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饲养柞蚕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从养蚕中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柞蚕是人类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史的杰出贡献之一。它为柞蚕产区的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源泉,也为中国经济尤其是辽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柞蚕生产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泰克多填食对柞蚕的发育经过无影响,其生物效应在于能够提高蛹体重和茧层率。这可能是由于此剂通过某种途径和机制增强了柞蚕肠壁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活性,并对体内一些重要酶系特别是蛋白质合成酶系的活动有进一步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4.
柞蚕是在野外饲养的群集性经济昆虫.传染病年年都有发生.有的年份相当严重。最近几年柞蚕空胴病(俗称稀屎腚)、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核型多角体病(俗称脓病)发病率为上升趋势。2004年春蚕由于天旱,加上防病不利.三种  相似文献   

5.
幼虫消化液酯酶活性与中肠酯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消化液酯酶活性与全茧量、蛹重存在显正相关关系,中肠酯酶活性和茧层率性状呈显正相关关系,卵的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呈高度正相关。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的强弱表现也一致。因此可以认为Fl代消化液酯酶和中肠酯酶活性的提高是茧质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之一。酯酸活性可用来预测F1代的茧质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液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幼虫期,CAT活性随龄递减。同一龄期内,CAT活性在龄初时较低,然后迅速上升,在盛食期前后保持较高水平,将眠时迅速降至该龄最低点,就眠后又上升。化蛹后,CAT活性迅速升高,至蛹中期达峰值,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CAT活性雄性高于雌性。不同品种间CAT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抗病2号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pNPV)后,血液CAT活性先下降,然后迅速上升,3个品种均出现两个活性峰,抗病2号的两个活性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6天,青6号则出现在第4天和第6天,而三里丝出现在第5天和第7天,且抗病2号的活性峰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研究认为,柞蚕血液CAT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抗病性密切相关,其活性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病性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罹微粒子病柞蚕幼虫血淋巴蛋白质量减少,随着龄期的增进,病症加重,蛋白质在质和量上的变化更为明显。4龄期Lp-s6电泳带Rf值,病蚕小于健蚕;病蚕缺少Lp-m9、Lp-f14电泳带;Lp-f16电泳带,病蚕蛋白质量高于健蚕。血淋巴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是微粒子原虫在蚕体内寄生与增殖所致。  相似文献   

8.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叶面肥喷施宝对柞树做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柞树上喷施喷施宝对柞树产叶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对柞蚕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喷施浓度以8000倍液效果最佳,柞树产叶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促进新梢加速生长,叶片数和单片叶重增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在柞蚕3龄起添食咪唑类化合物GD,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8~9d,其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四眠蚕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三眠蚕的产卵量为对照的43.8%,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三眠蚕的后代仍为四眠五龄,对其产量、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combinant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rApNPV) ,研究了无包涵体重组病毒(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柞蚕幼虫体内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 :无包涵体的重组病毒能够在柞蚕幼虫体内正常繁殖并引起继发感染 ,经柞蚕幼虫繁殖的重组病毒粒子能够完成对柞蚕幼虫的再次创伤感染。重组病毒所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经柞蚕幼虫繁殖后仍能在柞蚕幼虫体内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量达到经培养细胞繁殖的重组病毒在柞蚕幼虫体内的表达水平 ,说明在利用杆状病毒批量表达外源蛋白时 ,可采用昆虫幼虫体内繁殖方法繁殖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13.
蚕期药物治疗 使用“保蚕宁2号防治柞蚕空胴病。用“保蚕2号”一包(20克).放入盛有15公斤清水的背负式喷雾器中拌匀,即配成0.13%的“保蚕宁2号”液。在蚕3龄起齐后.喷洒在柞叶面上.使蚕吃4小时以上再移开。也可使用“蚕得乐”溶液喷洒.其对柞蚕吐白水软化病和柞蚕空胴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水解酶复合剂卵面处理,对胚种感染的柞蚕微抱子虫有较强的抑制或破坏作用;应用IBP在3龄期喷洒处理,对柞蚕体内的微孢子虫有较强的抑制或破坏作用。水解酶复合剂和IBP组合应用,可提高产量27%~75%。.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柞蚕雌体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蛹发育的前期卵巢及卵巢管发育较快,卵巢管壁分泌卵泡细胞,将外语系平细胞及滋养细胞包围起来形成卵室和滋养室,中期滋养细胞发达,核分枝,后期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滋养细胞萎缩退化,卵母细胞增大,同时卵泡细胞分泌卵壳物质形成卵壳。蛹发育前期附腺开始形成,中期开始分泌粘液,此时附腺的端部,中部和基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别,后期端部的腺细胞发达并形成皱褶,而中部和基部的腺腔扩大,腺细胞逐渐失去分泌功能,受精囊腺在蛹发育前期逐渐形成,到中后期其端部,中部和基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端部的腺细胞发达,形成大量的皱褶,中部的腺细胞皱褶减少,腺腔扩大,外层肌肉增厚,基部腺细胞不发达,腺腔增大与受精囊相连。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做了分析,发现幼虫腹足趾钩数与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蛹期生命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柞蚕幼虫双足趾钩数目可以作为一项生理(形态)指标,在柞蚕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及杂交组合的选配中用于预测产量及其它生命力性状。  相似文献   

19.
20.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