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联网天地》2013,(11):93-94
最新一项调查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网络欺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约有64%的穗港澳受访青少年表示在过去1年曾受到网络欺凌,情况比3年前的调查严重。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也随之迅速蔓延,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表现形式,指出了目前我国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电脑时空》2013,(3):13-13
“网络欺凌”是悯络时代的新现象,指人们利用互联刚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这一现象在青少年及未成年中亦多订发生,且危害性较大。随符社交网站的盛行,“网上欺凌”开始演变成全球的浪潮,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对于青少年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杨秋红 《网友世界》2014,(14):204-205
本文从传统欺凌行为案例入手,认为网络欺凌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更大,在界定欺凌行为、网络欺凌的同时,讨论了网络欺凌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只要措施得当,上网会变得更加文明和愉快。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区别于传统赌博的网络赌博犯罪形式在我国逐渐兴起,这种新型犯罪呈现出有组织性、虚拟性及隐蔽性等特点。本文立足如何加强该新型犯罪的刑法规制,在对网络赌博犯罪之定性、本罪构成及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从增设“网络赌博罪”、单位犯罪主体及网络赌博犯罪认定及量刑标准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时代为猥亵犯罪行为搭建了新的犯罪平台,倒逼传统刑法体系更新迭代。在骆某猥亵儿童案中,传统的刑法概念无法完全涵摄新型犯罪行为,以致无法在刑事层面对其予以合理规制。暴露出传统刑法的滞后性与信息时代之间具有不可忽视的张力,在网络猥亵儿童犯罪中,主要包括猥亵行为类型不够全面、“公共场所”的内涵模糊、“聚众实施”情节无明确判断标准等问题,对二者之间张力,需要从细化行为类型、扩充概念外延、明确判断标准等方面予以消解,以展现刑法推陈出新的包容姿态。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系统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中,网络礼仪与信息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它是塑造青少年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节课采用演讲式教学,让学生畅谈对"网络欺凌"的认识,树立合法、合理的网络言论观念,这对其健康成长和净化网络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窃取网络虚拟财产以何罪定性在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而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犯罪频发,犯罪行为呈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征,犯罪主体逐渐年轻化和集团化,需要更明确的刑法规制来打击相关犯罪.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通过扩大解释更是能够成为盗窃罪的客体,并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以盗窃罪定性具有合理性.要建立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配...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当前,青少年需要参与线上课堂完成学业任务,接触网络的机会和使用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加,这导致他们实施网络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变大。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社会控制理论、紧张理论和差别接触理论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后疫情时代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犯罪论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可以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社会危害性,应该适用《刑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1.
浅析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危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探究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寻求对策预防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网络犯罪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理论上提出的概念,或者说是依据犯罪学研究的特点进行归类划分的犯罪类型,而非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法定犯罪类型。正因如此,刑法理论界对什么是网络犯罪众说纷纭。如有的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或利用计算机为工具而实施的危害社会并应处以刑罚的行为;有的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以接入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及其存储、传输的信息为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存在与发展为共同犯罪提供了新的温床,网络共同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网络上的共同犯罪,或者说,网络犯罪的共同形态,是对传统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理论的一个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行为主要指以互联网为基体的信息传播行为,它是网络行为的一个子类。我们把对网络行为的规范和制约称为网络规制(Internet Governance)。网络规制是自互联网诞生起便出现的一个新兴法学研究门派。如果把网络法  相似文献   

15.
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活动的主要特征、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为青少年创建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的对策和建议,4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孟曌  田生伟  禹龙  王瑞锦 《计算机应用》2019,39(8):2450-2455
为提高对文本语境深层次信息的利用效率,提出了联合分层注意力网络(HAN)和独立循环神经网络(IndRNN)的地域欺凌文本识别模型——HACBI。首先,将手工标注的地域欺凌文本通过词嵌入技术映射到低维向量空间中;其次,借助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提取地域欺凌文本的局部及全局语义特征,并进一步利用HAN捕获文本的内部结构信息;最后,为避免文本层次结构信息丢失和解决梯度消失等问题,引入IndRNN以增强模型的描述能力,并实现信息流的整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率(Acc)、精确率(P)、召回率(R)、F1和AUC值分别为99.57%、98.54%、99.02%、98.78%和99.35%,相比支持向量机(SVM)、CNN等文本分类模型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许多举世震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背后,都能看到网络暴力文化的影子。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暴力,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银商"是伴随着网络空间社会化和虚拟财产价值化而产生的,突破了以往以现实商品为交易对象的限制。由于立法的的严重滞后,使得在规制网络"银商"方面出现了立法空白,这样网络"银商"便游离于了法律规制和工商监督之外,成为了"灰色银商"。"灰色银商"的完全地下性,使得不仅其自身易伴随违法犯罪行为,还可能衍生出其他很多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到了对"灰色银商"进行法律规制的刻不容缓时刻。  相似文献   

20.
何波 《互联网天地》2020,(10):50-54
一、引言有谣言就会有辟谣行为,但当网络谣言被证实是真实信息后,辟谣行为就变成了虚假辟谣。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这些行为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我国法律所规制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讨论网络谣言和虚假辟谣行为时不仅需要从正面去分析其行为模式和法律规制,更值得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构成要件,进行逆向思考,本文试图从网络谣言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网络谣言规制的必要性和责任边界,梳理当前我国对于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虚假辟谣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以期对上述问题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