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V型45钢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的回火温度(230℃、430℃、575℃)进行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其显微组织及物相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对其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回火后的组织变化各不相同,不同回火温度区间得到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以及回火索氏体;显微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而冲击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球阀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与普通钢同样的方法对不锈钢球阀进行顸处理。然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扫描电镜照片显示Ni-P合金镀层呈胞状结构。镀层组成分析表明,Ni、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8.37%和11.63%,其原子分数分别为80.04%和19.96%。研究了不锈钢基体、镀态和经过不同温度回火的涂覆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力及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层的显微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50℃时达到最大值,为1000Hy。显微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经过回火后的涂覆层、镀态、不锈钢基体。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随镀层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300℃时达到最大值,为42.3N。在质量分数分别为10%的盐酸、硫酸和盐酸与硫酸的混合酸中的腐蚀实验证明,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远远高于不锈钢基体,而经过回火后的涂覆层其耐蚀性比未经回火的低。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对不锈钢球阀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宋瑜 《广东化工》2012,39(17):45-46
对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焊接接头分别在650℃、750℃、850℃承受不同时间后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温度及时间对接头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焊接接头强度及冲击韧性随时间的增加成对数下降;在650~850℃内,焊接接头强度及冲击韧性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降低。拟合了焊接接头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冲击韧性与温度及承受时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在凝固初期对45#钢钢液施加机械振动,通过改变振动参数观察对铸锭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振动参数处理后,45#钢铸锭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振动频率的提高,铸锭的布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均呈现递增的趋势;随着振动幅度的提高,铸锭的布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振动时间的增加,铸锭的布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非晶态Ni—W—P—SiC复合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P-SiC复合镀层硬度、耐磨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在300℃以下为非晶态,在300~400℃之间为混晶,400℃开始晶化,并析出细小的Ni3P相,在镀液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能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和晶化温度,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硬度和耐磨性达到峰值,腐蚀试验表明复合镀层在各种腐蚀介质(硝酸除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高温作用后玄武岩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温度和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后玄武岩纤维高强混凝土(BHSC)质量损失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0℃后强度略有增加;峰值应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大幅增大,400℃和600℃后尤为明显;峰值韧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200℃时最为明显;常温、400℃和600℃时玄武岩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峰值韧性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0.2%为相对最优向纤维掺量.  相似文献   

7.
在氮化硅粉料中引入Al2O3、Y2O3和TiC,采用振荡压力烧结技术制备氮化硅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700、1725、1750、1775℃)氮化硅的微观形貌、晶粒尺寸的变化及其对氮化硅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第二相TiC的加入对粉体致密化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荡压力烧结工艺下氮化硅陶瓷在1725℃时即可达到完全致密化并获得高的抗弯强度与硬度,其抗弯强度、Vickers硬度值分别为(1421±59)MPa和(16.1±0.3)GPa。试样晶粒的长径比同样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其中,晶粒长径比最大的是1725℃烧结的试样,当温度继续升高至1775℃时,晶粒的长径比下降明显,晶粒粗化。氮化硅的抗弯强度与硬度在温度高于1725℃时开始也随着长径比下降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以齿轮钢作为基体制备锰系复合磷化膜,研究了磷化温度对锰系复合磷化膜的厚度、微观形貌、硬度和耐磨性能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化温度从74℃升高到94℃,锰系复合磷化膜的厚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硬度先升高后降低,致密性和耐磨性能先提高后下降,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等级先降低后升高,但是都低于2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镍磷合金-碳化硅-氧化铝复合镀层。利用SEM,TEM,XRD等方法研究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发现,随碳化硅,氧化铝粒子复合量的增大,镀层晶化倾向增大;镀层硬度随时效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0℃时硬度最大,且在相同温度下,复合镀层硬度高于镍磷合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行设计的向心透平膨胀机,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低温余热发电实验平台,研究了热源温度对向心透平及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源流量分别为3.507和2.056 m~3×h~(-1)时,透平膨胀机的压降、转速、膨胀功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均增加,且当热源温度达到110℃后,其增加显著变缓;透平膨胀机等熵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1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62和0.821;系统热效率和?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10℃时均达到最大值,系统最大热效率分别为3.15%和3.05%,最大?效率分别为11.9%和11.5%;系统中各主要设备?损占比从大到小依次是蒸发器、冷凝器、向心透平和工质泵,且?损占比受热源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1200℃时效温度下不同时效时间对Cr35Ni45Nb乙烯裂解炉管材料的微观组织、室温和高温(900℃)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下,材料力学性能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时效135.2 h后,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韧性达到最大值。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析出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二次碳化物对Cr35Ni45Nb钢综合性能具有强化作用。析出的针状碳化物、碳化物向晶界聚集并粗化、初始的连续网状碳化物结构转变成不连续的链状均导致Cr35Ni45Nb钢力学性能下降和围观组织劣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性能Y-ZrO_2陶瓷,研究了等静压压力、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锆陶瓷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等静压压力的增大,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增大,硬度和断裂韧性变化不大;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和断裂韧性先增大后略有下降。在等静压压力200MPa、1450℃烧结、保温2h时获性能最高的氧化锆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氯化聚乙烯使用开炼机和密炼机在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门尼黏度。研究表明:在开炼机中加工氯化聚乙烯,加工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80~110℃)下,门尼黏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较高温度(120~130℃)下,门尼黏度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加工时间相同时,门尼黏度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密炼机中加工氯化聚乙烯,加工温度相同时,门尼黏度随时间变化不是很明显,较高温度(150℃)时,门尼黏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加工时间相同时,门尼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实采餐厨垃圾为对象采用水热处理技术进行水热制肥分析,分别测试在130,145,160,175,190℃的情况下,餐厨垃圾中有机质、总养分、腐殖质、pH、电导率、重金属和粪大肠菌群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中有机质的含量在130~145℃呈现下降趋势,145℃时开始升高,并在160℃含量达到最高为89.75%,其总体维持在73.55%以上,总养分氮磷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其含量可达到6.4%以上;升高温度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在190℃时其含量已经达到344 g/kg,较原样提高了83%,腐殖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75℃时达到最大为0.4。经检测,pH随温度的升高缓慢降低而电导率正好相反,重金属和粪大肠菌群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肥料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氮化硅粉料中引入Al_2O_3、Y_2O_3和TiC,采用振荡压力烧结技术制备氮化硅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 700、1 725、1 750、1 775℃)氮化硅的微观形貌、晶粒尺寸的变化及其对氮化硅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第二相TiC的加入对粉体致密化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荡压力烧结工艺下氮化硅陶瓷在1 725℃时即可达到完全致密化并获得高的抗弯强度与硬度,其抗弯强度、Vickers硬度值分别为(1 421±59)MPa和(16.1±0.3)GPa。试样晶粒的长径比同样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其中,晶粒长径比最大的是1 725℃烧结的试样,当温度继续升高至1 775℃时,晶粒的长径比下降明显,晶粒粗化。氮化硅的抗弯强度与硬度在温度高于1 725℃时开始也随着长径比下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高硫煤中形态硫的热解迁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地区石炭纪高硫煤进行热解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200℃~1 000℃)和热解停留时间(20min~100min)对煤中形态硫的迁移特性的影响,并通过FTIR分析了热解过程中半焦的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高硫煤中全硫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600℃时达到最低;硫酸盐硫的含量较低,维持在0%~0.5%之间;硫化铁硫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有机硫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500℃时达到最低.无机硫脱除率高于有机硫脱除率.煤热解过程中氧和硫等杂原子官能团在半焦中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Ni-P合金镀层和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及硬度。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两种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i-P合金镀层相比,Ni-Cu-P合金镀层表面更加致密,耐蚀性更好;当热处理温度为200~300℃时,Ni-P合金镀层和Ni-Cu-P合金镀层的硬度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Ni-P合金镀层和Ni-Cu-P合金镀层的硬度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8.
对平朔煤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解研究,考察了热解温度对煤热解产物产率和热解气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上述煤样,随煤的热解温度升高,半焦产率下降,干馏气产率增加;液体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先增后降,在600℃左右达到最高。热解温度升高,热解气中H2的含量就越高,热解气中CH4的含量在热解温度550~650℃左右达到最高。随热解温度的升高,CO2的含量显著降低,烃类组分随温度升高是先升后降,峰值出现在60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间歇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基于Fe_2O_3/Al_2O_3载氧体,研究了还原阶段反应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对无烟煤化学链燃烧产物及S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碳气体释放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随Fe_2O_3负载量先增加后减少。产物中CO_2比例随反应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850℃时达到最高(37.6%)。在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SO_2生成。反应2 h时,载氧体中S元素的富集程度随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升高而增加;5.5 h时,载氧体中S元素分布比例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利用SEM分析了载氧体表面微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Fe_2O_3负载量大于40%会导致载氧体轻微烧结。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锈钢渣制备微晶玻璃实现了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本文以不锈钢渣、尾矿及废玻璃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主晶相为镁黄长石相的微晶玻璃.利用DSC、XRD、SEM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晶相、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 ~ 920℃范围内,随晶化温度升高,主晶相镁黄长石XRD衍射峰强度不断升高,在850℃出现透辉石相;微晶玻璃晶粒由球形颗粒变为针叶状,最后成网络结构;在晶化温度850℃时性能达到较优,显微硬度最大值为6.55 GPa,密度最大值为3.02 g/cm3,吸水率最小值为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