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8年1~7月,国产汽车产销593.21万辆和584.90万辆,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突破900万。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收入也达到了6700亿元,大幅超过2006年。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汽车类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但是从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表现来看,我国零部件配套水平依然薄弱,随着市场的扩大,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之争、品牌之争、服务之争、价格之争愈演愈烈,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制造工艺无疑成了制造企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汽车制造的质量取决于制造装备水平,一个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制造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正是近年来大量采用先进数控设备,才使得我国汽车制造装备整体进入柔性化时代,进而支撑着我国汽车工业不断的发展。汽车制造装备分为整车制造装备和零部件制造装备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销440万辆,2013年销量预计达到2000万辆,黄金十年,中国汽车工业阔步向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这十年的发展更令人称赞,一些明星企业十年有十倍的发展。从量上看,我们还没有跨入世界500强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狭缝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期待。协同,这是因为渐强的中国汽车工业期待与之并肩的零部件尤其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工业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惊人的发展,年产量不断刷新历史最好记录,从2000年的207万辆起,在2002年突破300万辆后,一年攀上一个新台阶,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570万辆,一举进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伴随中国汽车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值也与之呈现出同样可喜的增长。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一个辐射型的产业,汽车生产总是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所以在汽车行业中,整车与零部件的采供关系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可以说,是整车产量的增长拉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增长,另一方面,汽车零件的发展又为整车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5月召开的“2005中国汽车零部件跨国采购与贸易合作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先生对我国近几年汽车整车的发展情况及趋势作了客观地分析,同时做出大胆而振奋人心的预测:今年我国整车销量会保持15%~18%的增长速度。据张理事长分析,今年我国整车出口有望超过30万辆;国内由于整车降价态势趋于稳定,人们持币待购心理有所解除,所以国内整车销售量有望达到570万辆。张理事长从以下几点具体谈了他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广大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能够准确地把握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制定长远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现代零部件》杂志社、《机械工人》杂志社共同利用装备制造商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在CIMT2007期间相聚北京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20余家,员工20000多人,目前拥有4个整车生产基地(皮卡、SUV、轿车、MPV),2007年产能达到40万辆。具备发动机、前后桥、空调、线束等核心零部件自主开发及配套能力。目前,长城已经成为国内皮卡和经济型SUV行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2100万辆,继续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作为世界汽车产业强国,我国汽车制造装备市场巨大,各汽车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改进制造装备,提升制造技术。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现代零部件》2007,(4):16-17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 演讲方向: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10年国内国际汽车发展走势,并将从中国汽车市场的宏观规划及愿景出发,给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和汽车装备厂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点,面对政府政策的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争先规划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目前进入产业化攻坚阶段。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不足1万辆,2012年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万辆达到12 552辆,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3万余辆。显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未进入市场形成产业化格局,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催生新的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但是新能源汽车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始终就没有摆脱过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困境。虽说新能源汽车的困境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技术能力、配套设施、产业化水平这几个方面的不足,但要真正有所改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本刊特此邀请汽车行业的专家来谈谈新能源汽车的困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具技术》2007,41(10):124-124
中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令全球瞩目。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200万辆,到2015年将可望超过16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高速成长的整车市场,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具技术》2006,40(6):6-6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通过合资、合作,整车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零部件生产落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化水平较低,自主开发系统集成能力薄弱,跟不上整车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13.
雷朝晖 《现代零部件》2005,(7):28-28,30,32,3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50年,在2002年才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不仅国际汽车大集团接踵而至,民族汽车工业更是不甘人后,奋起直追,全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感受到汽车业春天的到来。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大汽车集团的到来也招至一大批国际知名零部件制造商的跟进,这又使国内的零部  相似文献   

14.
经过10余年的研究开发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和创新制造;市场分析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超过1000万台,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随着国家政策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要求更高,指导和推进企业研发出更加安全的电池系统以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同时军民一体化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有多家企业正在承接混合动力特种车辆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为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三大转变。首先,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从能力建设阶段向品牌建设阶段转变。目前我国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已达到600万辆, 摩托车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辆,零部件销售收入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我国目前还有230万辆的农用车,这种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国内市场的汽车需求。因此,对于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品牌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次,从消化引进技术向自主研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以数百万辆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年产近2000万辆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的汽车制造大国,汽车行业早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约70%~80%的零部件需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发动机、变速器、中桥及后桥等重要零部件都需要经过热处理,以保证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化、低噪声、长寿命要求,已  相似文献   

17.
《汽车零部件》2012,(11):41-43
2012年11月19日,"201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论坛"缓缓落下帷幕,会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安排了参会企业及行业领导参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如下简称神龙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如下简称东风乘用车)等当地整车企业,以及武汉市汉阳区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通过本次参观,参会企业及行业领导深入了解了武汉市汉南区当地的投资环境与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设备工程》2008,(4):55-55
2008年3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选择确定了一批整车(机)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相似文献   

19.
《机械工程师》2005,(12):8-10
11月2日,在200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年会上,成立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顾问委员会.科技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及汽车、机床界的领导、专家们会聚一堂,就未来中国汽车装备业的发展献言建策.大家一致的呼声是:未来15年中国的汽车产量预计要从现在的500万辆上升到1000万辆,这是中国机床企业为汽车业提供装备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再不抓住,将永远与这个行业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重型载货汽车需求的急剧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车的竞争。柔性化生产和精益化制造成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追求的理念,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生产制造系统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迫切期望。我公司基于柔性制造技术理念,广泛应用集成加工和复合加工技术,自主开发了重型载货汽车转向节加工流程和制造工艺,结合当今成熟的"CNC"机床、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开发并实现了重型载货汽车转向节全自动加工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