下部结构落地剪力墙类型对结构抗震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位转换层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顺  李九 《山西建筑》2012,38(29):59-60
以某一典型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例,介绍了改变转换层所在层的位置,分别建模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关于不同高位转换层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一些结论,为今后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布置与建筑空间利用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对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的设置位置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采用传统的结构设计思路与方法已不能满足此类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在PKPM抗震设计模块应用的基础上,按照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引用转换层位于高位的框支剪力墙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对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自振周期随着转换层设置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框支剪力墙底部剪力随之增大,结构的整体性及结构的抗震性能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框支剪力墙能够为建筑物提供多种功能,但其会在楼层转换处发生刚度突变,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分析了三种转换层设置位置及其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论显示:转换层高度越高,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越不利;等效侧向刚度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施工程的实例,针对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的混凝土浇筑方案、钢筋安装顺序、模板体系设计和混凝土浇筑需注意的问题,分析在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施工中注意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某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地面以上结构屋面高度为242.15 m,最大高宽比为11.1.采用带部分框支转换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地面以上5层主要功能为商业,5层以上主要功能为办公.转换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转换层位于5层楼面,属于高位转换.通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以及对转换层楼板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7,(2):48-49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带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具有构件不连续、上下层刚度突变、传力复杂等特点。受地震影响,框支层结构会产生塑性变形,结构抗震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地震灾害。为了保证框支剪力墙的使用功能和造型可以达到要求,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案。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布置情况、结构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系列在首层架空层设置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有限元分析,对楼层侧向刚度比、等效剪切刚度比和等效侧向刚度比三种转换层结构侧向刚度控制参数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在不同首层层高条件下,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改变对这三种侧向刚度比控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层层高较高且与相邻层层高相差悬殊时,楼层侧向刚度比和等效剪切刚度比容易大幅度超过现行规范限值,但并不能由此判断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等效侧向刚度比较好地体现了转换层上下结构的侧向刚度关系,宜按等效侧向刚度比对结构侧向刚度进行控制,但其上限取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梁影  谭增辉 《四川建材》2013,39(1):24-26
本文从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侧向刚度比、结构的嵌固部位以及0.2V0系数调整这三个方面,总结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斜柱转换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一实际工程分别采用斜柱转换和实腹梁转换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柱转换能明显改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侧向刚度比,降低转换梁的截面尺寸,节省建筑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指出拱式转换层结构是一种新型转换层结构形式,通过算例分析比较,探讨了转换层设置位置对该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换层位置逐渐上移时,结构周期及振型仅有一些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拱式转换层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具有刚度大、自重小,能跨越较大跨度的特点。为研究拱式转换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转换层本身的整体性较好,不易发生层间位移;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对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以及薄弱层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Shaking‐table tests of three scaled Plexiglas models of tall buildings with a transfer story at story five, seven or nine, respectively, were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increasing transfer story level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structures show little change and the change of mode shape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maximum elastic responses of acceleration, interstory drift ratio and base shear force might increase or decrease. Elastic and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es of tall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transfer story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all buildings with a high‐level transfer stor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for tall buildings with a high‐level transfer story the maximum elastic interstory drift ratios become small at the transfer story. With increasing transfer story level, the maximum ratio of base shear force to total weight, and the maximum elastic and elasto‐plastic interstory drift ratios, might increase or decrease. Reducing the stiffness below the transfer story will increase the interstory drift ratio. Deformations of the floor slab increase the elastic internal forces of support columns near the transfer stor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RC宽扁梁转换结构介于梁式转换和板式转换之间,其布置可看作厚板在零应力区、低应力区掏空减薄构成,也可看作普通转换梁截面加宽减高构成。通过宽扁梁转换结构的一个实例,分析了宽扁梁转换结构在重力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况,结果表明,RC宽扁梁转换结构弱化了转换梁抗弯刚度,有利于改善地震作用(特别是罕遇地震)下框支柱应力集中,避免框支柱率先破坏,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抗震延性需要。RC宽扁梁转换结构减低了转换梁截面高度,有利于提高建筑使用空间,降低层高,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青岛财富中心(228m高)超限高压建筑,详细介绍其转换框支剪力墙及工程结构体系、抗震加强措施、风荷载反应和地震作用分析,并介绍了高位箱形转换层的受力分析及型钢混凝土组合转换梁的设计.分析表明:工程的抗震性能指标和抗风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可以有效减小断面提高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层间侧移刚度比较复杂,与结构层高、各层墙的弯曲刚度以及剪力墙所受水平作用力的分布形式等有关。主要特点是结构底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大,往上则逐层减小。在设计中,应按具体结构及所受的水平作用力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斜柱转换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一个一般高层(建筑高度58.05 m)分别采用斜柱转换和实腹梁转换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斜柱转换结构在100 m高层中应用的整体性能。结果表明:斜柱转换能明显改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侧向刚度比,降低转换梁的截面尺寸,节省建筑的使用空间;斜柱转换在一般高层中的应用对控制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剪切刚度比效果更好,在100 m高层中的应用对控制结构整体水平位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