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简称BOB)将史无前例地全部采用高清电视设备进行电视转播,对所有赛事全程进行高清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向全球各国电视台发送百分之百的高清电视转播信号。辽宁电视合作为BOB奥运会高清电视转播团队的主要成员,正在积极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准备工作之中,集中全台的一切资源备战“奥运高清电视转播战役”。  相似文献   

2.
《世界广播电视》2008,(10):72-74
“高清奥运”的背后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现代奥运吏上第一次全部选用高清设备进行电视转播?按照Panasonic与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签署的电视设备全面采用协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采用P2HD高清半导体存储卡系到广播电视转播设备,并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以及全部奥运体育场馆进行全程高清节目的采集、制作和转播,以便向全球各国电视台发送真正的高清电视转播信号。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视技术》2006,(12):147-147
2006年10月底,松下公司中标黑龙江电视台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现场转播系统项目中的高清ENG项目。本次黑龙江电视台采购了松下电器10余台AJ-HDX900高清摄像机和AJ-HDC1700高清录像机,同时在高清转播车上还采用了30余台BT-LH1700W17英寸和BT-LH900W8.4英寸液晶监视器。  相似文献   

4.
许盈  任健男  哈宏疆 《电视技术》2007,31(9):41-42,44
"迎接奥运会中国准备好了,北京准备好了,中央电视台也准备好了!"在BIRTV2007主题报告会上,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如是说.据本刊记者了解,北京奥运会包括高清制作在内的转播准备工作已就绪,从高清节目制作团队到高清转播设备都已全面到位.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视技术》2007,(9):49-50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Panasonic以“高清旗帜、激情奥运”为主题参展BIRTV2007,全面展出用于奥运会转播的广播电视设备,参展空间达到735平方米。展台上,观众可以现场体验松下的P2HD产品以及编辑转播系统等设备。新推出的广播电视新产品AJ-HPX3000 MC P2HD全带宽高清摄录一体机、AGHPX500MCP2HD高清摄像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转播中采用的高清制作技术和传输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高清电视制作和运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在伦敦搭建了两个前方高清演播室.同时使用新台址的3个高清演播室,在CCTV1、5、7进行了全天24小时的立体声播出.CCTV高清和CCTV一套高清进行了环绕声播出,环绕声赛事转播总时长达到400余小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全球微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基础学科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们当代先进的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许多先进的电视制作、传播的概念和设想.正逐渐变为现实和变得越来越成熟。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发展正是如此。近几年来,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稳定的高清制作、传输设备已投入市场,这为我们电视制作部门提供了制作高清电视节目的技术平台,同时这也使高清电视在中国推向市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引言 早在十年前,“视频会议”开始成为当时的新名词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十年的变迁之中.技术的推陈出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行业性发展需求的不断演变,视频会议行业完威了从沉默到爆发的逆转,而这种爆发始于2006年的“高清“。经过一年的发展,“高清”带给视频会议的是质的飞跃,用户体验的飞跃,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高清视频会议的体验即完全颠覆传统的标清会议模式.高清产品开始成为了主流厂商产品的走势。但随着对高清技术的挖掘、IP网络应用的推广和用户体验层次的精细化发展趋势.“高清”同样需要向更高层次进化。  相似文献   

10.
高清晰度摄录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标清设备的更新受到制约.电视制作系统对高清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设计系统不仅考虑单纯的高清格式.同时还要考虑标清系统兼容的图像质量问题.人们一方面关注高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重视低成本的高清制作手段,行业内呈现出多层面的需求。在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我们高兴地看到高清制作设备成为新的主流.从制作流程的每个环节、设备的适用范围、制作和监看手段以及与标清兼容等多方面.处处体现了高清技术的不断成熟.为高清节目制作的普及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为多种形式开展高清节目制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高清是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美国90%的电视台开始制作高清节目,55%的播出节目是高清的:日本在2006年开始全面高清播出,主要应用于新闻和体育转播等;中国的高清节目制作量每年几乎都要翻番.CCTV更是高举高清的大旗,在新台址项目中将全面采用高清化运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采用高清转播,使得全国电视观众真正体验了高清带来的视听冲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许多先进的电视制作、传播概念与拍摄理念也正逐渐变成现实并日趋成熟。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大批先进、稳定的高清制作与传输设备投入了国内市场,为现今的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而本人作为中视传媒前期摄制组的一员,有幸较早地使用了SONY高清摄像机。在这里把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一点粗浅经验和大家做一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高清时代到来 时至今日,我国广播电视经过数字化技术革命之后,高清电视持续升温,高清产业将实现跨越性发展——政策东风保驾护航.产业链逐步成熟.高清节目源逐渐增多,三网融合进一步推进,用户高清需求不断增长等诸多因素将使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高清数字电视时代.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视技术》2008,(8):149-149
近期,世界瞩目的为庆祝纳尔逊·曼德拉90岁寿辰而举办的“46664”音乐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该活动的现场直播主要采用了汤姆逊草谷高清制作设备。仅在英国,就有约400万观众观看了该活动的高清直播。  相似文献   

15.
Rocky 《新潮电子》2007,(3):202-207
还记得幼时第一次看到电视的震撼.虽然那只是一台8英寸的黑白小电视机,但是屏幕里那鲜活的影像,喇叭发出“悦耳”的声音,都会在很多人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几年之后,彩色电视的出现,让画面充满颜色,更是让很。多人排队购买.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但是,由于电视本身技术不像电影胶片那么清晰.所以在反映一些细节画面质量上就显得模模糊糊随着高清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电视和电影画面的质量更模模糊糊随着高清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电视和电影画面的质量更加接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清可算是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是电视发展史上比较革命性的变革.在现在人们在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品位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它的出现肯定是非常受欢迎的“高清世界”已近在眼前,处处可见,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象征人们在追求画质高清晰的同时,也是在追求生活的“高清晰”成熟时尚、具备格调的高清生活,更是人人都想拥有  相似文献   

16.
高清·进化     
从CCTV在1999年国庆阅兵典礼上采用高清设备进行了高清试验拍摄开始.高清这一次词汇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直至2004年Sony发布HDR-FXIE开始.高清在用户基数最大的行业应用中得以发展,这一发展历程见证了高清技术的发展进化。  相似文献   

17.
厦门广电集团6信道高清转播车改造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厦门广电集团6信道高清转播车改造背景,从实用性、经济性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详细的车体改造方案、系统方案和视音频方案等.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0周年国庆,中央电视台高清晰度电视试验转播成功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超出1000扫描线的高清晰画面和立体声音质效果为电视观众创造了更加动人的屏幕空间.高清晰度电视技术使得摄像机、磁带等具有电视媒介特征的设备.扩展到电影制作领域,电视与电影开始了行业间的合作。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电视技术人员与编导人员一起.总结拍摄经验.研究规律和特点.对高清制作设备的格式和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32(3):141-141
日本电信公司(Japan Telecom)是Softbank Corp.公司的子公司,它将为全世界的电视广播机构提供未经压缩的高清(HD)传输服务。Japan Telecom公司相信,其传输服务在世界杯足球锦标赛期间(2006年在德举办)将更有价值,因为届时许多主要广播机构将利用高清转播比赛。Japan Telecom公司总经理Akio Ihara说,“随着欧洲高清电视市场的出现,预计对很高速内容传输服务的需求将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第十四届全运会总台IBC转播视频系统的设计,对系统配置、超高清IP流转换为高清IP流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着重分析了本次转播中高清IP流制作与4K IP制作以及基带高清制作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