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灾后重建上下右一层工作模型草图右为背景 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项目的设计工作始于2008年6月,受5.12灾后重建捐助方委托,我们前往震后的孝泉镇进行实地考察.震前镇上的房子高度基本为2~4层,街道大多5~6m宽,街道的格局转折而富有变化,具有历史古镇自然生长的城镇空间特征. 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原教学楼遭地震破坏后已拆除.重建选择了新校址,位于相距不远的一条老街上,校园占地面积1.68hm2,比原校址稍小,但需要容纳更多的学生(约900人).学生人数众多,且很多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孩子,需要提供足够的宿舍和食堂空间供孩子们住校,因此项目的用地条件很不宽裕.  相似文献   

2.
背景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项目的设计工作始于2008年6月,受5.12灾后重建捐助方委托,我们前往震后的孝泉镇进行实地考察。震前镇上的房子高度基本为2~4层,街道大多5~6m宽,街道的格局转折而富有变化,具有历史古镇自然生长的城镇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3.
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灾后重建设计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黎 《城市建筑》2012,(2):87-93
背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民族小学严重损毁,迫待重建。孝泉镇人口约4万,位于德阳市西北部,紧邻绵竹,是受地震破坏严重的地区之一。学校的灾后重建得到包括江苏太仓红十字会、广东四会六祖寺慈善普济  相似文献   

4.
华黎 《城市环境设计》2011,(10):280-291
背景“512”汶川大地震使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民族小学的教学楼损毁.学校迫切需要重建。孝泉是一个拥有4万左右人口的镇,位于德阳西北面.紧邻绵竹,也是受地震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伏龙观震后抢险维修工程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的灾后重建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全国灾后重建工程中最早开工和最早竣工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工程自2008年6月开工,2009年11月竣工,前后历时18个月。整个抢险工程投资655万元。伏龙观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景区的重要最点之一,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000m~2,建筑面积1900m~2,在"5.12"大地震中损毁严重。地震  相似文献   

6.
阐述"5.12"地震后,松潘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的设计理念,强调结合地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进行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本刊编辑部 《城建档案》2011,(5):M0002-M0002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清明节前夕,四川北川举行了汶川地震三周年公祭仪式,人们沉痛悼念地震中的遇难同胞。灾后的四川历经艰苦卓绝的重建,三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震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所5.12汶川地震灾后异地重建学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学校的纪念空间和交流空间的重要性,在满足人们纪念过去的同时,也能通过更多的交流互动来抚平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9.
5.12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很多学校建筑的倒塌和师生的伤亡,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长远进步,总是从反思开始的。日本作为一个对防灾和灾后重建有相当经验的国家, 对其与学校建筑抗震有关的法律、法规、抗震标准和抗震措施等进行研究, 总结其应对地震的经验和特点,可以促进建筑界人士反思,并为完善我国学校建筑标准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很多学校建筑的倒塌和师生的伤亡,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长远进步,总是从反思开始的.日本作为一个对防灾和灾后重建有相当经验的国家,对其与学校建筑抗震有关的法律、法规、抗震标准和抗震措施等进行研究,总结其应对地震的经验和特点,可以促进建筑界人士反思,并为完善我国学校建筑标准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建设系统及地震系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灾害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专家组成员对震害进行了深入认真、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地震周年祭之时对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从选址、流线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充分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需求,是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设立地震遗址公园的地方显得更为必要。在汉旺镇灾后重建中,通过设置缓冲区另建新镇,合理组织转换节点的空间及流线,以及在旅游服务区内部的空间布局,一并实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空间组织和情感引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胡俊  陈鹏 《四川建筑》2009,(Z1):104-106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在聚居点灾后重建规划中,提出组团分散型的布局模式。通过对传统川西林盘的分析,挖掘建筑形态、院落空间和生态环境三个重要元素,试图将这些重要元素引入到聚居点灾后重建规划中,使川西林盘特色得以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陕西略阳造成重大伤亡和巨大损失,略阳县政府结合灾后实际情况制定了略阳县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已由汉中市被府审批通过。 为适应略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略阳县政府组织编制了此次《5.12地震灾后略阳县城及新区恢复重建规划》。在本次规划内容中细化了恢复期的内容,并结合现状和需求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与此同时补充、完善了防灾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5.
钱经纬 《市政技术》2012,30(6):58-60
四川省苍溪县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全县各类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基础设施方面损失尤为惨重。介绍了该县地震灾后给排水工程的重建设计工作,主要包括部分受灾严重路段的给水管道及给水加压泵站、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等。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5月12日至今,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进行3年有余.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要求四川省在2010年9月底实现"3年重建任务2年基本完成"的目标1.实际按重建的进度,重建任务在2年后又调整为"3年重建任务3年完成".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除了针对性地对灾区的重建政策给予了明确,还确定了对口援建的重建方式.作为一种特有的区域宏观调控,这使得汶川县灾后重建过程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诸如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灾后重建过程既是灾害应对中的必备环节,也是国家层面的政治任务,汶川地震后"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灾后重建,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城市建设角度都是非常成功的,然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在一定层面上成功的背后突显出"文化堕距"(culture lag)现象。本文针对灾后重建中灾民心理空间重构过程以及生活惯性重构过程进行研究,两个重构过程即为所存在"文化堕距"现象的弥合过程,以笔者在汶川地震灾区,包括新北川县城、都江堰市等地进行的实地调研所获取的一手信息为论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发扬"地震无情,建院有爱"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有关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之中,力求用最优秀的建筑作品来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在即将迎来建国、建院60周年之际,2009年3月25日下午3时在BIAD召开了"四川省北川中学重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现象学思考出发,理性客观地还原"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本质原因.以批判性地立于建筑师、规划师专业之外的思考角度.从更大范畴系统性地去看待现象之后的深层次因素.目的期望于警醒有志者同仁,呼唤重建职业道德"底线,标准,树立中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周俊 《时代建筑》2011,(6):28-33
5.12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市将农村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紧密结合,在土地整理、农田规模化、农民非农化转变的新形势下,对农村重建规划思路和重建工作的核心进行了研究分析。文章在探讨了灾后农房重建与以往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区别和重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后,结合都江堰的实际提出了未来农村规划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