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HCl)与对甲苯磺酸(TSA)共掺杂的聚吡咯/凹凸棒石(PPy/AT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聚吡咯微球包覆在凹凸棒石的外面,形成了粗糙的表面,其红外谱图与聚吡咯的基本一致,只是强度略有变化。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复合材料吸附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溶液初始浓度为35mg/L,pH值=7,反应时间为4h,0.02g的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量为143.07mg/g。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纯聚吡咯(PPy)用于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不多。为了考察聚吡咯对铬离子污水的吸附性能,在超声条件下原位氧化聚合制备了PPy微/纳米球。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分别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吸附性能。以聚吡咯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及温度对Cr(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Cr(Ⅵ)500 mg/L的溶液,吸附5 min的去除率已超过94.6%;pH值对PPy吸附性能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率逐渐升高。其等温吸附行为较好地符合Freudlich吸附模型。PPy动力学吸附拟合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聚吡咯对Cr(Ⅵ)的理论最大单位吸附量为47.6 mg/g(试验值为49.7 mg/g)。  相似文献   

3.
以木屑、花生壳粉作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吸附酸性荧光黄染料的性质,讨论了pH值,染料初始浓度,温度,时间以及盐离子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应用等温模型分析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5左右,木屑最佳吸附量为5.18mg/g;在pH为6左右,花生壳粉最佳吸附量为4.46mg/g;吸附最佳的条件是染料初始浓度为150mg/L,吸附剂用量为1.0g,盐浓度为0.17mol/L,25℃下反应90min、木屑、花生壳粉对酸性荧光黄染料的吸附量分别为5.84mg/g、8.66mg/g。吸附平衡时间是90min;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下降,在25℃时吸附量最佳。盐离子的加入对木屑和花生壳粉对酸性荧光黄染料的吸附有促进作用。木屑、花生壳粉对酸性荧光黄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80mg/g和11.00mg/g。经等温方程拟合后,木屑吸附符合多分子层吸附,花生壳粉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2种材料对酸性荧光黄染料的吸附都是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FeCl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用以吸附溶液中高毒性的Cr6+。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在1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效果优异,同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Cr6+的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吸附过程等温线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饱和吸附量为48.45mg/g,计算得到的热力学数据ΔH、ΔG、ΔS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自发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反应过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聚吡咯微球包覆在棒状的凹凸棒表面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其红外谱图与聚吡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木质素-聚吡咯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Ag+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酶解木质素和吡咯单体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聚吡咯(EHL-PPY)复合纳米粒子。而后以银离子为吸附质,系统地研究了EHL-PPY复合纳米粒子的银离子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浓度,吸附时间和银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的影响。在35℃时,该复合纳米粒子对银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82.0 mg/g,吸附完成后,银离子被还原为直径为22~56 nm的单质银颗粒。研究表明,EHL-PPY复合纳米粒子可作为低成本银离子吸附剂使用。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负载壳聚糖吸附剂处理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粉煤灰与壳聚糖复合得到一种负载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详细探讨了固体吸附剂吸附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吸附刺对Cr<Ⅵ)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条件是:温度为25℃,pH=5,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吸附剂用量为10g/L,吸附时间为1h,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应用改性玉米秸秆对含六价铬(Cr~(6+))废水进行吸附研究。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对废水中Cr~(6+)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100mg/L(质量浓度)的Cr~(6+)废水,在秸秆用量为0.03g(质量浓度0.6g/L)、pH值为2、吸附温度20℃、吸附平衡时间120min条件下,对Cr~(6+)的去除率为99.9%,吸附量为166.5mg/g。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经过高温煅烧后形成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硼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模拟废液中的硼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当溶液pH值=9.5、吸附剂用量为0.20g、硼初始浓度为100mg/L、反应时间为100min、温度为303K时对硼的去除率为94.47%,吸附量为47.24mg/g。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表明Mg/AlLDO对硼的吸附主要发生在Mg/Al-LDO表面的活性区域,属于饱和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9.
针对处理印染废水问题,以辣椒秸秆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探索在超声辅助条件下,辣椒秸秆对刚果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是温度为65℃,用0.3g改性辣椒秸秆,刚果红溶液初始浓度为200mg/L刚果红溶液、超声时间110min。经对比发现,该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248),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R2=0.82733)。经正交实验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佳吸附组合为:投加量0.3g,染料的初始浓度240mg/L,吸附温度55℃,吸附时间90min,其中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无机改性膨润土制备及吸附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膨润土为原料,Fe(OH)<'2+>为改性剂,制备了无机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研究了该吸附剂对苯酚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8左右,废水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剂用量为10g/L,吸附时间为50min,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香蕉皮粉为吸附剂,探究了pH值、结晶紫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振荡速度、温度、吸附时间对结晶紫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皮粉对结晶紫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是:pH 7.0、结晶紫废水初始质量浓度100mg/L、香蕉皮粉用量8g/L、振荡速度120r/min、吸附时间150min、温度30℃,其吸附率达94.29%。Freundlich型方程比Langmuir型方程对等温吸附试验数据拟合更好,说明吸附是以多层吸附为主。分别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对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准二级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接枝时间、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初始浓度下考察了Cell-g-PGMA对亚甲基蓝(MB)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MB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71.39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氯化钠浸渍法改性5A分子筛,并吸附净化泥磷制取次磷酸钠产生的含PH3气体,选择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进行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判定。主要考察了氯化钠浸渍液的浓度、吸附剂的干燥温度、焙烧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吸附剂制备条件:在浸渍液浓度0.3mol/L、干燥温度110℃、焙烧温度为300℃的条件下,吸附容量为20mg/g,穿透时间可达6h。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对分离出来的亚麻屑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吸附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观察了所制备的吸附剂的表面形貌并分析了主要官能团,研究了其对活性翠蓝染料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及pH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吸附容量逐渐增加,180 min后吸附即可达到平衡,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4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198.45 mg/g;染料初始浓度较高时,吸附容量较大,吸附受pH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以凡  刘明华  田晨  郑梦慧 《功能材料》2012,43(23):3295-3299
以马尾松硫酸盐浆纸浆纤维素为原料,利用热溶胶转相法,在纤维素再生过程中将荆树皮栲胶包埋在纤维素基体上,制备出包埋型球形纤维素吸附剂ESCA,并考察其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当荆树皮栲胶用量为1.00%,碳酸钙用量为6.67%,明胶用量为3.33%,油酸钠用量为0.50%时,制得的吸附剂ESCA的含水率为73.2%,比表面积为436.2m2/g,荆树皮栲胶的包埋率为98.26%。当盐酸小檗碱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溶液pH值为7,吸附时间为3.0h,吸附温度为30℃时,ESCA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率为95.28%,平衡吸附容量为23.82mg/g。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行为,考查了时间、吸附剂用量及Ni(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Ni(Ⅱ)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条件是吸附时间为3 h、吸附剂用量为0.3 g,Ni(Ⅱ)初始浓度为50 mg/L;分别采用两种动力学方程考察其吸附动力学,其结果和准二级模型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了阳离子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7.
质子化交联壳聚糖对甲基橙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炳超  刘倩  霍杰  黄瑞华 《功能材料》2013,44(3):376-379
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条件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子化壳聚糖用量为3.6g/L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低于200mg/L甲基橙溶液的吸附率不低于9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质子化壳聚糖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对甲基橙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可提高壳聚糖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核能开发会产生大量含铀废水,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文中通过酯化法制备了柠檬酸接枝苎麻纤维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铀。研究了铀酰离子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铀酰离子初始浓度为20mg/L、溶液pH=6、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02g/L、吸附时间为12h时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为397mg-U/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另外,吸附剂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
叶满辉  王丽 《复合材料学报》2016,33(9):2094-2103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天冬氨酸(PASP)/木质纤维素(LNC)水凝胶;考察了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KMnO4浓度、戊二醛用量、PASP的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PASP/LNC水凝胶吸附Pb2+、Cd2+性能的影响;运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计算PASP/LNC水凝胶最大吸附量;使用HNO3对PASP/LNC水凝胶进行脱附再生实验;采用SEM和FTIR对水凝胶的结构进行表征。吸附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15 min,预处理温度50 ℃、KMnO4浓度0.06 mol·L-1、戊二醛用量1.00 g、PASP用量11 g、反应时间3.5 h且反应温度70 ℃时,对Pb2+、Cd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980.39 mg·g-1、813.01 mg·g-1。 吸附/脱附循环实验表明:循环吸附脱附4次后PASP/LNC水凝胶吸附量仍较高,PASP/LNC水凝胶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表征结果表明:PASP/LNC水凝胶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孔隙,PASP的—COOH与LNC的O—H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水凝胶。   相似文献   

20.
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黄原酸化膨润土(XB),通过FT-IR、TG、SEM、粒度分析对XB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硫键接到了膨润土表面,使其亲水性降低,表面积增大。通过XB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表明XB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考察了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7~8,亚甲基蓝初始浓度100mg/L,XB用量为2g/L,吸附30min时,XB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99.93%,处理后废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