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铁12号线苏州桥站—人民大学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4号线人民大学站,新建盾构区间隧道与既有车站最近距离为2.86 m,且盾构施工时会切削废弃钢筋混凝土桩基,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在北京地区内实属罕见。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既有车站变形进行分析并确定既有车站各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变形预警值、报警值。以下穿区间前50 m作为试验段,从而确定合理的盾构参数。通过附加先行刀的方式实现了对盾构机刀盘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盾构机切削钢筋的效率,确保了盾构施工工期的按时完成。同时采用同步注浆与穿越后补注浆措施最终保证了轨道结构变形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代翼飞  孙磊  张伟 《土工基础》2012,26(2):13-15
通过对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盾构隧道下穿2号线既有隧道工程实例的分析,结合类似地层工程经验提出了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工程措施,并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了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与盾构机顶推力、土层加固、盾构机掘进位置的关系,验证了工程措施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同步注浆来控制地层沉降,以北京地铁12号线下穿10号线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近距离条件下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研究基于注浆材料固结变形特性,提出了同步注浆控制下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变形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对下穿既有隧道工程进行模拟,分析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仅采用同步注浆控制措施,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4.08 mm,大于变形控制值,无法保障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基于变形预测,提出现场土体加固、设置隔离环等控制措施,减小既有隧道变形。  相似文献   

4.
基于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已有技术和设计理念,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下穿深圳地铁4号线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在下穿此类地层中的一些技术和盾构机相应参数问题,也结合作者的设计体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李莹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5):128-130
以深圳地铁12号线盾构下穿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变形。较坚硬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地表沉降值不超过1 mm。既有隧道削弱了掘进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导致地表沉降曲线在既有隧道位置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6.
以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那洪立交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铁路隧道为工程实例,总结盾构下穿铁路隧道的关键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重难点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运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施工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穿越条件,采用调整注浆压力控制了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管片变形均小于允许值,保证了下穿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铁数量及规模得到空前发展。文章主要针对新建盾构隧道斜交下穿既有市政框架隧道,以杭州地铁五号线浙三区间斜交下穿紫金港路隧道工程为依托,研究双线盾构斜交下穿时,上方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扭转与盾构所在的位置及注浆压力的关系,找出下穿不同阶段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变化对于上部隧道沉降及变形影响的规律,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市政技术》2017,(3):64-67
北京地铁某区间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工程,在开工前期,运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施工可能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并评估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性,提出了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施工期间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进行了现场监测,结合数值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情况,并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差异,验证了模拟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直径15 m级泥水盾构穿越轨道交通运营地铁施工,针对上海地区软土地层土体力学性质较差、地层成拱能力较低的特点,研究大直径盾构下穿运营地铁变形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具体的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在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从盾构正面泥水平衡压力、泥水质量、推进速度、管片拼装、同步注浆和盾构姿态控制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大直径盾构下穿运营地铁变形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丁传松  杨兴富 《施工技术》2012,41(1):84-86,91
以西藏南路隧道下穿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运营隧道的变形情况。根据实测数据对新建隧道下穿运营隧道时运营隧道的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运营隧道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总结,给出了其中的变形规律。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对运营隧道影响明显,隧道变形与盾构类型、地质条件、注浆施工控制及线路姿态调整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新建北京地铁1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运营的地铁15号线区间竖向净距仅1.9 m,施工中采取了加强地面监测、划分区段、及时补浆和封堵洞门、使用改进型管片、设聚氨酯隔离环等优化措施。监测结果表明,盾构机穿越时上方隧道沉降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新建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下穿既有车站时所用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相关的技术要点,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工程所用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其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至那洪立交站区间下穿南环槎路隧道为例,面临南环槎路隧道下沉、变形导致原有隧道结构开裂等风险,通过对既有线路隧道实时监测,严控施工技术参数,构建了基于监测数据的盾构掘进参数体系控制方法,成功确保既有运营铁路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z1):375-381,403
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海亮广场人行过街通道是全国首个盾构下穿矩形顶管隧道的工程案例,没有相关工程经验可以借鉴,下穿引起的矩形顶管隧道纵向变形等理论问题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以该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引起的矩形顶管隧道纵向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成果: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矩形顶管隧道结构沉降,单一隧道穿越后,用Peck公式拟合得到的沉降槽曲线符合高斯分布,两条隧道穿越后,用双Peck公式拟合得到的沉降槽曲线接近"W"型;矩形顶管隧道结构最大沉降值为17.02 mm,最大沉降点的位置位于盾构隧道正上方;对矩形顶管隧道管节错台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盾构下穿位置,距离盾构隧道越近,错台量越大;管节张开主要发生于沉降槽曲线的反弯点与最大沉降点,在"W"型沉降槽曲线中存在多处张开量较大的情况,因此,在新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准确确定既有结构沉降槽曲线的反弯点和极值点,并进行及时加固处理,确保既有矩形顶管隧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详细梳理和总结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六种情况,并将目前的相关研究归纳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地表和结构物沉降问题、主动加固方案效果评价、微扰动盾构掘进参数优化.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对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铁路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双线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上海外高桥电厂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两条取水隧道是二期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设计上取水隧道之间距离较小,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同步监测。文中详细介绍了监测方案的实施过程,分析了隧道内力、隧道断面收敛变形、接触压力等随工程施工的变化规律,保证了取水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地铁工程为背景,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引起的地表变形。基于地层沉降经验公式——Peck公式的预测结果,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地表沉降监测断面的累计沉降曲线,与Peck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沉降槽曲线变化规律相同,符合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即微小沉降阶段、急剧沉降阶段、缓慢沉降阶段、沉降稳定阶段。可以通过该理论预测更好地控制隧道沉降和收敛变形,保持均衡、连续的盾构推进,减少因盾构停顿造成的地面、隧道沉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地铁隧道之间相互穿越不可避免,既有地铁结构随着新线施工的附加变形发展规律成为目前地下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北京某浅埋暗挖法隧道斜交下穿既有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监测,分析了斜交下穿施工各阶段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规律,提出既有盾构隧道沉降理论公式,并且基于提出的理论公式及沉降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