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5-(吡啶-4-基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_2L)和3-(2,4-羧基苯基)-2,6-二羧基吡啶(H_4 dpdp)为桥连配体,分别与Ni(NO_3)_2·5H_2O反应得到2种浅绿色块状晶体:[Ni(L)(H_2O)_5]·2H_2O·DMF(配合物1)和[Ni(Hdpcp)(H_2O)_2]·H_2O(配合物2).5-(2,4-羧基苯基)-2-羧基吡啶(H_3 dpcp)由3-(2,4-羧基苯基)-2,6-二羧基吡啶(H_4 dpdp)原位脱羧生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2个配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0.690 4(14)nm,b=2.774 0(5)nm,c=1.326 5(4)nm,β=108.82(3)°,Z=4;配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Ccca空间群,a=1.684 2(3)nm,b=2.218 6(4)nm,c=1.452 1(3)nm,Z=8.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两种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u(L1)_2·H_2O]·3H_2O}_n(1)和[Co(L2)·2H_2O]_n(2)(L1为5-甲基吡唑-3-甲酸离子,L2为3,5-吡啶二羧酸离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变温磁化率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物1和2分别表现出零维和二维网状结构,并且二者都通过丰富的氢键作用力进一步组装成为迷人的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相邻的两个Cu(Ⅱ)或Co(Ⅱ)之间均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合成两个新颖的三维异金属配位聚合物{NaNd(C_2O_4)_2[HN(CH_3)_2](H_2O)_2·H_2O}_n(1)和{Na_2Pr(C_2O_4)_2(μ_3-OH)[HN(CH_3)_2]H_2O}_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可得: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单斜晶系,结晶在P2_1/n空间群,配合物1:a=0. 969 9(6) nm,b=1. 184 9(8) nm,c=1. 236 9(8) nm,β=99. 236(6)°,Z=4;配合物2:a=0. 973 0(4) nm,b=1. 198 0(5) nm,c=1. 242 2(5) nm,β=99. 487(4)°,Z=4.配位聚合物1和2通过C_2O_4~(2-)以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并通过C_2O_4~(2-)进一步构建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应用一步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种吗啉为抗衡阳离子的硅钨酸盐化合物[H_2N(CH_2CH_2)_2O]_4[SiW_(12)O_(40)]·4H_2O,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对晶体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27 3(3)nm,b=4.402 8(14)nm,c=1.230 0(4)nm,β=112.943(9)°,V=5.211(3)nm3,Z=4.电化学实验证明,该硅钨酸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对N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2个新型配合物:[Er_4(HL)_4(L)_4·(H_2O)_(20)](配合物1)和[Eu_2(HL)_2(L)_2·(H_2O)_(10)](配合物2),[H_2L=4′-(5-四氮唑基)-联苯4-甲酸].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a=1.204 6(2)nm,b=1.611 3(3)nm,c=1.713 7(3)nm,α=83.48(3)°,β=70.39(3)°,γ=68.57(3)°,Z=1;配合物2:a=0.80900(16)nm,b=1.1810(2)nm,c=1.727 0(3)nm,α=105.23(3)°,β=96.69(3)°,γ=107.92(3)°,Z=1.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零维结构,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柔性多齿L-谷氨酸为配体,合成配合物{[Gd_4(L-HGlu)_4(H_2O)_(16)](ClO_4)_8·5H_2O}_n(L-HGlu为L-谷氨酸负一价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是以谷氨酸配体连接双核Gd单元构筑的二维阳离子层状结构的稀土配位聚合物,高氯酸根和水分子填充在二维层间.变温磁化率测试发现配合物中Gd-Gd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单核钴配合物[Co(H2L)(phen)2(H2O)]·4H2O(H2L2-=邻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结构和组成表征.单晶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中Co2+是六配位,与2个phen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  相似文献   

8.
以2,3-吡啶二羧酸为配体,镍离子作为金属中心,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配位聚合物:(C_7H_9NNiO_7)_n.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14)空间群,晶胞参数a=0.642 42(3)nm,b=2.166 01(11)nm,c=0.738 68(4)nm,α=90°,β=113.126(1)°,γ=90°,Z=4.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分别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XRD粉末衍射对其结晶度进行分析;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其热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其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4-甲基吡啶和4-醛基苯甲酸制备4-[2-(4-吡啶)乙烯基]苯甲酸(HPC)配体,再以此为配体合成一例新型的异金属配位聚合物:[SrCu2I2(HPC)2]n·n DMF(DMF=N,N-二甲基甲酰胺)(1).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 995 6(11) nm,b=0. 731 6(4) nm,c=2. 350 8(13) nm,α=90. 00°,β=107. 522(7)°,γ=90. 00°,Z=4.配合物1是由Cu2I2无机链与Sr(HPC)2链组装而成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研究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现配合物1在450 nm处有较强的蓝色荧光,源于I→Cu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0.
以Na_2WO_4·2H_2O、NH_4VO_3和4,4'-联吡啶(4,4'-bpy)为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合成多酸化合物(C_(10)H_(10)N_2)_2VW_(12)O_40·H_2O.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是由Keggin结构阴离子[VW_(12)O_40]_4-配合片段质子化的4,4'-bpy构成,二维层通过N—H…O、C—H…O、O—H…O氢键进一步桥连,形成无限延伸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H_2N(CH_2CH_2)_2O]_2[Ni Mo6O_(24)H6(Na O_2)_2]·_2H_2O,对晶体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测试和解析;应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热重对晶体进行了性质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c空间群,a=0.69799(5)nm,b=1.42_210(9)nm,c=1.563_27(10)nm,α=90°,β=98.4140(10)°,γ=90°,V=1.535(18)nm~3,Z=2,R1=0.0396,wR_2=0.091.在该晶体结构中,带相反电荷的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簇、抗衡阳离子Na+和吗啉阳离子以静电引力结合,并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12.
应用常温水溶液方法,合成了1个吗啉分子为抗衡阳离子的多酸化合物[H2N(CH2CH2)2O]3[Cr(OH)6Mo6O18]·6H2O,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3 85(6)nm,b=1.370 67(11)nm,c=1.984 58(16)nm,α=70.037 0°,β=80.392 0(10)°,γ=77.229 0(10)°,V=1.969 6(3)nm3,Z=2,R1=0.068 3,wR2=0.193 4.在该晶体结构中,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簇、抗衡阳离子吗啉阳离子以静电引力结合,并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V型3,5-二(4-羧基苯基)-4-苯基-1,2,4-三唑(H2PhTz)为有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d(PhTz)3/2(H2O)2]n(MOF_Nd),其中,PhTz是3,5-二(4-羧基苯基)-4-苯基-1,2,4-三唑的二价阴离子。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未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表征了MOF_Nd的分子结构与纯度。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含有1维孔道结构的MOF_Nd单晶属于的三斜晶系的P1空间群。MOF_Nd的固体粉末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发出位于385nm的半峰宽为48nm的荧光峰,该荧光发射被归为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4.
水热法制备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Htda=1-氢-1,2,3-三氮唑-4,5-二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研究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的晶体结构.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凝胶电泳及其光密度扫描结果证明了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DNA(HC-DNA)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新型杂化物[Cu(bipy)(SiMo12O40)0.5](H2bipy)0.5·H2O(1).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4 85(6)nm,b=1.179 30(7)nm,c=1.328 96(8)nm,α=105.328(5)°,β=102.773(5)°,γ=114.872(6)°,V=1.376 21(14)nm3,Z=2,R1=0.047 9,ωR2=0.116 0.该化合物具有梯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还对对化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Eu(HCAM)3]·[(H2O)2(4,4'-bipy)2]单晶(HCAM为4-羟基-2,6-吡啶二羧酸,4,4'-bipy为4,4'-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个独立4,4'-联吡啶配体,中心Eu(Ⅲ)离子是九配位的配位构型.荧光性质测试表明:具有稀土离子基本荧光特征,主要发射峰位于617 nm,体现出红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维网状锂镍硼磷酸盐的水热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新型硼磷酸盐化合物Li[NiBP2O8(H2O)2].(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该化合物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522,a=0.93 359(3)nm,c=1.574 97(11)nm,γ=120.00°,V=1 1.888 2(10)nm3,Mr=320.44,Z=12,F(000)=960,μ=2.91 mm-1.结构中BO4,PO4基团形成∞1[BP2O8]3-的螺旋带与NiO6相连构成八面体-四面体空间骨架,水分子靠近螺旋带通道的内侧,起到稳定骨架的作用.同时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钴(Ⅲ)配合物[Co(L) (AcOH) (H2O)]2·(ClO4)2·H2O[H2L=乙二胺缩-3-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23 5(2)nm,b=1.309 1(3)nm,c =2.197 2(4)nm,α =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 nm3,Z=2,Dc=1.366 g/cm3,GOOF=0.994,R1=0.071 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Ⅲ)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Cu(C12H8N2)(H2O)2]SO4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uSO4·5H2 O ,Na2 MoO4·2H2 O ,phen ,H3 PO4为原料,用中温水热合成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一维链状配合物[Cu(phen) (H2 O) 2 ]SO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线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 /c ,a =1.4 85 3(3)nm ,b =1.3811(3)nm ,c =0 .70 10 (14 )nm ,β=10 8.6 5 0°,V =1.36 2 5 (15 )nm3 ,Dc =1.832g/cm3 ,R1=0 .0 2 90 ,wR2 =0 .0 86 2 ,F(0 0 0 ) =76 4 ,Z =4。X射线单晶衍射和IR光谱结果表明,在固态条件下配阳离子与SO42 -之间存在氢键作用,Cu2 与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另外还进行了热性质研究,并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金属有机-骨架(MOFs)电导率低的问题,研究利用溶剂热的方法使用磺酸基团改性配体(4,8-二磺酸基-2,6-二羧基萘,H4L)分别和Fe(NO3)3·9H2O、Ni(CH3COO)2·4H_2O、CoCl_2·6H_2O构筑了3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Fe L0.5(NMP)2]n(BUT-203)、[Ni L0.5(DMA)2]n(BUT-204)和[Co L0.5(DMA)(dpe)]·H2O(BUT-205).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SXRD)、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元素(EA)以及交流阻抗分析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BUT-203和BUT-204具有相同的一维链状结构,BUT-205是具有gwg拓扑的三维骨架材料.交流阻抗研究发现,三维结构的BUT-205电导率可达5.66×10-4S/cm,明显高于一维结构的BUT-203和BUT-204的质子电导率,说明在配体相同的情况下,三维结构可提高MOFs的质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