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丁航  贾小黎 《中国能源》2004,26(3):24-26
自愿协议是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减排CO2方式,目前中国已经引入了这种新的减排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开展自愿减排活动的背景条件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开展自愿减排活动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适合中国特点的自愿减排宣传推进和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企业开展自愿减排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从碳市场建立的法律基础上看,碳交易市场可分为强制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法律明确规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据此确定纳入减排规划中各企业的具体排放量,为了避免超额排放带来的经济处罚,那些排放配额不足的企业就需要向那些拥有多余配额的企业购买排放权,这种为了达到法律强制减排要求而产生的市场就称为强制交易市场。而基于社会责任、品牌建设、对未来环保政策变动等考虑,一些企业通过内部协议,相互约定温室气  相似文献   

3.
开展国内自愿减排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丁 《中国能源》2011,33(2):33-37,32
自愿减排交易是指相对《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下相伴形成的非强制性减排项目交易行为。伴随碳排放强度指标的分解和实施等机制的深入探讨,我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潜力市场,对自愿减排交易中介机构、交易品种、核证标准等的研究亟待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归纳有关国内自愿减排交易的市场机理,分析自愿减排实施中存在的风险,探讨通过实施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提出符合国情的推动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与环境》2010,(4):61-61
世博会历史上首个专门服务世博的碳减排平台近日在上海启动.世博自愿减排网络首次开通,为公众参与世博自愿减排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首笔个人自愿减排随之产生。世博会参观者和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碳减排。  相似文献   

5.
《节能与环保》2010,(5):6-6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8日宣布,由这家交易所和上海人大人科学发展研究院共同制订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自愿减排标准——《中国自愿减排标准》将于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式发布。同时,该标准将率先适用于世博减排项目。  相似文献   

6.
舟丹 《中外能源》2014,(3):75-75
<正>短期内建立与完善自愿碳交易市场仍然是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点。"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并强调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通过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鼓励企业自愿参与碳减排交易,不仅可以培育与提升企业及个人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可以激励  相似文献   

7.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8日宣布,由这家交易所和上海人大人科学发展研究院共同制订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自愿减排标准一一<中国自愿减排标准>将于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式发布.同时,该标准将率先适用于世博减排项目.上海世博会自愿减排活动是由上海市发改委、世博局、环保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推出的一项打造低碳世博的重要举措,并已于今年1月21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市场     
<正>国际碳交易市场(即碳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碳市场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需求方有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  相似文献   

9.
舟丹 《中外能源》2014,(3):70-70
<正>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规定可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买主向可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清洁发展机制(CDM)双赢机制的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从碳市场建立的法律基础上看,碳交易市场可分为强制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法律明  相似文献   

10.
碳交易     
<正>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排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利益。节能减排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一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靠发展清洁能源,其支柱是开发利用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国际社会应该把节约能源型减排作为首选,同时加快清洁能源型减排。减排最大的潜力在于找到新的工业生产加工技术,如新的煤炭、水泥、钢铁生产技术和新的汽车驱动途径及存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夏建光  余志利 《柴油机》2020,42(2):1-7, 20
介绍了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以及针对脱碳目标的主要减排措施:技术性减排措施、营运性减排措施及基于市场的减排措施。分析了以上各类减排措施对船舶主机的影响。在综合分析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法规及相关减排技术对我国船舶主机、相关零部件技术发展,供应链建设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国外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先行实践表明,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推动了企业加强节能低碳技术创新,客观上也促进了金融产品创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我国,开展碳交易市场可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碳交易不仅仅是减排綦久竑表示,碳交易是用市场手段促进减排并降低企业的综合节能减排成本,它与我们熟悉的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减排是相对应的。比如说,原来节能减排是政府给企业下指标,有的企业能够很轻松就完成了,配额还有富余,有的企业则费了很大力气还是完不成指标。这种情况下,通过碳交易,就可以让这部分富余的配额流动起来。由于不同企业的减排成本各异,企业通过交易可以实现最优成本减排。碳排放从原本的被企业视为负担,变成现在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创新节能减排的观念、节能减排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的新举措等。指出,只有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法规制度建设依法促进节能减排、强化执法管理力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抓源治本、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树立典型示范引路,才能取得节能减排成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技术实现能源转型促进减排已经成为共识,其中电力行业的减排压力巨大。本文基于2010—2019年的全球电力减排技术的宏观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基本数量、基本趋势、主要技术产出地和目标市场、技术分布以及主要专利申请人等多个角度,重点分析研究了近10年来电力减排技术相关专利发展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与之匹配的储能技术将是未来电力减排技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在电力减排方面已经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特别是输变电领域上优势显著,但在风电、光伏等新兴低碳技术发展等方面优势并不显著,有效突破知识产权壁垒,加强相关减排技术研发和突破,仍将是我国电力减排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碳交易给节能减排带来的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当前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贸易市场形成的背景,介绍了<京都议定书>气候贸易体系,比较了清洁发展机制和地区性气候贸易体系这两个与我国企业直接相关的市场平台,指出参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贸易可给中国节能减排企业增加一个经济增长点,以及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贸易应当做好的三个准备.帮助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认识新的历史机遇,对做好温室气体减排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欧盟和中国的核证自愿减排量认证机制现状,从梳理潜在的项目、提出可行的认证流程、打包及交易办法等方面探讨了建立地方核证自愿减排量认证机制的可能性和可行途径。为深入挖掘区域性减排潜力、完善区域性碳交易系统、为建立地方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提供途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吉昌 《节能》2012,31(7):7-10
评析自愿碳减排市场在国内发展的基本状况。解析我国自愿碳减排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未来深入推进我国环境自愿碳减排项目建设的激励政策及创新建议。工业企业实施自愿碳减排已成为国际环境政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促进我国企业自愿碳减排的根本途径。工业企业自愿碳减排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节能低碳管理系统是否到位。最后提出工业企业实施自愿碳减排项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能源与环境》2010,(1):17-17
2009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国内率先发起“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以试点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测量、报告、核实体系,减排和交易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13日下午,徐州矿务集团在集团电话楼召开"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会议,通报"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十二五"后四年节能减排重点任务。徐州矿务集团工会主席李剑主持会议,会上表彰了"十一五"集团节能减排先进,其中5个节能减排标兵单位、9个节能减排先进单位、8名节能减排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