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网络中的攻击者可以通过逆向、逐跳追踪数据包的方式追踪到源节点的位置,进而危害目标对象,所以对源位置的隐私保护很重要,但已有保护源位置隐私的幻影路由协议可能产生失效路径,从而缩短安全时间。为此,提出一种有向等高度路由与幻影路由相结合的源位置隐私保护协议。数据包在进行幻影路由之前先进行h+r跳的有向等高度路由,之后再发起幻影路由过程,以避免失效路径的产生,并增加有效路径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源节点位置不变时,增加少量的数据包转发开销,源节点的安全时间可以增加50%,当源节点位置变换频繁时,通信开销也明显低于PUSBRF等协议。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源节点有限洪泛的源位置隐私保护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目标监测,攻击者能够通过逆向、逐跳追踪数据包的方式定位数据源节点,因此,需要对数据源节点的位置隐私进行保护.已有的源位置隐私保护协议产生的幻像源节点集中在真实的源节点附近,不能够较好地保护真实源节点的位置隐私.为此,文中提出基于源节点有限洪泛的源位置隐私保护协议PUSBRF.考虑到具有更强视觉能力的攻击者,文中进一步提出EPUSBRF协议.实验表明,与已有的源位置隐私保护协议相比,文中提出的两种协议显著提高了源位置隐私的安全性,平均安全时间提高将近一倍.  相似文献   

3.
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协议采用随机游走的方法,导致能耗难以控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可控能耗的源位置隐私保护协议(CEP)。该协议以节点间物理距离为路由能耗的衡量标准,利用可控的路由能耗建立源节点到基站节点间3段路由转发源数据包。协议通过幻影路由、环带路由、信贷路由3个阶段增加路由路径的多样性,从而增加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强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可控能耗的源位置保护策略相比已有相关协议在提高源节点安全周期的同时,可较好地控制路由能耗,提高隐私保护协议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于吉喆  白乐强  曹科研 《计算机工程》2021,47(8):170-176,18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站位置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垂线的基站位置隐私保护算法.根据源节点的位置与坐标轴上一点随机确定一条直线,过基站做直线的垂线,源节点关于该垂线对称的点为第1个预期幻影源节点,使第1个幻影源节点分布具有地理位置多样性.以第1个预期幻影源节点为垂足建立垂线,在该垂线上确定第2个预期幻影源节点,为第2个...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中的源节点位置隐私安全,同时实现安全性能和网络能耗的均衡,提出了WSNs中规避攻击者的源节点位置隐私路由协议,该协议假设节点具有检测攻击者的能力,通过发出危险警告消息使路由路径上的节点采取路由改变策略,使攻击者无法回溯到源节点,延长了源节点保持位置隐私的安全时间。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在消耗较少的通信开销的情况下保证了源节点位置的高度隐私。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基于幻影源的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源位置隐私保护方案,普遍存在无法有效平衡源位置隐私安全性、网络生存周期和传输延迟之间的矛盾关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决策的幻影源分散路由方案PSSR(Phantom Source Separate path Routing)....  相似文献   

7.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中,针对已有幻象路由协议可能因失效路径而降低源节点安全时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短距离路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路由算法.该路由算法包括初始化过程、改进的源节点幻象路由策略和避开源节点可视区的最短距离路由策略.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幻象路由协议相比,该路由算法生成的幻象节点能较好地远离源节点,并且提高了源节点的安全时间,可以较好地保护源节点位置的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冗余分支汇集螺线的路由策略来有效保护源节点位置.策略的主要核心是:首先通过建立螺旋状主干路由;然后,在节点能量较为充裕的区域产生多个虚假的分支路由,这些虚假的分支路由与真实源节点的分支路由都汇集到螺线状主干路由上.从而将真实的源节点产生的路由分支隐蔽在众多的虚假分支路由中,因而起到了增强源节点隐私保护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本文的策略虽然增加了众多的干扰分支,但是,由于干扰分支的产生都是在能量充裕的区域产生的,因而并不影响网络寿命.经过本文的理论与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策略在隐私保护强度上面提高了数倍,而网络寿命与相关研究相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深入到日常生活领域,隐私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成功应用的一大障碍。当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控敏感对象,被监控对象的位置隐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特点、信源位置隐私性能评价标准、面临的隐私威胁,最后,基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源位置隐私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中的源位置隐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WSN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源位置隐私保护问题,分析了WSN源位置面临的隐私威胁,研究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基于幻影路由的源位置隐私保护策略。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小能耗路由的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节点的位置隐私保护已经是制约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推广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能源问题又是一个很大的约束,所以人们一直致力于在位置隐私保护和能量消耗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本文一种基于最小能耗路由的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协议,协议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源节点通过定向随机步的方式以额定能耗快速地向幻影节点转发数据;第2阶段,幻影节点以避开源节点可视区的最小能耗路由向Sink转发数据。实验表明,提出的路由协议以较小的能耗达到了较高的隐私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2.
姚剑波  文光俊 《计算机应用》2008,28(6):1379-1381
当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控敏感对象时,被监控对象的位置隐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传感节点发送的一连串信息,经过多跳,向基站报告一个监控对象时,敌手可以反向追踪信息源的位置。基于洪泛的幻影路由具有较小的安全期和较高的能耗。为了使敌手难于跳到跳地反向追踪传感节点通信的信号源,提出了基于定向随机步的幻影路由。在基于定向随机步的幻影路由中,每个消息都经历两个阶段:首先与基于洪泛的幻影路由一样,是一个随机步或定向步,随后是定向随机步直到基站。与基于洪泛的幻影路由相比,基于定向随机步的幻影路由明显具有较大的安全期和较低的能耗。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数据融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介绍了该协议运用的数据融合等相关技术,叙述了该协议的实现过程,并运用仿真工具评估了该协议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由于使用了该协议,节省了网络节点能量,延长了网络的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接入系统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接入系统。其中的网关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无线网卡、射频芯片CC2420等为硬件,实现将以IEEE802.15.4作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IPv6网络中。给出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及相关算法,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快速完成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变宽直方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的准确性是衡量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性能的重要指标,异常数据检测是无线传感器网路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宽直方图的异常数据检测算法,通过数据聚合的方式将网络中的动态感知数据聚合成变宽的直方图来准确检测出异常数据,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真实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数据进行了实验评估,结果表明算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并有效降低了网络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分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节点自身的能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限制,传统的密钥分发技术如密钥分发中心(KDC)等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在简要介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分发方案的同时,也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作出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朱永利  陈涛 《计算机工程》2009,35(19):108-110
针对拓扑发现(TopDisc)算法构建的网络灵活性不强、重复执行算法的开销过大和没有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等缺点,对原算法进行分析与改进,并用OPNET网络仿真工具进行模拟仿真与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的TopDisc算法在节能性与稳定性等方面比原有算法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闻志平  李迅  李洪峻 《计算机工程》2010,36(3):109-111,
在分析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接入系统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接入系统。其中的网关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无线网卡、射频芯片CC2420等为硬件,实现将以IEEE802.15.4作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IPv6网络中。给出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及相关算法,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快速完成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