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链条炉排锅炉在压火启动时经常冒黑烟.在单元体模型炉上,用烟气分析仪测量O2和CO浓度,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采集系统采集黑烟图片,研究了在压火启动时二次风对冒黑烟的影响,二次风可以有效促进挥发分的完全燃烧,降低黑烟浓度;在2t/h链条炉排锅炉上,进行了压火启动时空气量对冒黑烟影响的工业试验研究,随着挥发分的析出规律调整空气流量,可以优化燃烧、降低黑烟浓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我司引进设计开发的燃甘蔗渣固定翻转炉排锅炉的技术特点,细述了炉排的结构和设计特点,对固定翻转炉排生物燃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济南锅炉集团引进南非JTA公司75t/h锅炉链条炉排及其锅炉技术;利用其技术的先进性,改进抛煤机锅炉燃烧系统,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抛煤机链条锅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复合循环燃烧技术把抛煤机链条锅炉改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措施,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锅炉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针对高灰分劣质无烟煤的特点,对一台角管式链条炉排锅炉在燃用非设计煤种时,所产生的锅炉出力降低、受热面积灰严重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对锅炉炉拱和炉内烟气流道的改造,以及二次风的运用,提高锅炉在燃用高灰分劣质无烟煤时的出力和运行效率,改善了炉内的严重积灰现象.改造突出了锅炉前、后拱在链条炉燃烧组织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为其它在燃用非设计煤种时出力降低的锅炉技术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链条炉排易发生横向燃烧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进行原因分析,采用不均匀开孔的新型横向配风装置,改进了风室密封结构,同时采取均匀给煤的方法。为检验改进的链条炉排工作性能,对其进行了供风系统冷态性能试验,并对采用该炉排的锅炉进行热工试验及环保测试。结果表明,燃烧均匀稳定,提高了燃烧效率,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链条锅炉节能降耗综合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平利 《节能》2009,28(5):56-58
链条锅炉煤种适应性差,不适于单烧无烟煤及结焦性强和低发热量的劣质煤;燃烧不完全使锅炉出力不足;对负荷适应力差,运行不稳时,炉渣含碳量高;结构复杂炉排、侧密封故障多,司炉劳动强度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加装分层给煤装置、改进炉拱、炉排及侧密封结构等来改善配风,强化煤质引燃和燃尽,从而增加锅炉出力,提高热效并降低烟尘排放:某20t/h锅炉经改造后,锅炉热效率提高10%左右,每小时耗煤量减少0.2t,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8%,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0.41%,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燃烧条件下煤粉锅炉NO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台670 t/h煤粉锅炉为对象进行了热态试验,研究了煤粉锅炉在不同燃烧条件下NOx 的排放特性.采用在线烟气分析仪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化学分析获得了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炉膛出口氧量、周界风风门开度以及磨煤机组合方式等影响因素,对锅炉热效率、飞灰可燃物以及NOx排放浓度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可减少NOx排放并保持较高燃烧效率的合理燃烧方式:采用均等配风,炉膛出口氧量为2.25%左右,周界风风门开度为15%,采用ABC层的磨煤机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1台125 MW无烟煤切圆燃烧锅炉上进行了34个工况的燃烧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煤质特性较好、锅炉负荷较高时,正宝塔配风、烟气氧量为3%~4%有利于锅炉效率的提高.基于此,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选取煤的挥发分、发热量、二次风配风和烟气氧量4个有代表性的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锅炉效率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表征煤质特性、运行条件与锅炉效率关系的简单适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简洁的锅炉燃烧优化策略:根据入炉煤的挥发分和发热量,直接获得使锅炉效率最高的二次风配风和烟气氧量,并建立了锅炉燃烧优化信息库.经验证表明:该优化信息库能够有效指导锅炉的燃烧优化.  相似文献   

10.
刘奇  王义德 《工业锅炉》2020,(2):11-16,20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方式、空气预热温度和炉排转速等运行参数对床层燃烧和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可加快床层整体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区长度,增大床层表面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合理推迟配风有利于扩展反应区整体长度,充分利用整个炉排;适当降低炉排转速有利于提高煤着火及前期反应速率,稍缩短总体反应区间;提高空气预热温度有利于煤着火和前期反应速率的提高,且有利于煤的燃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抛煤机链条炉热效率低、出力不足、排烟超标、环境严重的问题结合实际分析了其炉内燃烧机理及空气动力特性,并提出了改造炉内控制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袁良义  李长征 《节能》2009,28(1):30-32
介绍Ⅱ类无烟煤锅炉的结构要点及其设计思路。针对Ⅱ类无烟煤的特性,对如何优化设计燃烧室、合理布置前后拱和选择合适的相匹配的鼓引风机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采用分层分行煤斗和小鳞片式链条炉排的同时,在尾部布置螺纹烟管空气预热器,改善燃料的着火和燃烧过程,并采用合适的运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其燃烧问题,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某6.5 t/h链条炉在3种不同配风方式(尽早配风、均匀配风和推迟配风)下煤层表面各气体组分沿链条长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尽早配风和推迟配风相对均匀,配风整体氧量水平较低,推迟配风在煤燃烧的中后期促进焦碳燃烧,集中释放出大量CO和CO2,而且固体碳转化为气态碳(CH4,CO,CO2)的量最大,这说明其煤层燃尽率最高。对炉膛内气相燃烧的数值模拟进一步表明,推迟配风还有利于新型双人字型炉拱在前拱下部形成火焰漩涡,直接冲刷新煤,保证和加速新煤的引燃。  相似文献   

14.
煤粉炉的分级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广明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5):556-559,555
分析了煤粉燃烧过程NOx的形成机制和特点,研究了减少NOx生成量的基本途径和分级燃烧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在乌拉山电厂100MW煤粉炉上进行了分级燃烧改造,将以轴向空气分级和径向空气分级为核心的现代低NOx燃烧技术引入了传统的煤粉炉燃烧系统中,考察了炉膛轴向和径向分级风,过量空气系数,锅炉负荷等因素对炉内NOx形成的影响。NOx排放浓度降低了250-500mg/m^3(干烟气,70%O2)。  相似文献   

15.
某厂燃用褐煤六角切圆670t/h炉为降低NOx排放,进行了如下改造:将原有燃烧器全部改造为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由于水平浓淡两股一次风煤粉气流各自远离燃料的化学当量比,可有效减少NOx的生成;在燃烧器顶部增设燃尽风喷口,使下部主燃烧区域处于氧浓度较低的气氛,可有效减少NOx的生成;将上、中层燃烧器的下二次风射流轴线向水冷壁偏转一定角度,加大上排燃烧器的二次风切圆直径,推迟二次风与一次风风粉混合物的混合,减少着火阶段的供氧量,可有效减少NOx的生成。试验结果证明,额定负荷下NOx排放量显著降低到315.4mg/m^3(O2=6%,干烟气),远低于排放标准,锅炉效率可达91.85%,比原设计值高1.32%。  相似文献   

16.
链条炉低负荷运行时,存在热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等问题。燃烧优化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认为链条炉的煤层厚度、炉排行进速度通过试验方法进行优化,是链条炉低负荷运行时实现燃烧优化的因素之一。结合在线仪表或采用烟气、煤质分析设备进行实际工况的热平衡测试,以烟气过量空气系数、炉渣含碳量、飞灰可燃物含量、热效率作为评判指标寻求优化值并在低负荷运行时执行。选用一台DZL58-1.25/130/70型链条炉在60%额定负荷运行时进行了煤层厚度、炉排行进速度的优化试验,得到优化数值并在运行中得到应用,使该链条炉低负荷运行时热效率有所提高,达到很好的燃烧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褐煤在往复炉排上燃烧特性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炉排选型、炉膛及炉拱设计、一次风机与二次风机的选取、运行操作,能够实现褐煤在往复炉排上的高效燃烧。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褐煤在往复炉排上燃烧特性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炉排选型、炉膛及炉拱设计、一次风机与二次风机的选取、运行操作,实现褐煤在往复炉排上的高效燃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650 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在深度调峰过程中燃用大同烟煤时无法稳定燃烧的情况开展研究,就如何提高锅炉在低负荷运行中稳燃性的问题,对原煤种进行掺混改良,改变不同富氧燃烧配风方式,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工况的炉内燃烧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由于锅炉降低负荷运行增加了原煤种的着火难度,固定碳含量低且挥发分高的煤种可以较好适应锅炉运行调整;富氧燃烧可以提高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出口烟温,能满足后续脱硝处理的要求;随着富氧燃烧程度的增大,煤粉燃烧耗氧量增加,每秒燃烧的煤粉颗粒数增加,加剧了炉内的燃烧,使燃烧更稳定;当富氧浓度大于27%时,不能高效提高炉内温度,NOx排放量增多;当富氧浓度为27%时,炉膛出口NOx排放量按6%O2折算为负增长的最小值,是该锅炉低负荷投运较为理想的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