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节点身份标识(ID)的口令进化的Ad hoc网络会话密钥方案,该方案包括系统初始化、基于ID的口令进化算法、节点身份认证算法和节点会话密钥算法4部分.方案中采用基于通信节点ID的口令作为节点身份认证和节点会话密钥的主要参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和交互次数,并采用了口令进化算法,使得相同节点每次通信的口令不同.而不同的口令和不同的随机数,又使得相同节点每次通信的密钥对不同,会话密钥也不同,既提高了口令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个密钥方案的安全性.该方案的密钥不依赖任何控制节点,非常适合Ad hoc移动网络.该方案可以抵抗针对口令的字典攻击和各种密钥算法攻击,具有与RSA等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口令认证的四方密钥交换协议给不同域中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通信方式。在四方协议中,不同域中的两个用户能够在口令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彼此域中服务器的通信建立一个会话密钥。针对这种通信需求,文章提出了一个在标准模型下被证明前向安全的基于口令认证的四方密钥交换协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通过一个保存了客户的口令或是关于口令的验证值的可信第三方服务器,实现了两个需要相互通信的客户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但由于口令的低熵性,使得现有的很多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容易遭受字典攻击。在现有协议的基础上,利用对称加密算法和Diffie-Hellman两方密钥交换方法,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能抵御各种现有的攻击,并提供完美的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组密钥交换协议中存在的计算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il配对的口令认证组密钥交换协议.将三叉逻辑密钥树结构与Weil配对相结合,使用简单的点乘运算和双线性配对运算来替代复杂的求幂运算,经过3轮通信来完成组密钥的建立和认证过程,实现安全的密钥交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逻辑密钥树的高度和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在安全性方面,能够抵抗在线和离线字典攻击等一系列干扰,具有向前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对两个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ung等和Kim等分别指出了简单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S-3PAKE)协议的安全性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协议。文章对Chung等和Kim等改进的两个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指出这两个协议仍旧是不安全的,均难以抵抗不可察觉在线字典攻击。  相似文献   

6.
SIP协议是应用层控制协议,为了提高SIP协议的安全性,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结合用户身份、用户口令及单向陷门函数F(),提出了一种基于ECDLP的SIP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协议过程主要由初始化、注册、登录认证、口令修改4部分组成。安全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提供了安全会话密钥,能抵抗口令猜测攻击、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冒充攻击、Denning Sacco攻击等。与相关协议比较,文章所提出的基于ECDLP的SIP认证密钥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协议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标准模型下可证安全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利用无证书密钥封装机制来传递口令等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基于DDH(decision Diffie-Hellman)假设,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新协议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该协议是前向安全的,可实现用户间的双向认证,能够有效地抵抗多种攻击。  相似文献   

8.
在无线系统中,用户和服务器需要进行彼此认证并建立一个共享会话密钥。该密钥为用户和服务器后面的会话提供安全保证。Aydos提出了一种建立在ECC上的相互认证和密钥建立协议,并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应用。通过对Aydos协议的研究发现该协议并不能满足前向保密性、中间人攻击以及假冒攻击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服务器泄漏攻击,给出了抵抗这种攻击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口令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该方案中,用户记住自己的口令,而服务器仅仅存储与口令对应的验证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服务器泄漏攻击、字典攻击和Denning-Sacco攻击等,并且具有前向安全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允许参与者通过一个低熵的共享口令在不安全的网络上进行相互认证并建立安全的会话密钥。文章在非对称“PKI模型”下基于卡梅隆函数提出了一个两方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并且在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用户和服务器利用卡梅隆函数计算出一个双方共享的秘密值来加强认证,通过两轮交互实现了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与同类的协议相比,本文中的协议在增加少量计算量的条件下减少了通信轮数,因此特别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移动用户和移动卫星通信网络控制中心之间的会话密钥协商问题,对最近提出的一个通用可组合安全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该协议的安全证明存在问题,该协议不是通用可组合安全和前向安全的,攻击者可以对协议进行数据同步攻击和密钥泄露伪装攻击.最后给出了改进方案以克服存在的安全缺陷,改进后的协议是通用可组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给出了一种有效攻击,指出其无会话密钥托管的协议存在安全缺陷.当密钥生成器(PKG)被恶意控制时,协商的会话密钥仍能被计算出来.为了抵抗这种攻击,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改进的协议在标准模型下是可证明安全的,具有无会话密钥托管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Cryptanalysis of Li et al.'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shows that it is vulnerable to masquerade attack, session key disclosure attack and forge smart card attack. To overcome these security flaws, an improved protocol is presented. This protocol proves secure against some possible attacks. Besides, the improved scheme maintains the features of identity anonymity, concise registration, simple operation,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跨信任域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都对系统参数做了限制假设,这种假设无法满足实际网络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跨自治域密钥协商方案,在该方案中各个PKG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公开参数以及各自不同的PKG主密钥。在eCK模型下给出了该密钥协商方案的形式化证明,表明该方案在满足基本安全属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弱的完美前向安全性、PKG前向安全性、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以及抗临时密钥泄露攻击等属性。与几种典型的基于身份的跨域认证密钥协商方案性能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案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路由安全是Ad Hoc网络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MAODV协议面临的安全威胁,并给出一种安全改进方案。利用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节点可以非交互的共享一对称密钥,邻居节点使用该密钥进行预认证生成会话密钥。路由发现过程中采用对称密钥算法进行逐跳加密和认证,可以阻止非法节点参与路由过程。通过NS-2进行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给出的安全改进方案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安全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一直是著名难题,很多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设计完成后都被发现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文章首先对Lim等在2008年给出的一个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对该协议给出了会话状态暴露攻击和临时密钥泄露攻击。最后对Lim协议给出了可以抵抗这两种攻击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无线认证协议用于无线环境中各参与方之间相互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防止假冒攻击.如果无线认证协议出现安全漏洞,整个会话就没有安全性可言,还会影响随后会话的安全性.针对无线认证协议Server-specific MAKEP存在的认证性缺陷,给出了对协议的一种改进.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erver-specific MAKEP协议满足认证性和保密性.此外,把存储空间的占用从移动装置转移到了固定装置,减少了移动装置存储空间的占有率,从而提高了移动装置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Hsueh和Chen的基于最大纠缠态两方量子密钥协商协议存在安全漏洞,即发送方可单方控制共享密钥的问题,通过增加接收方的幺正操作给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利用幺正操作来代替对发送方的安全检测,这从根本上满足了量子密钥协商中各参与者都贡献于共享密钥的生成和分配这一基本要求,从而使其抗发送方攻击的安全性依赖于基本物理原理而非检测光子技术.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抵抗外部攻击和参与者攻击.与另一改进方案相比,该方案以更小的代价解决了原协议的漏洞,提高了协议效率.  相似文献   

19.
EPC Class-1 Generation-2 Version-2(Gen2v2)标准不仅继承了原有标准的通信距离长和读取率高的优点,而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安全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目前,Gen2v2标准安全架构下的安全认证协议设计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在分析现有符合Gen2v2标准的安全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合Gen2v2标准的高效隐私保护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数据机密性、标签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而且能够抵御假冒攻击、位置追踪攻击、嗅探攻击、重放攻击和去同步攻击。与现有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较小的通信和时间开销,更加适合大规模的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