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决矢量控制只能实现电机转矩与磁链的静态解耦,不能实现两者的动态解耦的问题,探讨了多自由度内模解耦方案。由于一自由度内模解耦,当电机参数非同步变化时,电机定子电压方程仍存在耦合现象;而二自由度内模解耦,耦合程度虽有所减少,但动态解耦仍不完全;提出了三自由度内模解耦控制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前馈控制器、内模控制器、反馈滤波器的设计,从而实现动态全解耦。通过同步电动机内模解耦控制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三自由度内模解耦控制方案能够实现动态完全解耦。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运用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自主研发的油气集输系统,系统本身能够实现对油气集输控制的模拟。此系统主要由两条简单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构成,其工作时只能让其中一条控制回路进行调节。为了实现在实际使用时两条控制回路都进行调节,采用对角矩阵解耦控制方法,设计一种能实现双回路控制系统各回路之间不相互影响的解耦控制器。最终通过对西门子S7-300型PLC编程实现对整套系统的解耦控制,在控制程序中嵌入解耦补偿装置后,系统在一定流量和压力范围内,能够实现两条控制支路的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3.
单神经元PID在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和协调系统强耦合的特点,应用一种针对多输人、多输出解耦系统的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算法和结构,并在算法中增加了自适应学习速率,更好地实现对单元机组的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算法实现的控制与常规的PID控制比较,不仅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功能和自适应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变量预测解耦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预测解耦控制发展概况和实现形式作了归纳,分析了各种预测解耦方法的特点和问题,并叙述了应用情况,指出预测解耦控制是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后展望多变量预测解耦控制的未来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内模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静止坐标变换和旋转坐标变换,得到了简化的、有利于控制系统设计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当模型不准确或系统参数与模型参数不完全匹配时,基于旋转坐标变换的矢量控制仍然存在解耦控制失败的可能,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为实现可靠、安全的解耦控制,基于感应电动机定子电流解耦控制思想,提出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电流内模解耦控制策略,给出了内模解耦控制器的设计及实现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基于力控组态软件进行人机界面设计,完成计算机监控功能。通过对西门子S7-300型PLC编程实现对整套系统的解耦控制,在控制程序中嵌入解耦补偿装置后,此套系统在一定流量和压力范围内,能够实现两条控制支路的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7.
三相并网解耦控制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能够很好控制输入电网功率的有功和无功分量,调节并网功率因数,提高并网质量,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因此将三相并网解耦控制和SVPWM技术应用于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中。通过逆变器输出真实和虚拟电流实现功率解耦,并给出单相SVPWM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解耦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逆变器功率因数有效控制、且动态性能良好,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刘一江  李轶  谭凯 《电工技术学报》2007,22(12):180-184
介绍了结构试验网络协同控制平题,以两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为例,描述了解耦前后的系统特性,并应用多变量频域解耦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了网络协同控制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半桥式三端口变换器建模与解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半桥三端口变换器的解耦控制方法,实现系统的能量管理和各端口控制环路间的解耦。给出一种基于竞争策略的功率控制方法,变换器可以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稳定工作且能够实现在各工作状态之间自由切换;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半桥三端口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详细分析了各端口之间控制量与被控量的耦合关系,据此提出一种解耦控制方法,通过设置控制环路带宽和引入解耦控制变量,将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转化成多个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实现各端口控制环路之间的近似解耦;实验结果表明,功率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解耦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将解耦指标融合到二次型最优性能指标中,实现最优和解耦双重功能的多变量系统设计方法,导出了多变量离散系统输出对操作变量解耦的最优加解耦控制规律,研制了实现这种控制规律的CAD软件包。电厂除氧器群解耦设计的仿真实例表明,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解耦控制策略与控制参数校准技术是实现洛伦兹平面电机超精密运动控制的关键。在已有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模型逆变换的方法构建洛伦兹平面电机三自由度运动控制结构,实现解耦控制。为进一步提高解耦控制精度,对运动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校准解耦控制参数补偿不确定因素对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实测数据的最小二乘算法,对解耦控制中的位置相关解耦矩阵进行校准,并改进已有校准算法,对力相关解耦矩阵进行动态验证。实测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矢量变换后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中还存在M轴和T轴间的交叉电势的耦合作用,影响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分析了目前主要的交叉耦合电势解耦方法及解耦控制原理和特点,重点讨论了源于化工过程控制的内模解耦方法.该方法具有对模型精度要求低、电机参数变化基本不影响解耦效果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解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D-STATCOM的串联解耦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是目前常用的解耦控制方法.在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中,由于电流d-q变换后存在耦合,常需要采用解耦控制.针对传统的状态反馈解耦对系统参数的变化较敏感的缺点,采用串联解耦对D-STATCOM进行控制.建立了D-STATCOM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得出其d-q电流之间存在耦合;针对D-STATCOM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串联解耦控制的控制器;为了对比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的效果,分别推导了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它们的系统传递函数,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波特图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定性地得出串联解耦控制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要优于状态反馈解耦控制.仿真结果也表明串联解耦控制具有鲁棒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三相四线逆变电源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进  卢家林  苏彦民 《电气传动》2002,32(4):3-5,12
文章主要针对三相四线逆变电源的解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对三相四线逆变电源进行解耦控制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国内外研究的各种解耦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参数变化、突加负载等时变性干扰,影响了偏差解耦控制策略的动态解耦效果。为了改善偏差解耦控制策略的动态解耦效果,采用一种带干扰观测器的偏差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将d,q轴间的耦合电流和电感参数变化引起的电压误差视为系统扰动,利用干扰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并将观测值作为补偿量反馈到电压输入端以减弱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实现电流环的精确控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了干扰观测器的偏差解耦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解耦效果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交叉耦合与交叉解耦控制是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2种主要控制策略,两者内环相同而外环有显著差异。交叉耦合以线路潮流为控制对象,控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属于直接控制方式;交叉解耦的外环控制由电流反馈环与比例积分(PI)控制相结合,以线路电流为控制对象,具有快速调节潮流的能力,属于间接控制方式。交叉耦合不依赖于电流反馈,通过外环PI调节器对线路潮流进行独立调节,因此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交叉解耦通过电流环解耦,具有解耦完全的特点。单相接地短路实验体现出交叉解耦控制在三相不平衡状态下迅速限制潮流冲击分量的特点。通过实验波形和仿真分析,对交叉耦合与交叉解耦的控制性能特点予以了证实,并针对交叉解耦控制鲁棒性较差的缺陷,提出了PI控制器的智能化和线路参数在线辨识2条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燃烧系统模糊-神经元PID解耦补偿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神经元控制和解耦补偿的思想,引入了一种自适应神经元解耦补偿器,给出了神经元权系数的在线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模糊控制技术和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案。将该种方法应用于流化床燃烧系统控制,对耦合强烈的流化床锅炉床温、主汽压力、烟气含氧量三维传递函数矩阵进行解耦控制。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案解耦效果良好,并且可以有效克服流化床燃烧对象的大滞后和非线性,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多变量系统的神经元解耦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玲  白焰 《现代电力》1999,16(1):WER1999
论述了神经元解耦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结构,其中包括神经解耦器分别位于控制器之前和之后的两种串联结构和一种反馈结构;给出了三种系统结构中神经解耦器的指标函数;提出了基于系统灵敏度矩阵的解耦控制学习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多变量系统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了多变量系统的神经元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