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河南某含WO3品位为0.164%的矽卡岩型高泥高硅钨矿的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及钨的赋存状态,制定了白钨粗选-白钨加温精选的原则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钨矿回收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采用碳酸钠调节矿浆pH,水玻璃为抑制剂,FW为捕收剂得到了白钨粗精矿,粗精矿在加温作用下进行白钨矿精选试验实现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经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了得到了WO3品位47.97%,回收率为84.91%的钨精矿。  相似文献   

2.
高效钨捕收剂是细粒级钨资源浮选回收的关键因素。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新型螯合捕收剂GYX和经典捕收剂GYB对白钨矿、黑钨矿以及主要脉石矿物的浮选行为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YX捕收剂对白钨矿和黑钨矿的最高浮选回收率与采用GYB相近,对萤石的浮选回收率比采用GYB低5个百分点,捕收剂药剂用量减少约50%。在此基础上,以某萤石含量高的钨多金属矿为试验对象,在原矿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2.35%条件下,对含WO3 0.34%、CaF2 29.42%的原矿,采用GYX作钨捕收剂,进行钨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含WO3 40.57%、钨回收率为74.90%的钨精矿,取得较好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仲钨酸铵和盐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100℃、120℃、140℃和160℃水热温度下的WO3粉体并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对WO3粉体进行表征分析,并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WO3粉体形貌由颗粒团聚结构变成针状团聚结构,团聚程度下降,结构空隙增多,说明水热温度与热处理会影响WO3粉体的晶体结构。由光催化测试结果可知,在100℃水热温度下制备的WO3粉体经热处理对罗丹明B降解效率在50min时达到最高,约为50.06%,进而说明WO3粉体晶体结构的结构空隙和团聚程度又会对其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赣南黑钨矿山通常采用重选法回收钨资源,该方法中黑钨细泥的选矿回收率一般在45%~50%左右,在私营矿山企业中,由于选矿工艺通常更为简单,钨在矿泥中的损失率更高。在某个体钨矿选厂进行了排尾细泥全泥浮选的工业化试验。该钨矿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泥产率大,其细泥是经细泥摇床、离心机、毛毯回收后的产物。该项工业化试验在传统黑、白钨浮选技术上,配合DA、BJ药剂的应用,进行了全泥浮选常温精选,在其微细矿泥入选品位WO3含量0.45%的基础上,实现了浮选钨细泥精矿品位WO3含量30.18%,细泥钨精矿中钨总回收率为80%的良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钨细泥回收工艺,强化钨细泥全泥浮选,是有效保护钨资源,提高钨细泥选矿回收指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江西某钨矿山的黑钨尾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活化剂用量,抑制剂种类和用量等试验条件对选别指标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浮选条件试验,最终将药剂种类及用量确定为:抑制剂水玻璃 1.5 kg/t,组合捕收剂 GYB+GYR 200 g/t+200 g/t,活化剂硝酸铅 500 g/t.经闭路流程试验,从低品位黑钨尾矿中,获得了 WO3 品位为 27.43 %,WO3 回收率为 53.76 %的黑钨精矿.   相似文献   

6.
徐略渭  徐国钻  何秉轩  黄超  张欣  梁勇 《稀有金属》2023,(11):1594-1602
国内普遍采用碱分解-离子交换法处理白钨矿,但存在危废量大、废水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钨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白钨焙烧分解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的发现,提出白钨矿硫酸氢钠一步焙烧转型的冶炼新思路。结果表明,白钨矿经硫酸氢钠焙烧分解后,产物主要为WO3,Na2SO4和CaSO4;在NaHSO4·H2O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5倍,焙烧时间为2.5 h,焙烧温度为650℃的条件下,白钨矿中99.5%的CaWO4转型为WO3;焙烧产物采用盐酸浸出法,在盐酸浓度为3 mol·L-1,浸出时间为60 min,盐酸溶液与焙烧产物液固比15∶1,转速为300 r·min-1,浸出温度为90℃的条件下,焙烧产物中的CaSO4脱除率达到98.04%,产物中的WO3由28.95%富集到95.23%,酸浸产物杂质...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某选厂浮硫尾矿为研究对象,开发出“钨萤石同步浮选-钨加温精选-钨精选尾矿回收萤石”新工艺,全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产率0.57%、WO3品位65.21%、回收率80.80%的钨精矿和产率2.98%、CaF2品位91.45%、回收率45.27%的萤石精矿,实现了钨萤石资源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8.
对用SLonφ1600mm离心机分选某钨矿细泥浮选精矿做了详细的试验分析,并对离心机的各项指标做了详细的试验数据对比,最终获得离心机给矿品位WO35.087%~15.01%、精矿WO3品位12.94%~20.33%、精矿回收率79.58%~95.2%、富集比1.35~2.54的较好选矿试验结果。使SLon离心机在某钨矿钨细泥回收工艺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龙山选厂钨细泥回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鸿珍 《中国钨业》2000,15(1):19-22
针对漂塘钨矿大龙山选厂原细泥生产流程现状 ,对其钨细泥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增设了以磁—重流程为主体的磁 -浮 -重细泥回收工艺 ,通过试验并投入生产使用 ,使钨细泥精矿品位提高10%、细泥作业回收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测试精度, 选择等离子喷涂工艺来制备Au掺杂WO3基(WO3/Au)复合涂层, 并对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气敏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 在WO3/Au复合涂层的X射线衍射谱图上, 只观察到WO3与Au对应的两种衍射峰, 没有出现其他物相的衍射峰; 相对于纯WO3涂层, WO3/Au复合涂层没有发生颗粒尺寸、结晶度与微观结构的显著改变; WO3/Au复合涂层的吸脱附曲线发生了分离的现象, 出现了脱附滞后的情况。当温度上升, 气体传感器用纯WO3涂层和WO3/Au复合涂层都出现了响应值先升高到峰值又逐渐降低的现象, 其中最大值出现在300℃处; 不同于纯WO3涂层, 气体传感器用WO3/Au复合涂层可以实现对NO2的快速响应, 并获得更短的恢复时间, 说明WO3/Au复合涂层具备更优的气敏性。  相似文献   

11.
依托攀钢西昌300万t/a钒钛磁铁矿球团带式焙烧机项目,通过钒钛磁铁矿球团带式焙烧机模拟试验研究,找到了钒钛磁铁矿球团的焙烧特点。结合国内外带式焙烧机工艺发展的先进技术,提出一些钒钛磁铁矿带式焙烧机工程设计的新思路、新手段,如先进布料技术、厚料层焙烧技术、抽干段布风板优化技术、CFD流场模拟技术、先进燃烧技术、烟气氧含量降低技术、鼓干段SO2及NOx降低技术、干式结构梁及风冷梁新技术和三维工程设计技术等。生产实践表明,攀钢西昌钒钛磁铁矿球团带式焙烧机生产线月作业率达98.13%,日产量不低于9 100 t,成品球团矿FeO质量分数为0.6%~1.5%,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2 000 N/P,碱度为自然碱度;排放指标为,烟气中烟尘质量浓度2.53 mg/m3、SO2质量浓度3.15 mg/m3、NOx质量浓度42.42 mg/m3、基准氧体积分数17.34%,均满足排放标准。本项目为国内第1条生产钒钛矿球团的带式焙烧机生产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南某钨矿选矿厂细泥钨的矿样性质研究回收试验工艺.试验采用高梯度磁选机粗选,离心机精选,取得了黑钨矿WO3品位43.52%,回收率48.80%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微波辅助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双基质Ca(MoO4)1-x(WO4)x:Eu3+红色荧光粉,通过采用XRD、SEM、荧光光谱(PL)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a(MoO4)1-x(WO4)x:Eu3+红色荧光粉晶型完整,纯度高,为白钨矿结构;掺杂WO42-离子后,CaMoO4:Eu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明显增强,当WO42-离子的掺杂量x=0.4时,在395 nm激发下,在616 nm处的主发射峰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掺杂浓度过高时会出现浓度淬灭现象.其较优的煅烧温度为1 000 ℃,煅烧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4.
在电化学工作站中以三电极体系研究WO42-在金、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298 K时,在0.05 mol/L Na2WO4的水溶液体系,研究分析知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不可逆,计算得出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转移电子数分别为3、4. 以银作阴电极,溶液中钨酸根离子发生WO42-+2e→WO32-+O和WO32-+e→WO2-+O电化学反应;以金作阴电极,溶液中钨酸根离子发生WO42-+2e→WO32-+O和WO32-+2e→WO22-+O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钨冶炼的碱分解工艺,存在用水量大、废水量大、加工成本高等问题,使钨冶炼企业面临着经济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不能继续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对此,在大量白钨焙烧分解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酸法焙烧思路,开发出了硫酸盐焙烧分解白钨工艺,一步转型生成WO3。由于白钨矿焙烧产物的主要杂质为Na2SO4与难溶CaSO4,可采用盐酸浸出方式进行钨钙分离,本文采用等温平衡法,考察对比了WO3、CaSO4与WO3–CaSO4在HCl–Na2SO4溶液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WO3与CaSO4在盐酸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CaSO4在盐酸中溶解度随温度、盐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80 ℃、盐酸浓度3 mol·L–1的条件下,硫酸钙在盐酸中的溶解度达到峰值55 g·L–1,而Na2SO4可显著降低CaSO4在盐酸中的溶解度,缩小CaSO4与WO3在盐酸中的溶解差,WO3溶解度则维持在0.3~3 g·L–1范围内,结合目前成熟的低钨回收工艺,能将该部分溶解钨有效地回收,即控制一定的溶解条件有利于钨钙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6.
郑锋  郭敏  张梅 《工程科学学报》2014,36(6):810-816
采用水热法,以Na2WO4·2H2O为原料,NaCl为添加剂,直接在氧化铟锡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了有序WO3纳米棒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棒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对产物形貌、尺寸和取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根WO3纳米棒具有六方单晶结构,随着前驱液pH值的增大,平行于基底生长的WO3纳米棒捆逐渐转变为垂直于基底生长的纳米棒阵列.另外,对制备得到的两种不同取向的WO3纳米棒结构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溶液的研究,发现相比于WO3纳米棒捆结构,纳米棒阵列的光催化性能更高.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吉山钨矿钨细泥回收率的试验研究》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华兴钨业公司于1984年先后下达给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和大吉山钨矿的科研项目,从小型试验到工业试验完成,前后经过了六年时间,参加试验的人员达30余人。小型试验进行了重—磁—重—浮与刻槽弹簧摇床加振摆皮带溜槽的单一重选等多方案比较试验,获得特级Ⅰ类1号黑钨精矿和一级Ⅰ、Ⅱ、Ⅲ号白钨精矿及含WO_3为25%以上的甲级钨细泥精矿,钨回收率达51.68%至60.05%,达到或超过了上级下达的各项试验指标,分别于1984年11月和12月提交了《提高大吉山钨矿细泥回收率的试验研究报告》及其补充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钨业》2017,(4):24-28
随着钨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其资源的短缺性和紧迫性逐渐凸显出来,合理高效地利用钨资源、加强钨细泥的回收迫在眉睫。根据钨细泥的矿石性质特点,对某钨矿的原次生细泥进行了硫化矿浮选-摇床重选和硫化矿浮选-离心机重选两种选矿工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矿浮选-离心机重选的全流程试验,可获得含钨26.01%、含锡9.91%,回收率分别为76.73%、53.14%的钨锡精矿,实现了钨细泥中钨锡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采用TiO2、WO2.72和炭黑粉末为原料,在惰性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碳化制备(Ti,W)C固溶体的过程机理,采用HSC Chemistry热力学分析软件、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对物相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球磨导致原料反应活性升高、气-固反应共存等,实际的反应起始温度低于热力学计算值。随温度升高,TiO2和WO2.72分别按TiO2→Ti4O7→Ti3O5→Ti2O3→TiO→TiC和WO2.72→WO2→W→W2C→WC的转变顺序被还原并碳化。为了加速反应的动力学进程,通过碳热还原-碳化制备(Ti,W)C固溶体的最终温度应在140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大吉山钨矿选厂细泥处理流程改造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吉山钨矿的原次生细泥处理流程进行了改造,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选矿生产水平。在钨细泥中矿销售困难的情况下,提出了用摇床选别来提高产品质量,最终精矿品位达到51%左右,回收率达到7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